郭文波,燕子安,刘文阁,刘希云,韩春娥
(河北省昌黎县人民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6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多发病,若不治疗,约3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脑梗死。患者一旦发生脑梗死,其生活质量下降,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风险性高、医疗费用高、临床疗效报道不一,不宜广泛推广。本研究旨在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50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98例,女52例;年龄43~75岁;合并高血压62例,高血脂62例,心脏病31例,吸烟71例。所选病例均以发作性肢体活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言语障碍为主要症状,磁共振DW I像证实无新发缺血性病灶,颈动脉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入院前至少2次发作。排除伴有心律失常、严重糖尿病,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常规改善循环及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规格为每片25 mg)75 mg+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080078,规格为每片100 mg)100 mg+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60,规格为每片20mg)20mg,1次/日;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1次/日。随访12个月。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栓剂、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治疗前后监测所有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尿常规、凝血四项。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颈部血管斑块的性质及数量、临床症状控制率、脑梗死发生率。
显效:症状在1 d内被完全控制,且12个月内无再次发作;有效:症状在1~3 d内被完全控制,且12个月内无再次发作;无效:仍反复发作或转为脑梗死。总有效=有效+显效。
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至表3。在服药1年内,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3例出现反酸和上腹痛等消化道反应;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2例出现转氨酶升高。予对症、保肝处理后症状消失,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未予停药,两组均无出血和过敏患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短暂性、局灶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min,多在1 h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 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发病机理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血管痉挛、微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等有关,尤其是微栓塞学说越来越受到研究领域重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反复发作过程中,随时可能发展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得到有效的治疗,不但能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同时也可降低发展为脑梗死的概率,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减轻社会负担。应用抗血小板法预防和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已得到公认。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胆固醇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所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是不可缺少的。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n=75)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s,mmol/L,n=75)
注:TG为三酰甘油,TC为胆固醇,LDL为低密度脂蛋白;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0.05;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 G 1.95±0.731.91±0.861.98±0.841.53±0.27 T C 5.63±1.075.45±0.985.72±0.924.53±0.73 L D L 4.57±1.324.42±1.254.62±1.182.15±0.95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数量及性质变化比较(个)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阿司匹林主要是作用于环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A2(TXA2),而降低血浆比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从而起到抗血栓形成作用[3]。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并吡啶类的衍生物,其对二磷酸腺苷(ADP)可起到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碍受体与ADP结合,且对糖蛋白复合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难以活化,因此具备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4]。阿托代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调脂药,国外研究证实,阿托代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稳定甚至逆转作用,其机制除调脂作用外,可能还与抗感染、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有关[5]。阿托伐他汀可竞争性与MG-CoA还原酶结合抑制体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能显著降低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并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表明,阿托代他汀能刺激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生,促进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加速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6-7]。
本研究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率73.33%。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上明显优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的疗效,且方法简便、安全可靠、费用低廉,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29.
[2]孙敬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125.
[3]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3.
[4]杨健全.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95-96.
[5]劳建国.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5(11):57.
[6]LiM,Losordo DW.Statins and the endothelium[J].Vaseul Phar- macol,2007,46(1):1-9.
[7]徐全胜,张家明,李宾公,等.辛代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步探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3):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