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海鹏
《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一
——捉颏
文 徐海鹏
《诸病源候论·冷注候》养生方导引法记载:
“一手长舒[一],令掌仰[二],一手捉颏[三],挽之向外[四],一时极势[五],二七[六]。左右亦然[七]。手不动[八],两向侧极势急挽之[九],二七。去颈骨急强[十],头风脑旋[十一],喉痹[十二],肩内冷注[十三],偏风[十四]。”
[一]长舒:强调手部有舒展,打开,同时具有向外牵拉伸长之意。
[二]令掌仰:指的是掌心向上。
[三]捉颏:“捉”字有抓握住之意。颏指下巴颏儿,现代常用下颌指此部位。
[四]挽之向外:关键在一个挽字上,挽字含有用手的四指抓握住身体的某个部位(如下颌、脚趾、膝关节等),所进行的一种略带旋转的牵引运动。
[五]一时极势:“一时”是指一会儿,强调速度要慢,“极势”是指牵拉姿势的极限。
[六]二七:是指重复两个七拍。
[七]左右亦然:左右都是这样,指出左边练习结束,练习右边。
[八]手不动:指的是手的姿势和缓慢挽拉时相同。
[九]两向侧极势急挽之:向左右急速的挽拉到颈项部的极限。
[十]去颈骨急强:“去”指的是消除的意思,“颈骨”指颈项部位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急强”有紧缩和僵硬的意思。
[十一]头风脑眩:《圣济总录》卷十七指出的:“风头眩,肩背拘急,肢节疼痛,鼻塞耳鸣”症状。
[十二]喉痹:指咽喉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等症状。
[十三]肩内注冷:肩关节受凉引起的关节疼痛、闷胀、无力等症状。
[十四]偏风:指半侧肢体运动性障碍,麻木疼痛等现象。
“捉颏”描述了在站立姿势下,一手向一侧舒展长舒,另一手向外挽拉下巴颏,先缓慢牵拉到极限,左右结束后,再急速牵拉到极限的运动。以此来调理肩部、背部、咽喉部的气血平衡,缓解该部位的诸多疾患。
“长舒”字强调一个意境,将注意力关注手部向外的延长舒展。“一时”则描述了“一会儿”牵拉到极限的缓慢运动。“极势急挽之”则指出了“极限”和“急速”的两个动作要点。
“捉颏”运动先缓慢牵拉、刺激颈项部骨骼、肌肉、关节,待预热之后再进行急速的牵拉。缓慢牵拉是急速牵拉的准备,急速牵拉是缓慢牵拉的加强。避免开始急速牵拉造成颈项部位的拉伤现象,以及只进行缓慢牵拉而不能充分活跃颈项部位气血现象。
通过对颈项部经络和血脉刺激,来调和颈项部气血平衡,同时提高对头部的气血供应;刺激咽部的血管、神经等组织,调节咽部的血液供应,提高咽部肌肉力量;长舒的手臂向外伸展,可以有效的牵拉肩部韧带、关节、肌肉,有利于气血的均匀分布,进而润养神经,强化了上肢的气血运行。
※防治颈项部肌肉僵硬、紧缩和颈椎病。
※提高头部的气血供应,缓解习惯性头痛。
※刺激到咽部的血管、神经等组织,调节咽部的血液供应,提高咽部肌肉力量。
※对肩周炎、肩紧张等有比较好的康复效果。
※有利于手臂的气血均匀分布,强化上肢的气血运行,防止半侧肢体麻木。
站立: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宽,头正颈直,下颌内收,松肩坠肘,腋下微悬开,手指展开,放松手腕,胸略回收,小腹微紧,膝蹬直,脚趾轻微扣地,松腰直背,目视远方,提起精神,全身放松。
1.左手向左侧舒展平伸,掌心向上。右手握住下颏。
2.右手挽拉下颏,带动头向右转动,慢慢的,一会儿牵引到颈项所能扭转的极限。慢慢的再将头转正。重复14次。
3.右手向右侧舒展平伸,掌心向上。左手握住下颏。
4.左手挽拉下颏,带动头向左转动,慢慢的,一会儿牵引到颈项所能扭转的极限。慢慢的再将头转正。重复14次。
5.左手向左侧继续舒展平伸,掌心向上。右手握住下颏。
6.右手急速的挽拉下颏,达到极限。左手保持不动,将头缓慢转正。重复14次。
7.右手向右侧舒展平伸,掌心向上。左手握住下颏。
8.左手急速的挽拉下颏,达到极限。右手保持不动,将头缓慢转正。重复14次。
9.返回站立姿势,结束导引动作。
※站立姿势要正确。
※手心向上,避免歪斜,掉落现象。
※要保持头部端正,避免出现倾斜、低头、仰头、歪斜等现象。
※该导引运动头部属于被动运动,运动时要保持颈项部放松。
※运动要先慢后快,禁止先快后慢。急速牵拉时也要依个人体质量力而行,匀速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