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的“死循环”
【英】《观察家》2014年6月21日
“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ISIS)攻城拔寨的态势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同时也不免让人生疑:该组织的战果能维持多久?媒体评论家把当前的ISIS与2012年在马里北部肆虐的“基地”组织相比较。去年1月,法国在西非国家联盟的支持下干预马里局势,驱逐“圣战”主义者,迫使其藏匿起来。部分评论家认为ISIS的势力扩张面临同样的风险。如今ISIS正在多个战场作战,但人手却十分有限。ISIS不仅引发了当地势力的反抗,还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反应。因此有学者认为,ISIS的进一步行动会引发“政治联合的重组”,甚至最终导致该组织的灭亡。目前,ISIS可能不会这么快就销声匿迹,但是未来确实可能无法维持现有战果。ISIS的叫嚣令人恐惧,可单凭其自身实力无法夺取伊拉克首府巴格达。而最令人担心的是,即便ISIS被击退,世人或许还会再次目睹恐怖组织卷土重来。这种循环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对世界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孙成昊)
萨努西当选卡诺州“埃米尔”
【英】《经济学人》 2014年6月14日~20日
近日拉米多·萨努西当选为尼日利亚卡诺州的“埃米尔”,成为在北方穆斯林社区地位仅次于索科托州“苏丹”的二号人物。“埃米尔”为穆斯林精神领袖称号,在维护地区和平、凝聚社会共识、保护宗教传统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角色并非民选产生,而是由当地的宗教领袖委员会遴选出一份“候选人”名单,最终由卡诺州州长定夺。萨努西的当选激怒了该地一些拥立已故“埃米尔”之子继位的民众,迫使政府派出警察保护“埃米尔”居住的王宫。对此不满的还有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在任央行行长期间,萨努西曾严厉批评政府腐败,并曝出2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从政府财政中“不翼而飞”,这一切导致乔纳森在今年2月将其免职。萨努西此番上任完成了从现代经济官员到传统宗教职务的身份转变,并将强化尼反对党在北部穆斯林选民中的优势,这对于2015年谋求总统连任的乔纳森和执政党而言不是好消息。(王磊)
削减燃煤排放
【美】《新闻周刊》2014年6月20日
在世界环境日到来前, 奥巴马政府公布了针对发电厂减排计划的“煤炭战争”。诚然,削减燃煤排放面临着大量的法律和政治挑战,但真正的考验是新标准是否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影响。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是世界上五大煤炭消耗国。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煤炭消费国,但同中国相比却相形见绌。去年,美国消耗9.25亿吨标准煤,而中国消耗约40亿吨,这一数字几乎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在最近一份报告中,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的煤炭消耗将占到全球的60%,而印度将会是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奥巴马计划在2030年前削减30%的温室气体排放,但美国不能独自充当空气净化器,总统真正的领导力在于让全球行动起来以减少燃煤排放。(康正安)
第三次天然气战争
【俄】《侧翼》2014年6月23日
6月16日,俄乌天然气之争达成妥协的努力落空。此次天然气战争中,俄方暂时失利,既要承受巨额欠款,又无法继续向乌销售天然气。俄已经向斯德哥尔摩国际仲裁法院提出要求乌偿还45亿美元债务的诉讼。如果俄乌冲突升级,过境乌克兰对欧输气完全停止,那么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每年将损失对欧销售8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利润。这无论对天然气工业公司,还是对很大程度上依赖天然气税收的俄罗斯财政都是举足轻重的。天然气工业公司近年的交税比例高达销售额的40%。而乌克兰方面似乎不太担心。几个月来,乌已经无偿积累了135亿立方米天然气,到今年12月可能都无需购气。欧洲人也安然无虞。目前,俄每天输往欧洲的1.85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并未停止。如果乌、欧都安于现状,那不安的就该是俄政府和俄天然气工业公司了。(韩奕琛)
叙利亚内战中的外籍“圣战”者
【英】《中东》2014年6月
当前在叙利亚的反政府军中,活跃着7000名~11000名外籍“圣战”者,占反政府武装总兵力的10%~11%。这些外籍“圣战”者来自全球73个国家,绝大多数是阿拉伯国家公民,其中又以来自约旦、沙特和黎巴嫩等三国的最多。例如,有1200名沙特人赴叙参战,其中300人已葬身战场。吸引最多人加入的极端组织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这也是叙利亚战场上最暴力、最极端的一支反政府武装。2014年5月,著名中东问题评论家帕特里克·科伯恩指出,类似“基地”组织的极端武装将控制叙利亚东部和伊拉克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并对世界其他地区均构成威胁。他还警告,外籍武装分子回到本国后将重演9.11和2005年7月伦敦地铁大爆炸那样的恐怖袭击。但也有专家表示,由于西方各国政府对从叙利亚回国的公民进行密切监视,同时与他国进行了密切的情报交流,因此外籍“圣战”者回流造成的威胁将是有限的。无论如何,叙利亚内战中的外籍“圣战”者已经创造了历史,他们一举打破了之前由1979年~1989年阿富汗战争保持的吸引最多外籍“圣战”者的纪录。当时,在同一时间内,最多只有2000名~3000名外籍“圣战”者在阿富汗作战。(唐恬波)
“不完美”的机器人更受信任
【美】《连线》2014年6月
机器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作用不小,当你身体不适、醉酒或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自动导航和自动驾驶的机器人能够救你一命。这种情况美国每年都会发生13000多次,但美国人依然不信任身边的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品。这种不信任严重阻碍了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其原因不仅在于人们的盲目自信,还在于人们不懂得何时应当信任机器人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信任它们。为克服这种不信任,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各种机器人的“能力”和“弱点”,在机器人系统加设实时反馈系统是个不错的主意。这一系统能够使机器人实时进行自我评估,并在因某些因素导致机器人性能未达到预设值时提醒用户及时切换工作模式。这种方法可以使用户根据机器人的实时反馈信息自由选择全自动、半自动和全手动模式操作,在自动驾驶、自动识别及复杂条件下的操作尤为有效。其重点在于,不但要让机器人能够告诉用户它们在何种情况下可能失误,更要提供合理的解释,这将大大提升人与机器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李默)
诺姆·乔姆斯基
【英】《今日世界》2014年6/7月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年12月7日生),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评论家,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荣誉退休教授。他的《生成语法》被认为是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领域最伟大的贡献。乔姆斯基因其对政治的热忱,尤其是对美国政府的尖锐批评而备受争议。他是美国左翼政坛的著名知识分子,激进派政治人物代表,被称为美国的“牛虻”。乔姆斯基自上世纪60年代反对越南战争开始,逐步成为美国左翼运动的负责人。他猛烈抨击美国的对外政策,认为美国作为世界现存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之前所有超级大国一样霸道”,是“最大的恐怖主义国家”,不仅用整个国家机器从事恐怖行动,还利用其他国家帮助实行恐怖主义。他还认为9.11事件的根源是美国政策招致的“愤怒和绝望”。他甚至认为美国的反恐战争也是彻头彻尾的骗人把戏:美国的首要目标是控制中东的石油,但这不是因为美国需要石油,而是为了拥有对欧亚竞争对手施加压力的重要手段。尽管对美国百般批评,乔姆斯基仍然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尤其在言论自由方面的成就值得敬仰。(牛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