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2014-04-29 00:00:00
财经 2014年20期

焦点

转基因玉米退运风波

【本刊讯】(记者贺涛)一场进口美国玉米退运风波已经绵延八个月之久,目前尚未看到解决迹象。

去年10月,深圳口岸首次从一船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未经中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要求“一律作退运或销毁处理”。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16日,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在125.2万吨进口美国玉米及其制品中,检出MIR162转基因成分。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的玉米进口总量为326.5万吨,退运规模已接近去年玉米进口总量的四成。舆论将之解读为政府基于转基因安全问题考量做出的行动。包括中粮集团在内的玉米进口商受到质疑,被指通过非法行为进口未经批准的转基因玉米,带来食品安全风险。

MIR162是一种较新的抗虫转基因玉米,由总部设在瑞士的先正达公司研发。2008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之核准作为食物和饲料,两年后,美国农业部批准其商业化种植。目前,台湾、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墨西哥、阿根廷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批准进口乃至种植MIR162玉米。

然而,MIR162玉米未拿到中国政府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这是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必要条件。早在2010年3月,先正达向农业部提交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申请。农业部经评审,认为先正达提供的相关材料和实验数据不完整,并存在一些问题,要求其补充材料。此后,先正达数次提交相关申请。2013年11月份,先正达再次提交了MIR162玉米的安全证书申请。根据相关规定,“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27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据此推算,先正达应在今年七八月份得到批准与否的通知。

目前,有12种转基因玉米获批进入中国作为加工原料使用,并仍在有效期内。进口主要来自美国,由于美国玉米九成以上都是转基因玉米,所以中国进口的基本都是转基因玉米。

MIR162玉米在美国玉米总产量中占到一成左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对《财经》记者分析,美国将转基因食品与同类非转基因食品等同对待,认定为同样安全,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不要求标识的制度。这样一来,在生产、运输、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各种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都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可能因此出口到中国的玉米中夹带MIR162转基因成分。

如果从源头将MIR162玉米分离出来,则要在上述各环节增加处理成本,随着价格抬升,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

据媒体报道,连续被退运,也引发美国谷物协会对MIR162转基因玉米的不满,今年初曾致函先正达,要求先正达暂停推广MIR162转基因玉米,直至获得中国批准为止。但是先正达拒绝了,理由是这对已经进入流通体系的MIR162玉米于事无补。

实际上,MIR162玉米在美国放量种植的2011年起,美国来的玉米船货中就混有这种转基因玉米。为何到2013年底才开始拒收?一位业内人士的解读是,目前国内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舆论压力非常大,“目前有多个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审批都处于停滞状态”。

业内一个普遍观点是,2013年国内玉米大丰收,阶段性供过于求,库存压力大。但这种做法无可指摘。

进展肥胖者的健康“密码”

同样是胖子,为何有人因胖生病而有人就不会?一项国际研究发现,肥胖者健康与否和体内一种酶关系密切。

实验显示,如果人类和实验鼠体内血红素加氧酶1含量较高,则易受到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困扰;相反,这种酶含量较低的人和实验鼠即使肥胖,也能保持健康。全球有超过20亿人口超重或肥胖,其中四分之三患心脏病、癌症等疾病,而另外四分之一则代谢正常,长期保持健康。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肥胖所致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让耳机线不打结

英国的一些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如何避免线性物体打结的方法,将线条两端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环路可以大幅降低线条打结的概率。

科学家们将各种长度的普通包装带糅合在一起,然后统计出各种长度的包装带的打结数量后,得出特定长度的包装带出现打结问题的概率。研究发现,线性物体天生就有打结的趋势,线条越长,越易打结。而将线条的两端连接组成一个环形,可显著降低线条打结的概率。科学家们将这一发现称作“循环猜想”。这一研究已经引起了生物化学家们的兴趣,大自然或许在DNA中构建了一些循环以免发生DNA打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