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

2014-04-29 00:00:00胡波
财经 2014年20期

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Eduard Shevardnadze),前苏联“末代外长”,格鲁吉亚前总统,于2014年7月7日因病去世,结束了其堪称传奇的一生。

谢瓦尔德纳泽作为著名外交家为世人所熟知,但他并非职业外交官出身。在当苏联外交部长之前,曾长期在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工作,和当时多数苏联官僚的经历相似,政治生涯并无特别之处。

但在1985年6月30日,他的老朋友戈尔巴乔夫突然致电,要求其出任苏联外交部长,不待其婉拒便通知他,一切已安排妥当,第二天就职。这次任命已透出戈尔巴乔夫不拘泥成规的政治风格。而谢瓦尔德纳泽也从此开始一段不同寻常的政治旅程。

谢瓦尔德纳泽,1928年1月25日生于格鲁吉亚黑海沿岸的一个教师家庭,年仅18岁就步入政坛,曾先后担任共青团库塔伊西区委部长、格鲁吉亚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格鲁吉亚内务部部长、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

在格鲁吉亚的任职经历中,他以打击政府腐败而声名鹊起。1972年,谢瓦尔德纳泽飞赴莫斯科,向苏联高层面呈一箱材料,详细记述格鲁吉亚领导们的腐败事实。此举令他愈发得到苏共中央器重,最后得以进入苏联决策中枢,成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最得力的执行者。

他从老外交家安德烈·葛罗米柯手中接过苏联外交部长权柄时,整个苏联肌体已千疮百孔,仅维持着超级大国的表面体面。当时,苏联经济增长缓慢、体制僵化,国内腐败形势严峻,群众对党日益不满;国际上,美苏攻守易势,在里根政府咄咄逼人的战略压力下,苏联开始力不从心,苏军深陷阿富汗,而东欧部分国家民主化趋势已无法逆转,对苏联离心倾向加剧。

谢瓦尔德纳泽全力践行“新思维”,与戈尔巴乔夫携手,促进苏联与整个世界关系的缓和。在其推动下,苏联1989年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与美国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他反对派兵镇压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并参与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统一谈判,见证了柏林墙倒塌以及两德统一。他还先后四次访华,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

有鉴于此,谢瓦尔德纳泽被西方世界称为“最开放的苏联外长”,却遭到不少苏联人或俄罗斯人的尖锐批评。有人甚至认为,“谢瓦尔德纳泽和戈尔巴乔夫有主观恶意,他们就是想把苏联整垮”。公允而言,谢瓦尔德纳泽作为苏联外交部长相当成功,至少贯彻了戈尔巴乔夫的“缓和”理念,而且他表现出很强的执行能力,被誉为“高加索银狐”。

苏联解体后,谢瓦尔德纳泽于1992年返回新获独立的格鲁吉亚,出任格鲁吉亚国务委员会主席,继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95年11月,他以压倒多数票当选为独立后的格鲁吉亚首任民选总统。

作为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凭借铁腕政策和一定的经济治理能力,快速稳定了格鲁吉亚独立初期岌岌可危、动荡不定的国内局势;他也凭着久经考验的外交能力和老练手腕,为格鲁吉亚快速融入国际社会奠定基础,为保全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做出巨大贡献。

在探索苏联的命运和社会主义前途的道路上,谢瓦尔德纳泽的思想在许多方面甚至比戈尔巴乔夫更为激进。从担任苏联外交部长开始,谢瓦尔德纳泽就在某种程度上默认或推动苏东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在后冷战时代的格鲁吉亚,他尝试推动一些西式民主改革,继续打击腐败。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自己却因腐败和舞弊而跌倒。批评人士称,他渐渐成为了自己所反对的那种“独裁者”和腐败者,外部人士估计谢瓦尔德纳泽的亲信当时控制了格鲁吉亚70%的财富。

他如此人格分裂,是因为“相信格鲁吉亚离不开他,因此认为任何保证其地位的手段都是合理的”。他的倒台在前苏东地区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正是在类似的心理暗示之下,政治强人们纷纷被他们原本支持的“颜色革命”所击倒。

在2000年4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多数票再次当选总统,2003年11月23日,谢瓦尔德纳泽因涉嫌选举舞弊,在格鲁吉亚议会的压力下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谢瓦尔德纳泽离世后,国际社会对其一生做出了高度评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通过其发言人对谢瓦尔德纳泽逝世表示“悲痛”,认为谢瓦尔德纳泽担任苏联外长期间,在国际舞台作出过重要贡献。

对于原苏联地区的人们和格鲁吉亚的民众而言,对谢瓦尔德纳泽的情感则是复杂的,因为这位政治家对世界的贡献毕竟是一个遥远的东西,而其政策带给苏联和格鲁吉亚的影响则仿佛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