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2014-04-29 00:00:00
财经 2014年9期

3月10日至3月23日

焦点

养老保险缴费制度抑制总消费

清华大学白重恩等

“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本文利用了中国城镇住户调查2002年-2009年九个省市的数据,考察了中国目前职工的养老金缴费率对家庭消费储蓄的影响。

研究发现,2006年之前,给定养老金缴费前的工资及收入水平,同时给定被养老保险系统所覆盖,养老金缴费率的上升对缴费家庭的消费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养老金个人缴费率上升1%,消费下降1.75%,意味着养老金缴费的上升基本转化成了消费的下降,储蓄变化很小。

2002年-2005年,家庭职工养老金缴费率上升了1.1%,平均家庭消费倾向(消费/缴费前收入)下降了4.9%或6%。这一估计值意味着,职工养老金缴费的上升能解释消费倾向下降中的32%。结果还表明,被养老保险覆盖本身能够显著刺激家庭消费。2006年之后,养老金缴费对消费影响的估计值,目前还无法给出定论。

养老金缴费对消费产生抑制效果,可能是由于两种原因同时作用导致的:一是职工养老金缴费的预期收益率比较低;二是居民面临信贷约束,同时有目标储蓄动机。研究发现,职工养老金缴费负担对储蓄率的影响不显著,方向基本为正。简单的回归分析表明,职工养老金缴费负担的上升,并没有提高同期的养老金收益。老年人的消费倾向又比缴费者要低,因此可以推断,养老金缴费率的上升会抑制总消费。

在倡导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减少预防性储蓄的同时,必须注意实现这一政策目标的途径。若社保水平的提高最终通过增加职工的缴费负担来实现,将导致职工当前可支配收入下降,在信贷市场还不完善且人们有目标储蓄动机时,这类政策可能会抑制总消费。另外,制度设计还需重视养老保险缴费的边际收益率对人们消费储蓄行为的影响。

制度

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

北京大学张建君

“竞争-承诺-服从:

中国企业慈善捐款的动机”

《管理世界》2013年第9期

在市场竞争和制度约束机制不到位的条件下,什么因素驱动转型经济中企业进行慈善捐款?

作者提出了竞争-承诺-服从的理论框架。根据该框架,企业营销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市场营销背景都对企业捐款的可能性或捐款数量有正向影响。这表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用捐款作为营销工具已成为促进企业捐款的动机,而企业也可能出于制度环境原因而捐款。

管理者有政府工作经历的国企、管理者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政治地位的民企更有可能捐款,而且捐的更多,表明他们有可能更加认同和理解政府的改进社会福利的目标,因此对慈善捐款有更高的承诺。

管理者曾担任过政府官员的民企更不可能捐款,说明管理者的政府联系有可能在帮助企业抵制或避开外部摊派中起到缓冲作用,而没有相应的政府联系的企业则有可能捐款。这一发现表明捐款可能是服从外部压力的结果。

观点

出生顺序影响表现吗?

杜克大学 V. Joseph Hotz

华盛顿大学 Juan Pantano

“养育策略、出生顺序和学习表现”

NBER工作论文第19542号

出生顺序和学习表现之间有关联吗?首先,出生顺序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表现评价相关。平均而言,在10岁-14岁这个年龄段,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有8%的可能性更少夸自己的第二个孩子是其班上表现最好的。并且先出生的孩子在考试成绩上表现更好。即便控制了离婚等导致家庭分裂因素,这种出生顺序效应依旧存在。

之所以会有出生顺序效应,是因为先出生的孩子得到父母的养育比较多,且较为严格,比如在看电视等规定上先出生的孩子更容易服从父母。一旦先出生的孩子在校表现不好,父母会加强管束。因为父母期望先出生的子女表现好,能给父母挣面子。于是父母倾向于为先出生的孩子设定比较高的标准,并且更容易在先出生子女表现不佳时施加管束。结果导致先出生的子女在校表现比较好。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从学校表现上能观察到出生顺序效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