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贸易行动将零散推进
尤娜·格拉妮:路透Breakingviews专栏作家
中国对全球食品贸易商的挑战有其局限性。国有企业中粮集团正打算收购新加坡来宝集团的农产品业务,建立合资企业。仅在该集团签署收购荷兰粮食贸易商尼德拉51%控股权的几天后,就有知情人士透露:中粮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使命最终转化为大型境外并购。然而这样的收购目标却是匮乏的。
作为酒店红酒供应商,中粮已是中国主要的小麦进口商。随着中国人口转向蛋白质含量更高的饮食,常用来喂养牲畜的粮食需求在增加。中粮过去的境外收购是有限的:其在2008年收购了美国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5%的股份,之后又将之售出,还拥有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的少量股权。
中粮正欲为所谓的“软性商品”建立全球交易平台,并减少其对“ABCDs”——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基(Bunge)、嘉吉(Cargill)和达孚(Louis Dreyfus)这几家粮食业巨头的依赖,中粮最近的交易就是向这样的目标迈进了一步。收购尼德拉的控股权,让中粮在回购粮食前可以向南美和中欧的农民出售种子获得收益。
不过,中粮将发现在规模和定价权上追赶对手是个挑战。尼德拉和来宝的农产品业务收入加起来是嘉吉的四分之一。行业兼并下已经不剩几家大型独立企业。
中粮竞购来宝的农产品业务建立在现有的中资股权基础上。中国投资公司2009年收购了来宝14%的股权。与其他收购者相比,比如2012年买下Weetabix的光明食品,中粮海外并购的缓慢启动体现出收购原料比收购品牌更难。不出意外的话,中粮的粮食安全行动似乎会零散推进。
余额宝革命
陶冬: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
余额宝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8100万,超过整个中国股市中的活跃账户数额;余额已经达到5000亿元,接近A股可交易市值的一半。与余额宝相对应的天弘增利宝的资产管理额,已跻身全球货币基金第三位和所有基金中的第七位。一切都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凸显了银行存款体系缺乏竞争力的现实,市场呼唤金融改革。
在过去,政策一直是银行垄断的帮凶。中国的工业化、房地产热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而且几乎全部靠贷款支撑。同时中国的投资决策中,政府影响力大,权贵影响力大,决策匆忙也缺乏制衡,银行又本来就是体制内的一部分,贷款风险对冲和证券化的能力有限,所以坏账率高过世界平均水平一截。政府只能人为地压低储蓄利率,让民间资金替坏账买单。
理财产品的出现,开始改变银行储蓄的生态环境。理财产品所提供的资金回报,对固步自封的储蓄利率构成重大冲击,资金开始储蓄搬家。余额宝的出现,令低风险投资变得更透明、便捷,门槛低,回报远高过银行利率,储蓄搬家进一步加速。
银行对网银崛起的应对措施是开发自己的余额宝,宣扬自己的产品在资金转账和结算上的便捷。这样做应该可以留住一些客户在同一间银行旗下,但并不能阻止资金由银行流向基金、理财产品的趋势。银行对留下来的资金所支付的利率,当然不再是近乎打劫的储蓄利率,利差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在统计数据上,余额宝的冲击反映得并不清晰。储蓄搬家去了余额宝,资金被余额宝投放在货币市场,随后进入借贷过程,但借贷方最终仍会将资金存入银行。银行的存款余额不会因此而大幅下降,但银行存款的年期有明显改变,长期储蓄变成企业或金融机构的周转资金,这笔资金对银行的利用价值当然要打折扣。
余额宝之于银行业,意味着银行盈利模式的坍塌。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利差模式。当年银行改革时,政府将银行的利差从300点拉到400点,通过让利来加快银行修复资产负债表的进程。这个利差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属少见。当年经济好、银行差,如今经济处境尴尬,银行却十分风光。降低利差的尝试却遭到利益的抵制,存款利率市场化步履维艰。余额宝在储蓄市场风卷残云,逼迫银行自己提高向客户提供的利率水平,过往暴利的盈利模式随之坍塌。
余额宝收购天弘基金从申请到政府批准,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十分罕见。这背后反映出决策层的战略考量。银行改革遭遇着种种利益的阻挠,进程并不顺利。与其在政策上拉锯,不如用网银绕过银行的马其顿防线,通过竞争实现利率的事实上市场化。
余额宝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变成它本身就是市场,其货币基金回报很难超过市场的平均数,它可以提供给储蓄者的回报率理应递减。笔者不认为余额宝会成为金融业的新王者,它的角色乃富有创意的价格摧毁者,由它开启中国金融业的一个新时代。央行行长周小川称,存款利率市场化在一两年内可以实现。但笔者认为它会来得更快,因为金融改革正在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
【财经网综合报道】3月15日,新浪微博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申请文件,计划筹集5亿美元,用于偿还贷款和技术与营销领域的投入。不过尚未决定是在纳斯达克还是纽交所挂牌。
【财经网综合报道】日前,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面对4月消费税上涨的冲击,已准备好扩大量化宽松刺激,并且不需要看到完整的数据表明增税冲击究竟有多大。把消费税从5%上调至8%,能够重建市场对日本财政的信心,并表示应该谨慎对待下调企业所得税的决策。黑田东彦认为,消费税上调负面影响只是暂时的,但如果最初的数据就显示增税的冲击大于预期,那么日本央行将快速行动。
【财经网综合报道】今年“两会”明确了推进房地产税立法的消息。不过,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3月16日表示,房地产税三年内难出台。他认为,房地产税与之前试点的房产税最大的区别在于,房地产税作为财产税的征税对象包括土地和房产。而国内房地产的财产主体分别属于国家与个人,也就是说一个财产税税种,两个财产主体。目前,没有可以借鉴或参考的其他国家的法律或历史经验,这仍需要在理论上和法理上研究如何设计。
1 周锋四川故事
2 俄罗斯治疆
3 昆明三月一日夜
4 民族特性让位公民属性
5 万亿隐形负债
6 下一场金融大火
7 房地产信贷政策分化
8 委内瑞拉连锁震荡
9 小升初暗战未休
10 石油业筹谋混合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