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淼
摘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出口国,但价格贸易条件(NBTT)却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选用1983—2011年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产品结构指数、实际关税额等四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最终根据其分析结果,针对于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价格贸易条件;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产品结构指数;实际关税额
一、引言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经贸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外贸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越来越明显,这就意味着我国的贸易条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中国贸易条件是否恶化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高度的关注。赵玉敏、郭兴培和王婷(2003)通过对于相关数据的分析并进行计算,得出1993—2000年之间我国的贸易条件约恶化了3%左右,其中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下降了2%,而工业制成品却下降了14%之多;陈飞翔、郑静和聂钊(2005)计算了我国收入贸易条件的相关数据,得出结论:1995—2004年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并没有恶化,反而有所改善;李慧中和黄平(2007)认为FDI是造成我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它多数流向劳动密集型部门。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动也吸引了多数学者对于它影响因素的关注。张建华和刘庆玉(2004)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贸易条件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发展对于贸易条件不一定有恶化的作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必然会改善中国贸易条件;崔津度和李诚邦(2006)认为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和产品结构变化、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和转移定价以及出口企业恶性竞争共同导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持续恶化;李慧中和黄平(2007)提出FDI流向劳动密集型出口部门是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主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贸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009年更是取代德国成为第一大贸易出口国。贸易条件的变动,对于我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贸易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只关乎贸易收支平衡问题,更关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问题。并且素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以及价格贸易条件是贸易条件细分后的三种情况,由此笔者在阅读以及比较了相关的文献以后,认为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对于我国的经贸影响较大。本文将详细分析1983—2011年之间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趋势和影响因素,具体解释经济增长(GDP)、外商直接投资(FDI)、出口商品结构指数(RMP)和实际关税额(T)等多因素如何影响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并根据这些影响有针对性的给出相关意见和建议,这对于今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现实而长远的意义。
二、中国贸易条件变化状况
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表示:在一般情况下,贸易条件通常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贸易条件的好坏与国家的贸易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本文所要探讨的贸易条件是净实物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NBTT),也就是价格贸易条件,它是指在实际交易中商品交换数量的比值,可以用公式表达为:NBTT=这个公式反应的是单位出口商品的进口能力。其中,PX代表国家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PM代表国家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假设选取某年为基期,则可设定该年NBTT的数值为100。同基期相比,該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改善指的是报告期的NBTT指数大于100;反之,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指的是报告期的NBTT指数小于100。显然,价格贸易条件反映的是一国出口一个单位价值的产品能够换来多少单位价值的产品进口,这也就是一国的进出口能力的具体体现。当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时,表明出口同一个单位价值的商品能够换回来的进口商品单位价值比过去多,即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有所增加;反之①,当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时,也就表明进口能力下降了。
表1所示为根据帕氏公式和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出的1983—2011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1983年为基期)。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在1992前后,我国在进出口商品贸易的统计上面分别是按照联合国SITC分类标准以及海关协调编码制度(Harmonized System,HS)进行的,由此,为了保证统计的一致性和数据的连续性,本文根据SITC分类标准,依照最大可能代表性原则,均衡选取初级产品(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SITC0、饮料及烟类/SITC1、非食用原料/SITC2、矿物燃料及有关原料/SITC、动植物油脂及蜡/SITC4)、工业制成品(劳动或资源密集型/SITC6+SITC8,资本或技术密集/SITC5+SITC7)各大类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商品②。
图1所示的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图是根据表1的数据绘制出来的。图1中的线段是波状下降态,这就表明了在1983年—2011年之间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总体上是出现逐渐恶化的趋势的。尽管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出现了两个短期的上升:第一个是由1983年的100升至1985年的118.2,呈快速上升状态的;第二个是在1988年—1991年间呈明显上升状态,价格贸易条件数值由76.55升至85.41。但,其他时间段里中国贸易条件恶化趋势都较为明显,尤其是2007年降至最低点57.9,2008—2011年虽有好转,但都在62以下。
三、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从上面的这些数据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从1983-2011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趋势明显。通常情况下,供求的变化会带来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而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出口商品结构指数和实际关税额等这些都是引起我国进出口商品供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此外,全球次贷危机带来的外需减少、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各国的关税政策也会引起我国价格贸易条件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下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经济增长(GDP)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刺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措施:加大了对于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供给,同时也加强了和国外的交流和学习,引进了大批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其中,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可知,在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之中,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加大对于某一种要素的使用,其他国保持不变的话,那么长久下去,在国际市场上,大量使用这种要素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就会下跌。另外,技术进步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国贸易条件的好坏往往可以从该国产业结构的层次中看出。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技术水平虽有进步但总体相对而言比较落后,无法较快的改善我国价格贸易条件。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FDI的流入可以带动一个国家的贸易发展,同时改变该国的资本存量,从而影响一国的贸易模式和条件。一方面,从价格的角度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改善东道国价格贸易条件是通过提高该国的工资水平使得东道国的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从供应的角度来分析,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最直接的来源是工资的增长。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主要是到我国传统产业部门,这将会使得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供应数量增加,从而使得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由于这些影响向不同方向的作用的最终结果是不确定的,本文将使用我国从1983年到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价格贸易条件长期趋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出口商品结构指数(RMP)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贸易条件恶化论”是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展开分析的,并且,在国际贸易利益的探讨之中,加入了许多西方学者常常忽略的对于产业结构因素的考量。他们认为产业结构程度化较低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是不可能获得利益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进产品结构,升级产业机构,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实际关税额(T)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实际关税额通常被认为是进口关税额。一般认为关税对于价格贸易条件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直接价格。尤其是对于贸易大国来说为了减少国内对于进口商品的需求,并且通常为了提高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而征收高额进口关税,由此引起国际市场进口商品价格偏低,而国内价格贸易条件得以改善。
四、中国贸易条件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于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来说,它的变化过程是错综复杂的。在这一节,笔者主要选取四个影响因素作为模型参数,以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分析的依据。通过1983—2011年的样本数据,主要考察影响因素与价格贸易条件的相关程度来建立影响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回归模型。
(一)变量的选择
该模型中NBTT表示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经济增长(GDP)数据采用我国每年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单位是亿元(RMB);外商直接投资(FDI)采用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单位为亿美元(USD);出口商品结构指数(RMP)=(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初级产品出口总额)×100;实际关税额(T)=(进口关税实际征收总额/总进口额)×100。
(二)模型建立
利用1983—2011年的数据,以NBTT为被解释变量,GDP、FDI、RMP和T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NBTT=α0+α1GDP+α2FDI+α3RMP+α4T+μ
模型所用數据1983-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及本文计算。
(三)模型参数估计与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NBTT=66.316-0.0001GDP+0.052FDI+2.805T-0.015RMP
T值(14.57)(-3.137) (3.755)(7.047)(-2.948)
从回归模型的结果得出,t0.025(24)=1.711和F=59.18>F0.05(4,24)=2.78表示所有解释变量的显著性都通过了检验,方程的线性也通过了检验,说明回归方程是显著的。拟合优度R2的值为0.908,修正后的值为0.893,说明拟合效果较好。而D.W.=1.609,恰好介于dL和du之间,无法判断是否存在着共线性。对于该模型进行序列相关性和异方差性进行检验——从图4中可以看出,序列相关性检验的P值为0.2818,大于此模型所设定的0.05显著性水平,说明不存在着序列相关性;在图5中,异方差检验的P值为0.4641,远远大于0.05,说明其不存在异方差性。根据相关理论可知,此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法(OLS)得到的参数估计是有效的,所有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也是有意义的。
(四)模型结论
从上述回归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GDP、RMP的变动对于价格贸易条件产生了负影响;而FDI、T的变动对于价格贸易条件产生了正影响。
1.经济增长与价格贸易条件
经济增长和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呈负相关关系,当GDP每增加1个单位时,NBTT指数将会下降0.01%。传统的经济理论表示经济增长对于不同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经济增长并不会导致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就像经济小国,但经济大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在一般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都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恶化。但是当在超逆贸易增长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会使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从回归的结果可以得出: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并且这种影响是显著的。这也就说明了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大国。同时,近年来我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使该商品的相对价格降低,令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出现了恶化的情况。
2.外商直接投资与价格贸易条件
外商直接投资和价格贸易条件呈正相关关系,当FDI每增加一个单位时,NBTT将改善0.052个单位,说明了FDI流入对于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现状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对于我国的进口替代性产业也起了促进作用,整体上有助于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
3.出口商品结构指数与价格贸易条件
出口商品结构指数变化与我国价格贸易条件为反向关系,当RMP每增加一个单位时,NBTT数值将会下降1.5%。尤其是我国出口初级产品比重大幅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显著上升的状况,说明出口方面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会更大。从理论上来说,工业品出口的增加会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但由于我國出口的工业品技术含量不高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这就使得价格上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再加上进口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必使我国价格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4.实际关税额与价格贸易条件
实际关税额(即进口关税额)的变化和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是正向关系,当T每增加一个单位时,NBTT数值将会增加5.2%。在进口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会随着我国征收进口关税额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即实际关税额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且作用显著。但加入WTO之后,针对于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来说,要想利用调节关税的总体水平来对其改善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五、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1983—2011年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总体上呈现出恶化的趋势。要想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强国。必须提高我国出口商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提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价格贸易条件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并从加强出口产品调度、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调整关税结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首先,政府应发挥在降低创业创新风险方面和推动新兴技术上的扩散作用,完善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其次,国家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贸易的地位和产品在世界的综合竞争力,从而要加紧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再次,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必须坚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方针,做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减少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我国关税水平目前已经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通过进一步调整关税总水平来改善贸易条件的余地并不大。所以,我国现在应该加大对于关税体制的改革,相应的提高和降低国内部分可替代生产商品的进口关税和部分急需产品的进口关税。从而以不违背世界贸易规定为基础,通过调整关税结构来改善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陈飞翔,郑静,聂钊.我国收入贸易条件变动分析1995~2004[J].经济经纬,2005(5),pp:30-33.
[2] 陈庆景.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9
[3] 刘亚.中国贸易条件变化及其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6
[4] 朱廷珺,于宾.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07(1),pp: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