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华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的专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的模式进行探讨,使护理的质量得到提高。方法对冠心病的专科护理的风险问题进行评估,使安全管理的措施得到进一步实施,对风险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冠心病患的不安全因素进一步关注。结果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结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的风险,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其结果对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的质量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应用分析
风险管理就是一种管理的程序,是对当下的医疗卫生系统中存在的风险的评价、识别和处理,可以使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减少对患者的危害以及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中老年人是冠心病的多发人群,病情比较危急且变化快,再加上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殊性,外界的环境变化以及病情本身的发展,对其安全性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1护理的风险识别
1.1在专科治疗中存在的风险
1.1.1在用药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根据报道,在60岁以下患者中出现用药的不良反应是其他年龄组2.5倍。由于老年人的生理以及病理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出现服药的能力下将现象,比如:多服、漏服的现象。一般冠心病患者的用药种类非常多,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强心、抗高血压、利尿、抗心律失常、降糖以及安眠药物等。泵入到血管中的活性药物的剂量一般是公斤的体重进行计算,在体重测量上的疏漏会导致剂量发生变化。一般护士在计算机中录入医嘱,对治疗卡进行打印,及在使用微量泵和用药核对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错误[1]。
1.1.2在护理操作中的风险根具病情以及治疗方面的需要,在临床上,静脉留置针以及深静脉置管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可以使患者的痛苦降低,使血管的损伤降低,使危重的患者可以对静脉的通道进行保留,对治疗和抢救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出汗比较多,如果固定黏膜的粘贴不牢固就会使管道脱落,对静脉置管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静脉炎。
1.2由于疾病造成的风险冠心病的患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因为他们在血管的形态、机体的组织以及各项生理功能会伴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衰退,各种器官功能的储备率会降低,减弱其适应能力,造成其反应迟钝,各种免疫功能和代偿力降低,老年疾病在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不具有典型性,因此在诊断上也非常困难,会容易发生漏诊或者误诊[2]。患者病情的发展一般都会村子潜在的危险因素,例如突发性的心跳骤停、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就算护士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病房进行巡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也会耽误抢救的时机以及治疗。
1.3在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3.1微量泵在使用中的风险血管的活性调节药物是对心功能进行调节的重要药物,在其剂量大小上会对生命体征变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由于用药的剂量比较大,种类多,为了保证药物剂量的安全和准确,在常规的操作中应该使用微量泵。这种仪器在使用上的优点就是调节液体速度的范围比较大(0.1到99.9ml/h)、对入量进行自动结算、速度均衡,还具有异常报警的功能,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药物速度的计算错误,微量泵的启动键忘记开启等错误。
1.3.2监护仪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监护仪的主要功能是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心率进行连续监测,能够提供出客观、准确的检测参数,动态反应出患者各个指标的变化以及病情发展[3]。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患者会由于翻身或者出汗较多,电极片的粘結不牢、连接处松脱、导联线打折,对病情的观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2风险管理的策略
2.1护理风险的预防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和业务方面的技能培训,根据他们不同的工作能力和特点,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和考核,制定出不同的培训计划,注重培养他们分析、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各种仪器的操作技能的培训,定时召开研究讨论会,对风险进行评估。在巡房时,应该多跟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资料多多了解,加强夜间巡房对患者的观察[4]。
2.2建立风险的预防和监督机制对护理管理的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建立起质量管理的小组。根据病房特点建立健全相关的规范制度,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管理小组。要进一步对医疗仪器以及各种设备的管理加强,规范对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在病区设立相应的风险标识和规范。对发生护理风险后的管理和控制进一步加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3结果
实行冠心病专科病房的风险管理后,明显提高了护理和管理的质量,2010年与2012年相比较,出现的差错以及病人的投诉量明显降低,病人的满意度由95.2%提高到了97.6%。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5]。
4讨论
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可以减少和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就应该实行安全有效的风险护理管理。经过这一年多的风险强化管理,使护理的质量得到了保证。要进一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各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
参考文献
[1]朱英姿,蒋跃绒.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44-45,47.
[2]张莹,李庆祥.冠心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376-378.
[3]陈海华,黄胜强.冠心病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和内皮素-1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3):187-188.
[4]吴凤玉.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12(7):232-232.
[5]克刚,徐庆会,施翔.全程中医特色健康指导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及心力贮备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3,1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