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老师方式欠妥

2014-04-29 19:04张枫逸
中华家教 2014年1期
关键词:意愿理性初中生

张枫逸

对于初中生“弹劾老师”,社会普遍反映“勇气可嘉,方式欠妥”。在课堂上公开表决要求更换老师,伤害到老师的尊严,方式不当。不过,在批评学生的冲动任性之前,教育管理者更要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给学生提供表达意愿的正当方式,有没有搭建起师生交流的对等平台。同时家长也应反省,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您是否关注到孩子的情绪状态,是否引导过孩子理性地表达。

报道中提到一个细节,被弹劾的何老师上学期在初一(1)班和(2)班任教,部分学生向学校反映其“脾气不好、用书本打学生”后,新学期何老师被调换到了初二(11)班和(12)班。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值得反思:其一,学生对老师有意见,不是直接与老师坦诚沟通,而是采取向学校告状、让老师难堪等另类方式表达意愿;其二,学校并没有及时注意到学生们的情绪和需求,而是简单地把老师调换班级以图息事宁人,进一步导致师生关系一步步发展到“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式都是单向的,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学。即使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习惯,学生们也只能被动接受,被动改变。在这个过程中,适应能力强的同学逐渐接受了老师的方式方法,而另一些学生则是无论如何都对老师“不来电”。这种权威式教育在家庭中也普遍存在,家长往往不容许孩子提出反对意见,而越禁止,孩子越要尝试,导致亲子间形成紧张的气氛。

当代的初中生开始有了更多表达想法的意愿和勇气,在没有发声渠道、不能平等沟通的情况下,公开发难就成了剑走偏锋的现实选择。学生已经“过河”,学校和家长不能还在对岸“摸石头”。“弹劾老师”应该成为教育改革契机,改过去的“单声道”为“双声道”。首先,学校的定位要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建立常态化的意见反馈机制,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当好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的桥梁和纽带;其次,老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做朋友,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建议,改进教学管理方法;另外,家长也要帮助孩子理性面对矛盾,正确处理问题。

近年来,一些学校陆续探索“学生自主选老师”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不妨通过积极的引导,把非理性的“弹劾老师”事件转变为理性的“选择老师”制度,赋予学生话语权和选择权。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能树立老师的危机意识,积极创新,主动求变,从而实现资源优化、教学相长。在评判老师的问题上,家长务必保持理性,帮助孩子客观地看待老师的胜任力,恰当地作出选择。

猜你喜欢
意愿理性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