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教师妈妈的苦恼
我女儿今年14岁,正在读八年级。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本来我一直都在中高年级任课。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为了管好孩子,我特意要求从一年级任课,孩子就在我的班上,直到小学毕业。我当然希望女儿学习好,就处处严格要求,却让女儿非常反感。在我眼里,女儿总是不好好学习,不爱写作业,就知道玩,我整天督促她学习,不知骂过她多少次,打过她多少次。我知道打骂不是好的教育方法,可是我与她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说不上几句不是她走开,就是我发火。
孩子怎么这样了?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心理探源:都是“角色固着”惹的祸
这位教师妈妈的苦恼和困惑哪里来?用社会心理学的话说,是“角色固着”惹的祸。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要扮演各种不断变换的社会角色,因而人的心态和行为模式,也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角色的转换。如果一个人不知变通,固守一种角色的心态和行为模式而不能适应变换了的角色,就是角色固着心理。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说,父母回到家里面对孩子,如果还固着于自己的职业角色,就会带来许多麻烦。
故事中的妈妈,就是把自己固着在“教师”角色上了。回到家里面对孩子,妈妈也像老师对学生那样,于是孩子“没有”了妈妈。人有一种逃避约束的天性,或者说是一种放松的需求。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身心一个放松的机会。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家里受了父母的责难打骂,还有离开父母到学校的时候;在学校里受了老师的批评训斥,还有离开老师回到家中的时候。可是这个女孩却无处逃避,不论是学校还是家中,一天24小时总有“教师妈妈”一双毫不放松的眼睛紧盯着她!她什么时候去放松一下身心,什么时候去淘淘气,什么时候犯犯错?再有孩子进入了第二反抗期,亲子之间怎能不發生冲突?
心理对策:别把职业角色带回家
生活的智者不把社会角色带到家里面来。聪明的父母也不要把职业角色带到家里来。不管父母在职场上扮演什么角色,在走进家门前的一刻,要突破角色固着,要学会角色转换,要给自己“卸装”,把自己扮演职业角色的外衣脱下来挂在门外。家里没有领导,没有老师,家里没有会议室,没有课堂。在家里,孩子需要的是爸爸,是妈妈。所以,作为父母,回到家里面对孩子,应该时刻记住我是妈妈,我是爸爸。当爸爸妈妈,就不能只知道问孩子考了多少分,就不能在孩子郁闷的时候只知道空洞说教。爸爸妈妈,可以倾听孩子的心声,可以给孩子关爱和力量。爸爸有力的手拍拍孩子的肩膀,就会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力量;妈妈温柔的手摸摸孩子的头,孩子就会从中感到信任。
只要不把职业角色带回家,只要在孩子面前当好妈妈爸爸,许多家教烦恼都会烟消云散,许多亲子冲突都会化为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