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
向孩子说“不”是门学问孩子像个冒险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不知轻重的,什么都想试一试。而我们呢,做个尽职的管家,只能跟在他后面,不停地告诉他:宝宝,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碰!说多了,“不”变得不管用了。你说,他照做,甚至有时还会和我们对着干。
别看这个“不”字简单,可要说得太多,或者说得不是地方,孩子要不被你管得缩手缩脚,感官认知能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建构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不叛逆心特重,等到孩子一岁半以后也会经常说“不”,孩子和家长之间也越来越难沟通。什么时候说“不”,该怎么说,还真是门学问!
讲原则有技巧能让孩子更易接受你的“不”
我的孙子太爱动了。一会儿在沙发上蹦哒,一会儿爬上书架,把书扔得到处都是……我跟在他后面紧张万分:“宝宝,不可以……”可久而久之,他就当耳旁风,你说你的,他做他的,真没办法。(张美凤)
原则一:“不”用得越少越管用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孩子要么变得畏首畏尾,要么就对这个词置若罔闻。事事都说“不”等于没要求,反而会让这个词失去威力。因此,让“不”字产生效力的前提是不要对孩子设限太多。满足了孩子的正当要求,才能当他们做出不当行为时,让“不”字更有威慑力。
所以,向孩子说“不”前,先想一想:
不要对这些事说“不”
◎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的各种探索活动。
◎想要引起你注意的调皮捣蛋。
◎即使穿衣动作慢,或是吃饭时会把食物弄得一片狼藉,仍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时。
◎想要在家里帮忙做事时。
这些事一定要坚决地说“不”
◎会让他(她自己受伤的危险事情。
◎会伤害到别人的事。
◎当他为了某个目的或某件东西吵闹时。
◎当他违反某种社会规则,如闯红灯、随地便溺、乱扔垃圾时。
方法一:用选择题代替“不”
“不”字说得多了,孩子就会反感、抵触,怎么办?你可以试试用改良方案替代“不”字。在拒绝的同时,给他一个选择,能让他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更能让他感到独立自主、有控制权。
举例孩子提出要在饭前吃糖,而你觉得这会影响消化和牙齿健康,那么在拒绝他的同时,你可以给他一个选择:“糖不可以吃,不过葡萄和苹果可以先选一样。”
方法二:用有保护的尝试代替“不”
在看到孩子做某个危险动作时,爷爷奶奶第一个反应就是大叫一聲:“不行!”但是,有时这样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偏要趁你不注意的时候试一试。这时,有保护地协助孩子尝试,在尝试中让他体会一个人做的危险性,反而比简单的命令式的“不准”更有效。
举例有的孩子在玩滑梯时,喜欢倒着爬上去,再滑下来。如果告诫后,他依旧想尝试的话,你可以说:“好吧,咱们只试一下,爷爷在旁边保护你,否则你会摔下来受伤的。”这样让孩子在平和的心态下进行体验,更能让他明白危险的意义。
方法三:用奖励让他自觉执行“不”
小孩子常会有些坏习惯让大人恨得牙根痒痒,而且当爷爷奶奶对他提出、要他改正时,冷不丁他又犯了。对于这种情况,用奖励的办法激发他自我约束的能力,比一味说教要更有用。
举例有的孩子喜欢把玩具扔得满屋子都是,如果你只是对他嚷道:“不准乱扔玩具。”他可能我行我素不听你的。这时,倒不如对他说:“如果你能在结束时把东西整理好,我可以让你晚上看半小时电视。”
原则二:当孩子吵闹时,“不”字一出口,坚决执行
女儿总是批评我宠坏了小外孙,给他买了太多玩具。可是每当小外孙扬起粉嘟嘟的小脸,哭着喊着对我说:“外婆我就要那辆小汽车。”我就没辙了。(陈家莹)
对孩子来说,吵闹是一种手段。如果孩子常常用这种手段向你讨要东西,你首先得反省:自己是不是常常半途放弃,向他妥协,让他误以为通过吵闹能够得到想要的东西。
不要轻易向孩子说“不”,但“不”字一出口,必须要坚决执行。而且,他越是吵闹,你就越得坚持原则。这时你可以直接告诉他理由,比如说:外婆没带钱,也可以指着其他好玩的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甚至可以抱起他,直接离开。总之,你得沉得住气,用行动告诉他:吵闹没有任何意义。当你下次说“不”的时候,他就学会不闹了。
原则三:在对孩子说“不”时,要给他安全感和宽容心
大家都说3岁看老,而关键就得看规矩做得好不好。可是,明明和他说:“宝宝,不能这样,你看隔壁的张婷婷,比你小呢,却做得比你好。”可他听了,把嘴一噘,就是和我对着干……(叶惠姗)
为了树立说一不二的威信,有些家长会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用打骂的极端手段。然而,这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伤害,尤其会让他失去安全感。安全感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要是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预期目标,还是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那还是用宽容心对待他。不要拿其他孩子和自家孩子比,更不要用伤自尊的话去激他,比如:“搞不好了!”“再这样下去就没出息了。”因为,孩子只有在家长是认可他的、他是有价值的前提下才愿意与你沟通,执行你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