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2014-04-29 10:58李栋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掌握美术世界

【摘要】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從物质世界道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这就需要从哲学认识论证的角度,对美术的认识本质和审美本质做更深层次的多方面地考察。

【关键词】美术 世界 掌握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15-01

所谓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而所谓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的物化形态。

那么,我们说美术史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有什么认识论上的科学依据吗?有的,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我们知道,所谓认识,按照一般浅显的说法,就是一种意识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精神的作用。一切唯心主义哲学都主张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客观存在是主观意识的产物,物质世界是精神的产物,因此认识就与外物无关,与现实世界无关。唯心主义的认识论都是片面和表面的看待包括艺术现象在内的各种精神现象,把意识同现实世界形而上学的割裂开来,夸大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而否定它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根源,从根本上颠倒了精神与物质、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反映论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它坚持从外物到精神、从现实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包括艺术现象在内的一切精神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的反映,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认识,所依据的就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我们首先肯定并且强调美术的实践意义,认为美术创作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且创造自身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我们并且还要肯定和强调美术创作中主题的能动作用,肯定和强调美术创作中认识的思维作用和理性作用,我们所说的“反映”,是指对世界的“掌握”,是能动的,不是被动的,不是照镜子一样机械的反映。而美术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作为实践者和认识者的主体对社会生活能动认识的审美表现。美术对世界或社会生活的认识,离不开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离不开美术家主观意识的限制和影响。总之,我们的理论依据,是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从认识论角度看,美术史对世界的一种能动的认识。美术在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这一点上,不同于政治、法律、道德等作为“中间环节”的社会意识形态,却与宗教、哲学等其他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有着某种共性。但美术与宗教、哲学究竟是不同的社会事物,在上层建筑里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我们认为,美术与宗教、哲学的本质不同,首先表现在他们反映社会生活、认识世界的方式上的不同。美术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和认识世界的,这就是不同于宗教的方式、哲学的方式等“掌握世界的艺术的方式”。

哲学作为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也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哲学的“掌握世界的方式”,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理论的方式”。当然,“理论的方式”还包括科学如政治经济学、物理学、数学等认识世界的方式,是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思维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本质、规律,以范畴、理论体系解释事物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去掉、一切事物的偶然性,是高度抽象的,根本远离了事物的实际形式。与美术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想象相比较,哲学史抽象的。“在抽象的最后阶段,作为实体的将是一些逻辑范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真理,它以普遍性、必然性的形式反映世界或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内容。这正是哲学与美术的根本不同之处。

美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者说,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是运用视觉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视觉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美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的美。所以,美术的认识内容,则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这就是美术的认识本质。

另外,哲学与美术的区别还在于: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美术则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本质。美术的视觉形象是美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什么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都涉及到感性,同时又涉及到理性。所以,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美术视觉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另一方面,美术的视觉形象又不能仅仅是它的感性形式或感性因素,它还必须以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深刻的理性内容,以可感的现象形态表现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美术的视觉形象,是美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是美术视觉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所以,就美术创作的手段或方言而言,无论是侧重反映客观对象特征的“再现”,还是侧重抒发主观感受的“表现”,,所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形象嗾使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纯客观或纯主观的视觉形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有些强调主观表现或艺术形式的理论家克莱夫贝尔等,贬低或者否定美术史上再现型艺术;又有些强调客观再现或艺术内容的理论家,一味的贬低或一味的排斥表现性美术。其实,他们都没有正确理解美术创作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没有正确理解美术形象中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关系,也没有正确理解内容与形式、再现与表现的关系。这就是美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黄丹麾《中国当代美术的演进历程》.艺术广角.1988.

[2]罗文茜《传统的再发现》.西南师范大学.2004.

[3]王永红《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昆明出版社.2013.11.

作者简介:

李栋(1975.8-),男,汉族,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掌握美术世界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精心设计情景 引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论《人间词话》境界说“真”之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