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仙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流行病害,该病严重流行时,叶片焦枯早落,枝梢扭曲畸形,果实瘦化酸涩,对树势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
一、发生的特点及危害症状
1.特点:病源为葡萄生单轴霉。属鞭毛肉亚门单轴霉属,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蔓延,形成球形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吸收养分,卵孢子在水滴中形成芽管,芽管顶端形成梨形孢子囊,内生并释放30-60个游动孢子。
2.影响病害发生因素
①湿度、温度、光照对发病有一定的影响:降雨、大雾、阴天有利病菌侵入,其中降雨最易引起病害流行,孢子囊的产生需要95%-100%的相对湿度和至少4小时的黑暗条件。孢子囊在夜间形成,阳光下暴露几小就会失活,因此侵染一般在早上发生。从侵染到显症需4天。孢子囊及卵孢子的萌发需要在水滴畔3进行。孢子囊形成温度为13—28℃,最适温度15℃,萌发的温度为5-21℃,最适温度为10-15℃,高湿冷凉足发病的重要条件。冬春潮湿、接着是暖和的夏天,加之降雨不断的气候最有利于卵孢子越冬、萌发和病害的蔓延传播。在昼夜温差大、持续降雨、雾多水大少风时最适宜发病,果园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种植过密、管理粗放等,使园内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一般6月发病,7月增多,8-9月进入发病盛期,10月老叶虽不易感病,但幼叶仍可发病。
②栽培管理不当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闲素,施肥不当,偏施或迟施氮肥,刺激抽发新梢造成枝叶徒长,架面郁闭,使秋后枝叶繁茂,组织成熟延迟,都能使病害加重。果园管理不善,棚架过低,架面过密。排水不畅、杂草丛生、枯枝落叶乱堆乱放,使田园通风透光不良,都易引起病害发生。
3.病菌传播:主要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等在土壤中越冬,气候温暖地区,也能在菌丝或未脱落叶片内越冬。卵孢子在潮湿的土壤表层存活长达2年,翌年春季,当条件适时,卵孢子可在水滴中、潮湿土壤中萌发,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到植株上,引起初侵染。卵孢子可隨病叶等病残组织落人土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4.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叶柄、卷须、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部分。叶正面形成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叶背产生白色的霜霉状物。叶片受害,初期在叶正面产生半透明油渍状的淡黄色小斑点,边缘小明显,随后渐渐变成淡绿色至黄褐色的多角形大斑,后变黄枯死,多个病斑常融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大斑块,叶片似火烧状焦枯、卷缩、早期脱落。在潮湿条件下,叶片背面形成白色的霜霉状物,新梢、叶柄及卷须受害产生水浸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病部干缩下陷,生长停滞,扭曲变形,皱缩脱落,甚至枯死。幼果从果梗开始发病,受害幼果呈灰色,果面布满白色霉层。感病的果粒初期变硬,成熟时变软,易脱落,在穗轴上留下疤痕。已着色的接近成熟的果粒较少感病,但感病的果梗可以传染给老果粒。小花及花梗受害,出淡绿色至黄褐色斑点,病部长出白色霜霉状物,最后腐烂、脱落。
二、防治对策
1.清除菌源:秋季结合剪枝,剪去病枝、病梢、病果,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发现染病花序、叶片及果粒要及时摘除深埋。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夏剪和绑缚新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注意田园及时排水,中耕除草,降低地表湿度,合理修剪,清除近地面的蔓、叶,降低小气候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铜制剂是防治霜霉病的良好药剂,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10天喷药1次,直到葡萄采收。有时葡萄采收后多雨潮湿,还应喷药1-2次。避免早期落叶:?对霜霉病预防效果好的药剂有80%大生M-45可湿粉600-800倍液。对霜霉病有治疗作用的药剂有64%杀毒矾可湿粉600-800倍液、疫霜灵可溶粉600-800倍液等。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与其它类型杀菌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