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峰
2013年,被很多人称为“可穿戴设备的元年”,一句话概括投资行业对可穿戴设备的态度:看的人多,懂的人少,敢下手的更少。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2月份,机构投资(可穿戴项目)不会超过20起,更多的是天使阶段的布局和试水。2013年与其说是可穿戴行业的元年,还不如说是启蒙年。
可以把2013年9月设成一个节点,9月之前可穿戴设备公司至少有50%产品还属于模型阶段。9月之后无论从团队还是产品相对上半年都有很大进步,越来越多的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团队进入到这个领域。
把2013年9月设成一个节点,9月之前可穿戴设备公司至少有50%产品还属于模型阶段。
做可穿戴设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产品黏度出了问题。可穿戴设备在今年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第一,国外一些不错的产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第二,硬件成本、制作成本以及行业的门槛都在下降。第三,海外市场在逐步起来。究其本质是,供给方门槛下降,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却并没有出现。
我认为具备引爆市场潜能的产品具备三个特点:首先,有好的应用场景,可以解决用户的刚需。其次,有好的应用时长跟频度,也就是具备用户黏性。最后,满足用户后续需求的能力,具备让用户持续使用的驱动力。用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市面的产品,就很容易辨别出什么是好产品。
智能硬件设备的本质是“硬件App”,智能硬件更多的是移动互联网向外溢出的一种表现,智能设备一定会是趋势和方向,问题是怎么判断达到这个方向的路径。明年可穿戴设备依然会火爆,但市场需求是否会大规模爆发,还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大家都在等待这个行业的“乔布斯”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