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语文备考攻略

2014-04-29 07:14李支舜张淼王大绩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命

李支舜 张淼 王大绩

语文考试从各方面来讲与其他科目都不一样。本期我们为大家突破“一诊”语文,特意准备了温馨的“十大提醒”,以及攻克选择题、赏析古代诗歌、把握议论文过渡技巧等备考大餐。希望同学们在一诊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为后期复习奠定良好基础!

“十大提醒劭你征服“一诊”语文

一诊,是高考前的第一次演习,这里列出应对一诊语文考试的“十大提醒”,希望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运筹帷幄,得胜而归。

1.合理分配时间,尤其要保证作文的写作时间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对应的试卷总分也是150分,原则上1分钟的时间做1分的题目。阅读和写作两部分的时间必须合理分配,不能顾此失彼。许多同学往往是前松后紧,阅读部分做题太慢,时间花得太多,导致作文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般来说,作文至少要保证在50~60分钟,否则就很难写好。

2.整体阅读,找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

文章的结构总是有章可循的,古今文章的结构一般都是总分结构。找到了文章的具体结构,就找到了作者的思路。中心思想是文童的灵魂,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有了中心,做题就不会“离题万里”了。

3.因文解题,据境释义

“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这类题,考生往往失分很多,主要原因是:生搬硬套“字典、词典义”,浅尝辄止确定“感觉义”,不会依文解题,据境释义。正确地把握“语境义”,一要了解词句的含义有哪些,一般来说,词句要确定它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或产生的特定含义、临时意义和指代意义;二要懂得“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归一旨”。三要掌握“因文解题”的答题方法,这类题目一般都是“因文设题”,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只要据文答题即可。

4.分析文章的标题

现代文中第二篇选文,大都是文学作品,阅读难度大,往往得分率低,直接原因是没读懂文章。读懂文章的办法很多,其中文童的标题千万不可忽视,它往往对文章的中心做了一些交代或暗示,或提示文章的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对解题也有一定的帮助。古诗词的题目也是如此。

5.语言运用试题的解答步骤

一要细读题干,认清指向。尤其要注意有几问,答题的角度和要求是什么,如不能把“简评”当“简述”,把“描写”当“说明”等。二要注意语言表达,观点要清,叙述要明。三要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在“简”的前提下,千万不能丢失要点,影响表意的完整性。

6.名篇名句填空,先课内后课外

一要注意以诗文整句为主,散句为辅。二要注意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如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描写句、哲理句等。三要注意分辨同音异义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易写成“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易写成“岸”等。

7.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

一要注意“直译”,不能只求“大概”。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句句对应”。文言翻译题打分都是按“点”给分,“点”一般是重要的字、词和特殊句式,或通假字,或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或词类活用,或五种特殊句式等。愈是“难”的字、词、句,愈要“突破”,不要绕道而行。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8.作文打好“腹稿”

作文,考生一般都在最后完成,由于时间紧,心里急,看到题目不容多思考就下笔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建议下笔前先花2~5分钟,想一想题目怎样写?怎样开头?中间怎样展开?准备引用哪些事例?结尾又该如何收?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写到草稿纸上,以免“灵感”稍纵即逝。考场作文是急就章,当慢则慢,当快则快。构思要慢,下笔要快。可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

9.学会“链接”平时的积累

看起来作文是限时之作,其实工夫在平时。怎样把平时的习作和积累的素材,合理而迅速地建立起“联系”,调动“千军万马”,为我“服务”,是一种机智。一要“链接”生活,二要“链接”书本,三要“链接”试卷,四要“链接”背诵,五要“链接”习作。作文材料,恰当而新颖的是“金子”,旧料“变新”的是“银子”,人云亦云者则是“石子”。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勿忘我”,属于自己的,才是独特的。

10.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俗话说:字怕上墙。语文在网上阅卷,给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卷面分不仅有1~2分,而且有时因卷面不好影响到作文的等第。文面如同人脸,给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考试所用答题纸的方格比平时的大,书写时不宜写满,可留三分之一的余地,字迹一定要端正清晰,连笔不能过多。

掌握解题方法,巧做选择题

在语文试卷中,不管是新课标卷还是全国卷,考查的基础选择题大都是在考查字词的读音、字形的辨析、实词虚词及成语的选用,句子是否有语病,语句的衔接排序等内容中选取。即将到来的一诊考试也必然沿袭这样的模式。

一些基础选择题在设题时都有一些规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帮助你更快更准确地做对选择题。

一、了解字词含义,推断字音正误

字音题主要考查多音字的辨析。同一个字与不同的字组合时,会有不同的读音。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经常无法分辨考查的字在这个词中该读什么音。除了平时多读多练、加强记忆之外,其实还有些小技巧去判断读音,这就是通过字词的字义去判断。大多数多音字是因为有多个词义才有多个读音,只要能了解字词的含义,基本就能分辨读音是否正确。

例1 (2012年江西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谥号(shi)

提防(dī)

花蕊(rǐ)

歃血为盟(chā)

B.熟稔(rěn)

青荇(xìng)

中肯(zhōng)

锱铢必较(Zī)

C.整饬(chì)

优渥(wò)

尺牍(dú)

无色无臭(xiù)

D.监生(jiān)

执拗(niù)

觊觎(jì)

孑然一身(jié)

解析答案为C。

A选项中“歃血为盟”中如果歃读(chā),可以理解为“插”之意.把“插”的字义代入成语中就无法解释,可以判断这个读音是不正确的。

B选项中“中肯”的中有两个读音,读(zhōng)的时候一般解释方位、范围,那么“中肯”就解释不通,可以判断为错误读音。

D选项中“监生”为错误读音,监读作(jiān)的时候,一般为“牢狱”或者“督察”之意.而这个意思不能与“监生”这个词解释,从而判断读音有误。

二、掌握字词含义,推断字形正误

字形的考查,其实就是考查同学们对字词的理解。中国的汉字大多数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相似的字,偏旁部首的不同也会使词义有很大的不同。同学们在做题时,只要把所给的字词进行进一步地解释,其实就可以判断字形是否正确。

例2 (2012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镶嵌 精萃 休闲装 轻描淡写

B.瑕疵 鄙薄 邀请赛 赔理道歉

c.怃然 琵琶 和稀泥 玲珑剔透

D.推辞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

解析答案为C。

A选项中,“萃”是草字头,本意是草茂盛的样子,代到“精萃”中去理解,就说不通。“粹”有“精华”“纯粹”之意,从而可以判断“精萃”为错别字。

B选项中.“理”有道理之意.“道理”是不能“赔”的,但是“礼节”却可以。所以正确的应该是“赔礼道歉”。

D选项中,“霄”为“云”“天空”之意,指的是农历正月(元月)十五日上元节的晚上。那么就可以判断“元霄”为错误字形。

一、结合语境,辨析不同字义

正确选用词语,就是考查同学们能不能在语境中分辨两个词的差别。在做题时,准确理解词义是最基础的最有效和解题方式。

例3 (2012北京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

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

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

解析 答案为B。

“必须”的词性是副词,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必需”是动词,与“人体”形成主谓短语,做“脂肪酸”的定语。

“抑制”“抑止”的不同在于不同字的字义上,“止”有“停止”“阻拦”之意。“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抑制”。“治”有治理之意,“防治”指的是预防治疗,不能与“发生”搭配在一起。四、了解病句类型,培养解题思维

高考常考的病句类型一般有六种: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④句式杂糅,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

看到题干中有几个并列的词语或者相似的句式时,就要判断它们是否有语序的问题。在找不出病源的时候,就要对句子进行主干的分析,因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等病句类型大多数可以通过划分主干分析出来。

例4 (2012四川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届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会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解析 答案为B。

A选项中“建造、设计、开发”三个动词,有动作的连贯性,语序应该是“设计、开发、建造”。

C选项中,“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无法搭配.

D选项中,“表现”与“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无法搭配。

把握形象,悟内在感情——例析古代诗歌阅读

我们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读什么?读感情。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另一种是借物咏}不。后一种是同学们要着重体会的。古代诗歌里,一切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表达感情;同时,诗人的思想感情,很多是经由形象来表达的。这些道理,不但应该懂得,而且要成为我们阅读古代诗歌的自觉意识,在阅读每一首古代诗歌中体现出来。

要确切把握诗歌中的形象、感情,以及其间的纽带“意象”,首先要读懂诗歌;或者说,把握住这几个梯次层进的要点,才能读懂诗歌,才算读懂了诗歌。

举一个例子,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首句就有一个形象“幽草”。很多同学读诗时并不注意:诗人为什么只爱“幽草”?“上有黄鹂深树鸣”,黄鹂,羽毛那么漂亮,鸣叫那么悦耳,诗人却不爱它。当然是因为诗人身处社会底层,被人忽视,任人践踏,正因为与幽草同病相怜,所以才情有独钟。

“春潮带雨晚来急”,写的是自然的春潮晚雨,但也预示着社会的动荡,民生的不安。表达了什么感情?诗人既然关注到这一现象,当然有报效社会,拯救民生之心。可惜他没有机会——荒野边无人理会的渡口,一条船孤零零横在那里。这里倾诉的是一种怀才不遇,满腹牢骚的感情。与周边格格不入的横舟,是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无人野渡,是横舟的处境;春潮晚雨,是大的社会背景。

下面我们尝试“泡”一首古代诗歌。

苏小小基

李贺

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从题目看,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对苏小小坟墓的吟咏。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泡开诗歌:

幽兰露——幽僻处兰草上的露水,应该是苏小小坟茔上的幽兰吧。

如啼痕——谁的“啼痕”?应该是墓主人苏小小的吧,人死了四百年,眼泪还没干。

诗人大胆想象,起笔不凡。这真是一首“长恨歌”啊。

无物结同心—没有什么物件可以连接制成同心结。谁和谁的同心结?当然是苏小小和阮郁的。

烟花不堪剪——因为烟雾笼罩下的花朵,无法剪下用来当做同心结的丝绦。

草如茵——坟茔周边野草茵茵。

松如盖——坟茔周边的松树摇摆,又像是车乘的顶盖。

风为裳—夜风织成清冷的长裙,鼓动摇曳。谁的长裙?苏小小的吧。

水为佩——露水凝结成幽凉的佩玉,晶莹闪烁。谁的佩玉?也是苏小小的吧。

简洁几笔,勾勒出主人公的形象。每位读者面前都会呈现一位江南女孩子的形象:清秀、憔悴、凄婉。

油壁车——一乘小小的油壁车,悄无声息。

夕相待——夜色中,久久的守候。谁在守候谁?应该是苏小小在守候阮郁吧。400年了,痴心不改,还在等候心上人前来迎娶。诗人安排了一场冤魂的婚礼。

冷翠烛——寒冷夜气包裹着小小的绿色蜡烛。

劳光彩——蜡烛的光焰微弱,难以照射到远处。

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李贺,手执一柄小小的绿色蜡烛,借着如豆的烛光,照看苏小小的坟茔,看幽草,看墓碑,看凄迷的野草,看摇动的树冠,心潮涌动,泪眼婆娑。

西陵下——西陵,就是西泠,坟茔周边。

风吹雨——寒风吹着冷雨。我们也可以想象,那一只小小的翠烛,它那微弱的焰火,就如同墓中这位女孩子微弱的生命,如同她生命的全部寄托,在寒风冷雨中顽强抗争,苦苦支撑。

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苏小小墓》译成现代汉语散文,用文字条理、固定思维:

在西陵坟墓间,幽兰上每一滴露水,都如同眼泪的痕迹。没有可以用作同心结的丝绦,因为凄迷雾霭里绽放的花朵,总是被无边的黑暗吞噬。绿茵茵的青草如毯,碧森森的松树似盖,风织成清冷的长裙,水凝为幽凉的佩玉。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夜色中一个凄清的身影静静守候。那翠色的烛光如豆,光影黯淡,幽幽闪烁。西陵坟墓下啊,寒风吹着冷雨……

那么,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最表层的是,表达了诗人对墓中埋葬的女孩子苏小小的由衷同情,对这种坚贞爱情的高度赞佩。要理解诗人内在的感情,需要把握诗歌创造的核心形象。

第一处是“油壁车,夕相待”。诗人通过苏小小的形象,传达了自我的一份守候情结。至于李贺在守候什么,需要去研究李贺。每个人都有一份守候情结。像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样,守候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第二处是“冷翠烛,劳光彩”。被风雨寒气包裹威逼的“翠烛”,不仅是苏小小形象与处境的写照,也应该是诗人对自身形象与处境的诉说。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议论文中的过渡与衔接 焦文林

议论文写作的出镜率在高考中可谓居高不下,如果同学们在一诊考试中也遇到了议论文,那么这一篇文章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其论点正确独到,论据充分典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过渡与衔接,使语意连贯,从而达到文章如行云流水般晓畅自然。凡思路转折、层次变化时,都要安排过渡,都得讲究衔接。具体地说,在前段和后段之间,在上一层次和下一层次之间,要用一些文字有机地联系起来。常用的过渡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用词或短语过渡

议论文中的相关内容之间,可以用词语、短语的形式进行过渡。根据论述内容之间的关系,选择不同的过渡词或过渡短语。上文是具体分析,下文是得出的结论,那么,可用“如此说来”“由此可见”“不难看出”实现过渡;上文是正面论述,下文是反面论述的,那么,可用“但是”“然而”“不过”实现过渡;上文是原因论述,下文是结果的,那么,可用“于是”“所以”“因此”实现过渡。另外,时间词、序数词、方位词等放在段首,往往也起过渡作用。

2.用句子过渡

有时为了衔接上下文内容,用一两句话放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来承上启下。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本文首段沉痛追述马克思的逝世,2段开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提出悼词的中心论点,3段紧承中心论点写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4段开头“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写第二个发现,5段开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写马克思各个领域都有深广研究和独到发现。全文既根据逻辑事理组织安排材料,又使用大量过渡性句子,层次分明而又前后连贯,结构十分严谨。

3.用段落过渡

如果前后两个层次的内容都较复杂,层次之间的转折又很大,一般要用过渡段把它们衔接起来。过渡段一般比较短小,大多是一句话或一个句群。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先用第4段批判“送去主义”,接着另起一段说:“我在这里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是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此过渡段先总结上文,结束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引出下文,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这样,上下文的意思自然而然地连接了起来。

【实例借鉴】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江苏考生

人们点燃蜡烛,怀着对自然、对生命的虔诚放轻脚步,唯恐惊扰蝴蝶,却实则造成对这些美丽精灵的惊吓。

殊不知,我们一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影响了生命的安宁,惊扰了生命的平静。不打扰,不涉足,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尊重生命,莫要惊扰,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星野道夫跋涉在自然之中,从涅瓦湖畔,到撒哈拉,到北极,他用摄像机捕捉自然最灵动的生命。他从不惊扰生命的安宁:不走近天鹅,不在麻雀窝中安装微型摄像头,永远穿着与自然颜色相调的衣服,静默地伫立、取景。他拍的相片总是那样和谐与安详。大师对自然有最深的爱,对生命有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不惊扰,不忍心破坏那固有的安宁。

相比当下,许多野生动物园以保护动物之名将其圈养,自然保护区的熊猫被置于游客的闪光灯下,看似是保护,其实是对这些生物的环境、安宁的破坏。

我们总怀着一颗善心,去做一些实际上破坏生命安宁的事,看似微不足道、不会有影响,有时却是对生命最深的伤害。

对自然如此,对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我想起柴静的《看见》。她去采访艾滋村的儿童,那些孩子们见到摄像头都躲得远远的,见到城里人总是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正如柴静所说:“闪光灯伤害了他们,我们的怜悯伤害了他们。”是的,这些生命需要的是让他们舒适的环境,是安稳的生存,是我们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可以关爱,却不要涉足;给他们安宁,给他们内心的静与理解,这才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尊重。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林清玄说:“我一直以为当时最缺的,一为从容,二为有情。”

对待生命,我们要从容,不惊扰,不惊吓。对待生命,我们要理解,要有情。真正有了爱,才会懂得尊重生命,让生命安宁。

下一次去山洞,莫点蜡烛吧,让生命得以安宁。

万物自在,和谐相依。

莫惊扰生命,让其安宁、恬静。

【技法借鉴】

开篇写“人们点燃蜡烛,怀着对自然、对生命的虔诚放轻脚步,唯恐惊扰蝴蝶,却实则造成对这些美丽精灵的惊吓”,以材料起笔,并能洞见其精神实质;紧接着,考生用短语“殊不知”轻轻一点,实现了文章由个体材料向生命的转变,提出“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的观点;“尊重生命,莫要惊扰,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用句过渡,引出了星野道夫捕捉自然和谐画面取景,从不走近,从不惊扰自然生灵的敬畏之心,从正面论述文章中心;再用“相比当下”的短语过渡,将内容反面,联系生活现实论述文章中心;在正反对比的思考中,深刻地表达了尊重生命,给生命以安宁,让万物得和谐的思想。

猜你喜欢
生命
水为什么能成为生命之源?
生命之树
执着旺盛的生命之花
为生命护航
生命憧憬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生命的哭啼
《柔情史》:面对成长面对生命,有时无能为力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