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庭院景观中,植物作为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传递情感的属性特征。以牡丹等花卉植物为例,说明植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举例说明植物与建筑、水体、山石搭配时所体现出的文化气息,以及不同种类植物为切合景点和环境进行配植所展现的艺术效果。阐述了运用植物的文化内涵可有效丰富庭院景观,并提升庭院景观的品质。
关键词 庭院景观;园林植物;文化;情感属性;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156-02
作者简介黄丽娟(1990-),女,湖北孝感人,本科生,专业:园林,Email:xiaogan0827@163.com。
收稿日期20131210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庭院景观的文化内涵要求越来越高。一些设计师在庭院景观设计中,过于追求景观外在形式的新颖时尚,忽视了庭院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许多庭院缺乏文化底蕴,没有生命力可言。如何利用中国本土的文化元素,将中国古典的庭院景观应用到现代庭院之中,尤其是通过植物来传达文化内涵,营造舒适怡人的庭院景观,值得探讨。
1植物传递情感的属性特征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和树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1]。植物往往因其特殊的形态、色彩、质感构成特殊的空间形式,并成为园林空间中重要的组成要素,给予游人情感体验并能满足其审美需求[2]。植物空间所引发的情感多源于人对植物产生的情感寄托。如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因其抗风防寒性,被喻为具有不屈不饶、顽强拼搏的抗争精神的载体,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也被用来表示忠贞的友谊。松四季常青且分布最广,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的震撼人心的景象。宋代王安石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来赞美梅花不畏强暴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王冕诗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达了梅花自尊自爱,高洁清雅的情操。成片的梅花林可以形成香雪海景观,因此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如金庸作品中的梅庄、梅花坞等。 此外,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分别代表傲、幽、坚、淡的品质特征。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中国诗人和画家常用到的题材。如明代张羽用“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的诗句描写兰空灵雅致的节操;清代郑板桥用“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的诗句形容兰花的品质。一花一草,一山一石中都承载了造园者的情感,希望游人在置身其境之时,也能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园林植物常被用来以其自然属性比喻人的社会属性。人们倾注花草树木以深刻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品格和意志。或将花木“人性化”,将其视之为有生命、思想的物体,用以抒发情感,排遣抑郁。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庭院景观还是现代景观园林的庭院,植物造景都能反应出主人的内涵与修养。美国学者拉普卜特认为,人通过领悟环境的意义来对环境作出反应。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看,物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可以满足人们使用方便、寻求心理平衡、增加社会交往和感觉舒适等需求[3]。园林植物空间是一个包括时间和情感色彩在内的多维空间,通过时间的演替所表现的季相变化与植物创造的情感空间,使人们感受到空间的编号,最终影响人的心理[2]。
2 植物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植物与文学之间也存在很多关联,往往体现出比德思想、出世观、哲学观[4],从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象征意义。如花果红似火的石榴是多子多福、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以它特有的富贵与丰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月季花艳且月月留香,代表青春永驻、四季平安,具有希望,亲情,幸福的寓意。几种花卉植物互相搭配还能表示特定的文化内涵。芙蓉、牡丹与长春花表示“青春富贵”;牡丹与海棠象征“光宗耀祖”;牡丹与桃表示“长寿、富贵和荣誉”;牡丹与水仙搭配的寓意是“神仙富贵”;牡丹与松树、长寿石代表“富贵、长寿”。
江南庭院中种植的植物多有明确的寓意并有相对固定的种植位置规范。如大厅前面植桂花;房屋后面栽竹子;转角种植芭蕉;水池中栽荷花等。岭南庭院以“四季繁花,郁郁葱葱”为特点,多选择用大王椰子、槟榔树、大王棕树、酒瓶椰子等热带植物来体现景观特色。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要注意不同地域的习俗和禁忌。如在北方四合院庭院中,人们喜欢种槐树、紫藤、柿树。不种松柏、桑树和梨树,因松柏多植于陵园,桑与丧、梨与离谐音,其寓意不佳。
3 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组合传达的文化气息
3.1植物与建筑搭配 建筑在园林中属于硬质铺装,而植物作为有生命的活体,在其自然发展的状况下,具有灵动的自然美。园林植物与建筑的合理搭配,可以给予观赏者赏心悦目的观感。如庭院建筑上多喜种植攀缘植物爬山虎,利用爬山虎变化的枝叶姿态装饰建筑外墙面,打破原先墙壁单调呆板的特征,使其更具文化韵味。
园林中的建筑一般具有较明确的功能性,植物配置可以弥补某些建筑的功能缺陷。例如在园林建筑前密植柳树和草本植物,在不影响通风和光照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建筑的遮阴效果,同时为建筑内部的人提供很好的观赏环境,在窗前即可欣赏到植物形成的景观。而对于建筑外部的人而言,配以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的建筑更具有审美乐趣。在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周围也同样适宜配置植物,如古代的建筑物前一般都为庭院,较少配有轩廊,因此室内环境很容易受到室外气候的影响。因此古人喜欢在建筑前部架藤架,并种植攀缘植物,从而提高遮阴性能。
3.2植物与水体的搭配 在庭院景观中,水体的应用能制造开朗的景观空间并形成透景线。水体使庭院景观刚柔相济,而植物与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荷花就常常种植于庭院水景之中,寓意高洁与雅致的情操。苏州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就是在大片水域中广植荷花、睡莲,到了夏天形成一片荷花的海洋,人坐亭中,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嗅觉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观景体验。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厅,客人自入门就可见到面对一池荷花的远香堂,从而能感觉到园主以荷喻人的情操。王维的辋川别墅也因其水景之美著称。辋川别墅建有欹湖,湖中遍植荷花,岸边垂柳成行,柳姿倒映水中,水中荷花飘香,形成别有趣味的景观情境。
3.3植物与山石的结合 庭院景观中的山石应用主要有土山、石山、少石的土山和少土的石山4种类型。山石在庭院中往往为一种艺术品,极具赏玩价值。因此山石之上的植物配置除了起到消减山石摆放的单调性的目的外,更是为了体现出道法自然的审美观。山石上有精心栽植的植物方有生机,赋以单调的山石景观以植物的色彩、姿态、香味,从而组合出秀丽怡人的景致。而植物因种植于山石之上,具有高低错落的层次感,也丰富了庭院的景观。
如扬州个园的月洞门前,有一幅粉墙为纸,竹石为画的景观,使人联想起雨后春笋的勃勃生机。在庭院中,植物不是单纯的植物,它的使用注重的是与周围要素的结合,还有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它们由自然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转化为园林的主观存在物。植物与山石的结合要综合考虑整体美、自然美。让人们在欣赏和感受外在美的同时,能够领悟到植物的文化内涵。
4不同植物配植的文化内涵
在园林庭院景观中,考虑到植物的色、香、味的区别,可以搭配出层次分明的景观。通过对树木、花卉、竹丛、地被等植物的高低搭配,来隔断景观。或使相邻景观互相渗透;或以疏朗的配置略作掩映,使景象含蓄,增加景深[5]。
4.1 植物配置切合景点,增添诗意 中国园林中植物有许多是根据反映四季植物景色的诗文命名的。如苏州怡园,冬天有赏梅花的“南雪亭”,夏天有赏荷花“藕香榭”。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观赏氛围。造成特定的意境,引发人们的审美联想。
4.2植物配置切合环境,赋予内涵 园林植物的配置与庭院文化氛围相融洽。如在校园庭院景观设计中要抓住校园环境景观特色。选择用桃树和紫叶李等作为主干树种,搭配起来暗喻“桃李满天下”,颂扬人民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政府机关的庭院景观设计中;可以用竹子作为主要树种,表达了公务人员虚怀若谷,高风亮节,默默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态度。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可以用梧桐树,柏树等树种,代表着居住区人们的高洁品格与长寿无疆的寓意。
5结语
庭院文化涉及方面很广泛,要营造一个好的庭院,就要更多地钻研与学习。除了考虑植物在庭院景观中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结合,如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的结合外,更多地是思考植物文化与庭院风格、布局的结合,此外还应考虑到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从整体的角度去协调庭院中的景观要素,突显要素的文化特征,从而创造出和谐自然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庭院景观。
参考文献
[1] 曹林娣.中日古典园林文化的比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蒙薇,杨华,车代弟.人—植物空间—情感——以天津市河东公园植物空间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0(10):91-94.
[3] 王斯文,闫永庆.东北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情感传递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9-11.
[4] 林禄盛,刘小兰,许耘红,等.文学·植物造景与风景园林关系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96-1598.
[5] 邬月野.庭院中动植物文化内涵的体现[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