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姗
城市在不断扩张,私家车数量在快速增长,市区交通压力日益增大。早高峰的出行时间,从过去正常朝九晚五,提前到现在的从早晨六点半延长至上午九点甚至九点半、十点。清晨新一天的开端,人们原本应该活力十足、精神愉悦,可实际我们看到的情景是,因为过早出门,无论家长还是孩子,或是年轻人,满面倦容。再加上道路拥堵,心情烦躁不安。同时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大环境下,所有的广播媒体都在不断地改版、翻新,希望获得更高的收听率。那么,作为出行路上提供贴心服务的交通广播,该如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获得更高的收听率?笔者作为呼和浩特交通广播的总监,一直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一点浅显的认识拿出来和各位读者共同探讨。
不管设置哪一时段的节目,都需要了解不同时段、不同受众人群希望通过广播媒体获取到什么样的内容。
首先,节目内容要实用以及适用。早高峰节目的组成内容大多以服务和新闻资讯为主,而此时出行的人群时间相对比较紧张,大家在车上的收听时间长短不一,所以在节目主线保持完整连贯的同时,如果能分散出更多的小版块,就显得贴心许多。即便出行者错过了某一时段的内容,也不会错过后面同样贴心实用的信息。节目内容安排上,可更多选择与本地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如车辆监测站排队检测情况、车管所业务大厅排队办理业务的情况、停水停电信息、医院附近交通拥堵情况以及医院停车位信息、铁路民航高速公路等路况信息,用这些实用信息可以方便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要将交通广播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让更多的“眼睛”为交通广播服务。直播间的空间有限,主持人了解的即时消息有限,而早间的信息需求量是最大的。我们需要从出行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他们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收集大量真实有效的信息;需要我们交通广播的触角伸到各个角落,让更多人更多部门加入到为交通广播提供信息的队伍当中。比如出行方面的提示,我们呼和浩特交通广播与气象局、民航、加油站、铁路、交通指挥中心、各大商场、医院等这些部门都有密切联系,通过建立合作关系,让他们为我们交通广播全天各时段提供出行信息,做到了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
第三,在节目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还更加注重包装,要求“面子”与“李子”都精彩。每一座城市可供听众直接选择的频率都不在少数,网络电台的迅速发展也让节目制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听众的品味在逐步提升,我们就必须拿出更精致的产品来博得他们的关注。在节目的栏头、片花的制作上,要做到常做常新;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不用过于震撼或生僻的旋律,同时加大音乐更换的频率;让节目中出现除主持人之外更多的声音,比如借黄金时段宣传本台的其他主持人,播出由他们录制的贴心提示等,同时也能增加听众对于全台节目的认知度;可以让各联络点的观察员直接回传及时信息,增强节目的现场感。通过不断注入新鲜元素,给听众更多听觉上的刺激,调动起听众的好奇心从而保证收听的稳定,培养听众的“依赖”习惯,从而成为真正的出行路上的贴心伙伴。
第四,交通广播在早高峰节目的设置上可增加更多的互动元素。北京交通广播曾经提出了一个“大家帮助大家”的口号,在微信等网络工具大力发展的今天,这句口号的力量显得尤为突出。出行途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轮胎突然漏气却不知道最近的修车厂,初到一个陌生地方分不清方向等,通过节目寻找帮助,很快会有热心人的回馈,或者干脆说明位置,附近车辆可以到现场帮忙。通过与节目的互动,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样的互动会让听众找到归属感,帮忙的人通过帮助别人也能获得小小的成就感,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传递更多正能量。另外,移动的信息才是正在发生的信息。出行途中,我们鼓励大家成为新的信息源,把看到的有可能成为新闻的事件拍下来,通过图片核实后,便于我们及时跟进。而且,事件的发现者及发生地周边的见证者也会因为被关注而继续选择收听,从而锁定更多的收听群。
在全媒体时代,广播渐渐处于弱势,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不断了解听众的需求,在质量上下足功夫,且根据早高峰的特点,制作出适合当地受众群体所需的广播节目,才能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广播电台)
责任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