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标题的艺术性

2014-04-29 00:44郑慧清
新闻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白塔寺文采文章

郑慧清

“看文先看题”是很多人的阅报习惯。翻开报纸,人们大都先浏览一下标题,再根据标题所提供的信息确定阅读的文章。在以线性方式传播的广播电视节目中,标题可以起到“导听”、“导视”的作用。

人们常把标题比作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既可以“以目传神”——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也可以“以目传情”——传递作者的某种态度和情感。好的标题能够先声夺人,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能够启发读者,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主题;能够扣人心弦,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简单明了,言简意赅。“文以简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新闻评论的标题更要求言简意赅,“立片言以居要”。因此,作者必须尽力用高度概括的、非常简练的文字把评论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浓缩于字数少得不能再少的标题中。简洁才醒目明快,更加易读易记。如《中国青年报》曾有一篇社论,针对我国运动员首次夺得奥运金牌而发,标题为《别了,0!》。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中国人民永远与奥运金牌零的历史告别的自豪和志气。该社论的作者采用口语化短语作为标题,使标题简练、通俗、干脆,体现出标题口语化应有的新意。

积蓄力量,撞击心弦。新闻评论担负着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重任,因而具有较强的论战性。评论的论战性要求评论的标题不能软绵绵的,必须具有能启发受众的哲理,能震慑人心的气势。通过多年的采编实践,笔者认为论说性的评论标题要理直气壮、音韵响亮,如《望子成龙先要教子成人》;号召性的评论标题要铿锵有力,富有鼓动性,如《讲真话与听真话》;指导性的评论标题要体现紧迫感、催人奋进,如《大家都来描绘绿色的画卷》;揭露性的评论标题要机智辛辣,如《剪彩,非书记不可吗?》。

设置悬念,引起注意。一个好的评论标题往往在表明态度时既旗帜鲜明,又不直露肤浅。标题如新闻评论的门户,不妨先卖个关子,提出尖锐的矛盾或设置疑团,以突出评论的主题。一是设问法,如《好经为什么念歪了?》。二是歧义法。歧义的评论压题紧扣读者心扉,值得一读,如《“检查团”该检查!》。三是省略法。新闻评论的《幼吾幼……》,标题既有新意,又有文采,值得多读几遍。四是反常法,如《“杀鸡”亦可用“牛刀”》,由于相反相衬,形成悬念,使得标题既有文采,又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幽默风趣,寓庄重于诙谐。不少作者以为评论是板着面孔讲道理,因而制作的标题也常常平淡无趣,缺乏吸引力。其实,评论要增强感染力,其标题最好能寓庄重于诙谐之中,尽可能幽默有趣。深刻的含义一旦披上风趣幽默的语言外衣,无疑会增强表达效果。如《白塔寺在叹息……》,把白塔寺当朋友,写出了一家工厂的烟囱正向它喷吐烟云,愁眉紧锁的白塔寺仿佛在轻声地叹息;又如录音述评《是狼来了,还是机遇来了》,评论的是辽宁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面对东南沿海地区一些效益好的企业“挥师北上”,实行企业兼并、资产重组,很多领导、职工感到困惑和苦恼。这篇幽默风趣的述评触动了他们的敏感神经,同时也提出了他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明快简洁,寓意深刻。

妙用修辞,引人入胜。评论语言切忌干瘪枯燥,其标题更要讲究文采。而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往往可以使标题文采飞扬,引人入胜。在标题制作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对比、对偶、反语、谐音、重叠、回环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揭示文章的主题和论述范围,无疑会增强标题的文采。如《莫把“衙门”抬下乡》(比喻)、《“办班”热缘何高烧不退》(比拟)、《飞去“乌纱”又飞来》(借代)、《手机市场急需治“水”》(双关)、《止谤与倡廉》(对比)、《一年更比一年好,定叫今年胜往年》(对偶)、《这就是“天然盟友”的“无私援助”》(反语)、《“知民度”与“知名度”》(谐音)《“历史性的转变,历史性的会议”》(重叠)《穷吃,吃穷》(回环)等。这种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会使写出的评论生动活泼,或寓深意,或讽刺,比起直接褒奖或数落,显得更含蓄有味些。而且,有的修辞手段也可使标题达到和谐、工整之美。

新闻评论标题的艺术性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兼具几美。作者在制作标题的过程中切忌不要为美而美,从而忽略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且在注重新闻评论标题艺术性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标题的共性和特性,否则会使读者很难了解标题的确切含义而产生误解,就有可能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白塔寺文采文章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白塔寺片区地图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白塔寺街区更新: 二十年的美好“纠结”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放屁文章
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北京白塔寺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