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瑞霞
摘 要: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定型为悲剧的人物形象。形象的悲剧性注定了其性格的悲剧性。然而,在其性格的悲剧基调下,实则隐藏的是一颗超凡脱俗、追求平等、待人以诚的心。本文旨在对黛玉的性格优点加以探讨,希望更多的人能理解她,不再介怀于她的“小性儿”。
关键词:林黛玉表里如一待人以诚
中图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205-02
黛玉这样一个爱使“小性儿”的姑娘怎能在百花争艳的大观园里尽显魅力、独领风骚、牵动人心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黛玉尽管多愁善感、心思细腻,也有她自己的性格优点,只是被读者忽略了而已。那么,黛玉的性格到底有哪些优点呢?
一、 心直口快,表里如一
这一点在黛玉的“小性儿”上也有所体现,大家之所以认为她爱使小性子,就是因为她不会掩饰,不问是否得罪人,有什么不高兴的,张口就说,心直口快。与人相处时,表里如一,真而不虚。
在“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一回中,周瑞家的原本只是贪图顺路,故先将宫花往迎、探、惜三人房中送去,而黛玉却认为是她瞧不起自己,所以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宫花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此处眉批道:“……却又将颦儿之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不遮不掩乃颦儿天性,虽可能得罪人,但心直口快的“真”人,往往不拘小节。她又是主子,更不能苛求她对每个人都平心静气,何况她是出于自尊呢?
香菱学诗时来向她求教,她没有虚伪地谦虚自己才疏学浅,很爽快地回应:“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把自己对诗词的见解毫无保留地授予香菱,且在香菱写好以后,耐心评论,教她如何改进。她不像宝钗一样,自谓藏愚守拙,还尽力规劝别的女子死守封建道德的束缚,认为作诗等事,不是女子分内之事,致令香菱也不敢十分去请教她。香菱的成功,颦儿功莫大焉!这也可见颦儿为人的纯真与友善。
二、待人以诚,信而不疑
这一点可从钗黛关系的前后变化来看,钗黛之间本有些芥蒂,黛玉总当宝钗心里藏奸。但自蘅芜苑兰言解疑癖之后,宝钗一席话说得她垂头吃茶,心下暗伏,从此改变了对宝钗的看法。后来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时,黛玉自承:“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她有话就说,有错就承认,挖心剖腹地真诚待人。自此不再怀疑宝钗的人品,与宝钗的情谊也日深一日,以至于宝玉后来都感到奇怪“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樣的好,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倍。”第六十二回,袭人送茶,由于疏忽大意,端到钗黛面前的只有一杯,忙要再去倒去。黛玉阻止了她,毫不介意地把宝钗用省下的半盅茶吃了。既免了袭人麻烦,又可见现在黛玉不再因为小事胡乱猜疑,并与宝钗十分要好的情况。须知从前黛玉连晚得了宫花都要考虑是否是别人歧视自己,故意最后给她的,现在却心甘情愿地吃宝钗剩下的茶,从这个转变便可见一斑。
黛玉的善良还体现在她很能体谅下人的处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厚待他们。
三、体顾下人,慷慨大方
在《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一回中,佳蕙兴冲冲告诉红玉:“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 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又有,宝钗差人给黛玉送燕窝,婆子要走时,命她外头坐了吃茶。听说婆子为了消夜而打牌,急着要走,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她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高兴地道了谢,磕了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
可见黛玉对丫头婆子们一视同仁地好,也正因为体顾下人,赏赐时才大方。王夫人有一次赏秋纹,赏的还仅是自己的旧颜色衣服,黛玉赏钱却一抓就是两把。她和王夫人相比,经济条件肯定相差甚远。这样比较,她的大方就可想而知了。又能体谅婆子们为了消夜而打牌取乐,若换成探春,或许该怀疑她们是否在赌博,要彻查了。且一个“又”字道出黛玉应该不是第一次赏这婆子,可见黛玉平时对下人的体顾与慷慨。
黛玉的善待下人,还能从她和紫鹃的关系侧面看出来,书中虽从未明讲她对紫鹃好,但可从紫鹃对她的忠心看出。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时,作为贾家仆女对宝玉的痴病肯定清楚得很,难道她没想过骗了宝玉可能让宝玉痴病发作,更有可能祸及自身?但为黛玉愁了几年的她义无反顾地试探了宝玉,幸喜宝玉犯病并没有危害到她。薛姨妈爱语慰痴颦时,她大胆地鼓动薛姨妈去老太太跟前为宝黛说亲,为此反遭打趣。还在私底下劝黛玉趁老太太健在作定了“大事”。封建社会,对女子要求极严、束缚极紧,若非真正的知己又有几人甘愿不顾自己安危脸面为别人如此筹谋?在红楼女主人中,恐怕只有黛玉一人得到了这样一份来自丫鬟的真情,而若非黛玉真心厚待紫鹃,又怎么会赢得紫鹃的如此真心呢?
四、礼貌待人,敬长守礼
黛玉尊敬长辈、谨守礼节,看黛玉进贾府时的做法就可以明了,不必细说。更难得的是,她对倒三不着两的赵姨娘也很是尊敬。赵姨娘毕竟是个长辈,但由于个人及家庭原因,她虽名分是半个主子,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但黛玉却以礼相待。第五十二回黛玉正和宝玉说燕窝,赵姨娘一头进来,黛玉忙陪笑让座。她明知赵姨娘只是去找探春,捎个顺路人情到她这儿来了,仍笑脸恭迎。赵姨娘地位较低,凤姐看不起她,探春也不承认这是自己的生母。但黛玉却给了对她应得的尊重。颦儿能让宝玉走开,并笑着给赵姨娘让座上茶。可见其善良懂事。更有第五十七回赵姨娘要出去给她兄弟送殡,跟她的小丫头没衣裳,便来借雪雁的。她为什么来借雪雁的呢?肯定是认为借得到才来啊!必是平日黛玉这边待她不错,若是待她不好,知道借不到的话,还好意思来吗?
综上所述,认为黛玉刁钻古怪、气量偏狭,实在是一种偏见。即便她“与宝玉口角”、“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也不过是少女恋爱时期特有的娇慎,是对宝玉爱极了、情重愈斟情、求全之毁的表现。黛玉是《红楼梦》中诗意与理想的化身,是纯真与善良的,是曹雪芹怀着悲悯的同情与深挚的爱意塑造出来的。就算她确实有些多愁善感,也非她性格的全部,我们应换位思考,多体谅她,不应对她求全责备。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 脂砚斋,王希廉点评 中华书局, 2009
[2]蒋和森等:名家图说林黛玉[M] 第1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3]田兴爱:林黛玉人物的思想品格[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年度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