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30603
作者简介:张艺峰(1982—),男,硕士,台州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摘要:视唱练耳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文章以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对历年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研究的文论进行综述,进而提出增加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中中国民族音乐内容的必要性和自身的一些看法,以期为后世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民族音乐;综述
中图分类号:J6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4)01013404
21世纪以来,高师音乐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高师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音乐师资。同时,与高师音乐教育相关的各项制度、师资结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高师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视唱练耳课,是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理论性学科,旨在训练学生的音乐感觉能力、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演唱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并将上述能力用于音乐实践活动。
随着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视唱练耳学科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关于视唱练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材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可谓硕果颇丰。然而,视唱练耳教学长期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加强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民族化、本土化问题。我们当前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大多以西方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为蓝本,虽然许多视唱教材中或多或少增加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但是在记谱方面仍习惯采用五线谱,教唱时也倾向于采用西方音乐,导致如戏曲和民歌等民间音乐失去了其本身独特的韵味,使得原本博大精深的戏曲、说唱艺术等,最终难以被大众真正了解和接受。这样的现象无疑值得我们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实现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民族化和本土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故本文首先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综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对策研究。
一、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研究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反映,教学内容的研究离不开对教材的研究。苏海鸣在《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师范音乐专业使用的三部视唱练耳教材——《视唱教程》《视唱练耳——卫星电视教育音乐教材(1—4)》和《基本乐科教程(视唱卷、练耳卷)》进行了研究,指出这三部教材的内容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均包括了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民歌和西方音乐两个部分。杨丽霞的《20世纪高师视唱练耳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一文,对视唱练耳教材建设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思考,指出在教材发展过程中,民族音乐逐步受到重视,比重逐渐加大这一现象。杨丽霞的另一篇文章《管窥中国传统音乐在视唱练耳中的发展状况——对三部高师视唱练耳教材的调查分析》则分别选取了三部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即陈洪编著的《视唱教程》(1987),孙从音、俞平编著的《基本乐科教程(视唱卷、练耳卷)》(2001)和许敬行、孙虹编著的《视唱练耳》(2002)中的音乐作品类型进行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民族音乐作品的比重虽然有明显增加,但“只是按大小调理论进行教学,而事实上却成了西洋音乐的附属品”,并且,“民族传统音乐内部的作品类别严重失衡”,①基本以民歌代替了传统音乐。另外,多声部音乐内容比例较小,也是作者对教材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另一结论。杨丽霞的《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母语的视唱练耳教材编制之初步论证》一文在对现行的高师视唱练耳教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编制独立完整的民族传统音乐视唱练耳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还有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和具体内容的分析、研究以及提出的建议。
史春丽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一文,认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应该“压缩一些重复的、超越高师教学范围的高难度训练内容”,“补充和加强与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学相适应的,普及性广、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②另外,作者提出应在教学内容中添加更多的外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我国南方多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陈建红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中,提倡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入流行音乐元素,并在教学内容中体现“中国特色”和“地区特色”,即编入民歌和世界各地民间音乐以及看谱唱词、自弹自唱等内容。王欣昕、王锐、李煞的《流行音乐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发展适应性问题研究》和王欣昕的《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也对在视唱练耳中加入流行音乐元素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张柏铭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与未来》一文,主张排除“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以中华民族的音乐精品为主要教学内容,“把各地的民歌、民族器乐、戏曲音乐以及近现代中国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大量引入视唱练耳课堂”。③王莉慧的《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认为自弹自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应该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强对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罗延舒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即兴能力的培养》中,认为即兴能力的培养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来说是一项强调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因此作者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即兴能力培养的教学对策与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除此之外,更多的研究文章集中在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中民族音乐内容的提倡和探讨。
杨丽霞的《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思维》一文,以问卷的形式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探求本民族音乐思维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培养和形成民族音乐思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族调式音感的基本训练方法、教学管理、记谱法及师资培养等几方面提出了具体构想”。④徐岚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研究》指出,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的指导下,主张从共同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发展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不仅要培养本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听觉体系,也要培养当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听觉体系。闫震、牟雪莲的《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观为指导,促进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同样站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角度探讨了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问题。孙强在《高师视唱练耳“民族音乐多声思维”教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主张摆脱西方大小调的“统治”,建立起真正具有本民族音乐多声音感的听觉体系,并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对“民族音乐多声思维”教学进行理论和实践性探索。
杜爽的《中国民歌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张东东的《论在高师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王琳的《传统音乐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容欣的《关于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思考》、李晓爽的《中国传统器乐曲在高师视唱教学中应用之可行性研究》等论文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强民族传统音乐内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视唱练耳教学的本土化研究的文论也不少。杨帆在《构建新疆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本土化”内容》一文中提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乐谱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而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文化价值观构建的途径,因此,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本土化,以利于新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邓兴军的《论新疆维吾尔民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也认为沿用传统的西洋音乐理论和中国五声音阶体系教学为主的理念,会影响新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主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入维吾尔民歌。王芙蕊在《蒙古族特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理念——以母语为基础的双重音乐能力培养》中提出,蒙古族特色专业以民族音乐母语为视唱练耳课程学习基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柯达伊音乐母语教学的优秀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对应的教材构思和教学方法研究。文剑的《对少数民族地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提出少数民族地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教材不统一、教学随意、多声部视唱内容少、简谱内容欠缺等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思路。刘茜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则提到改变我们在视唱练耳方面所存在的“西方公式化”概念,开拓出一条具有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新路子,并对其可行性、操作方法等进行了研究。
二、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进的必要性
从上述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现状的研究综述来看,虽然研究的切入点、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其研究焦点都集中在加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内容上。从这一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我们便可知其重要性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加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族传统音乐内容之必要性及可行性加以探讨。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纷纷登上了世界舞台,并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现状下,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多元”意味着我们需要了解欧、亚、非、拉、美洲等地的音乐,认识到音乐的多样性。然而,在“多元”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前提,即树立正确的自我民族意识。换言之,我们必须首先热爱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才能真正懂得去尊重、赞赏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需要我们世世代代加以学习、传承和发扬。基于这样的发展趋势,视唱练耳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无疑也应该秉持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增加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
(二)解决现存问题的可靠途径
现今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中有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校不重视,教师不会教,学生不喜欢,种种原因造成了民族音乐得不到推广。高师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多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中小学音乐教师承担的是向孩子们传递音乐文化的重任。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对未来音乐教师的教育入手,只有高师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充分理解民族音乐文化,才能将其运用到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从而逐渐改变中国民族音乐不受重视的状况。因此,作为高师音乐教育重要课程之一的视唱练耳课,也应担负起这一重任。视唱练耳是训练识谱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的学科,针对这一学科中民族音乐的部分做一系列强化训练,有利于学生提升欣赏民族音乐的能力。
三、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对策
从现今的各类研究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意识到了加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内容的重要性,一些视唱练耳教材的改进也证明大家正为此而努力,但是,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一)教材及教学法的本土化
目前,大量高师视唱练耳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以西洋音感训练为主,即使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有所增加,也是建立在西方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想在短时间、大范围内扭转这一局面实属不易,但是,我们可以从局部入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省份的国家,不同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不同地区也有本地的戏曲剧种。如果各民族、各地区都能将自身的音乐文化特色融入视唱练耳教材,实现教材的本土化,并在当地高师院校中投入使用,那么,全国高师的视唱练耳教材将会是丰富多彩的。待各地的本土化教材成熟之后,再提炼、吸收各地经典的内容编写成全国性教材,相信最终一定能实现视唱练耳教材的民族化。
在教材本土化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学法的本土化,用西方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合适的,就好像将中国的古诗翻译成英文,多少总会失去其原有的韵味一样。在西方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们通常用钢琴来作为辅助的教学工具。然而,钢琴是一种采用十二平均律的西洋乐器,若是用来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教学服务,难免会丧失中国民族音乐自身的特色和神韵,因此,笔者认为,应适当选择古筝、古琴、扬琴等中国民族乐器来帮助学生训练民族音感,使学生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得到熏陶。此外,还可以将一些民族器乐曲改编为视唱曲加以学习。
(二)曲谱的多样化
一直以来,视唱练耳教学都使用五线谱,就连中国传统音乐也采用五线谱记谱呈现在教材中,这样不仅导致记谱方式过于单一化,也不利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也需要在记谱法的多样化、特色化方面做出努力。
工尺谱是中国特有的记谱法,是在唐代燕乐半字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节奏符号称为板眼,谱中的强弱记号、反复记号、表情记号、速度记号等,都是用文字来标记的。尽管工尺谱在使用上存在一定不便,但是它对整理研究民族音乐遗产以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仍有着积极而特殊的意义。简谱在民歌、戏曲、说唱等民间音乐中被广泛使用,它虽然并非产生自中国,但是由于其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便利性,因此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加上中国的传统音乐讲究线条美、旋律美,有着声部单一且结构短小等特点,基于此,采用简谱这一简洁明了的记谱方式来记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样看来,在中国传统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简谱完全能够代替五线谱承担起更重要的角色。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视唱练耳教材中加入包括简谱在内的其他记谱法,进而促使同学们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记谱法最终实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目的。
(三)民族传统音乐类别多样化
在视唱练耳教材的改进中,我们能看到中国民间音乐的容量有所增加,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上述内容中绝大部分都是民歌,可以说,民歌基本上代表了整个民间音乐。其实,我们的民间音乐体裁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各地有不同风格的民歌,还有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等,这些音乐体裁都需要我们加以学习和传承。虽然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的种类繁多,很多都需要用各地的方言来演绎,要学好它们实属不易。但至少我们的学生应该对上述音乐体裁有最基本的了解并学会欣赏。而作为未来将承担音乐教学工作的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很深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加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内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树立正确的认识,到对策研究,再到理论成果的实施,都需要实践的检验,也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应立足本民族音乐传统,在学习借鉴西方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努力把我国的民族音乐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郭爽
注释:
①杨丽霞:《管窥中国传统音乐在视唱练耳中的发展状况——对三部高师视唱练耳教材的调查分析》,《乐府新声》,2006年第3期,第94页。
②史春丽:《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民族音乐》,2007年第6期,第74页。
③张柏铭:《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与未来》,《中国音乐》,2006年第4期,第126页。
④徐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研究》,《乐府新声》,2007年第2期,第191页。
参考文献:
[1]杨丽霞.20世纪高师视唱练耳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艺术探索,2008(3).
[2]王琳.传统音乐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歌海,2010(3).
[3]苏海鸣.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4]文剑.对少数民族地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6).
[5]徐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6]孙强.高师视唱练耳“民族音乐多声思维”教学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7]史春丽.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民族音乐,2007(6).
[8]陈建红.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9]罗延舒.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即兴能力的培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杨帆.构建新疆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本土化”内容[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3).
[11]容欣.关于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思考[J].大舞台,2010(9).
[12]王欣昕,王锐,李煞.流行音乐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发展适应性问题研究[J].北方音乐,2010(3).
[13]王欣昕.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4]王欣昕,刘嘉宁.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时代适应力[J].艺术教育,2006(11).
[15]肖瑾.论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多声部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6]唐宇翔.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17]邓兴军.论新疆维吾尔民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8]张东东.论在高师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9]王芙蕊.蒙古族特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理念[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
[20]罗樱.民歌在视唱教学中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1(7).
[21]任思静.民族音乐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性[D].大连:辽林师范大学,2011.
[22]朱晶.浅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3]李小溪.浅谈民族音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7).
[24]王莉慧.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5]闫震,牟雪莲.以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观为指导,促进我国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J].中国音乐,2011(4).
[26]杨丽霞.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母语的视唱练耳教材编制之初步论证[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27]李晓爽.中国传统器乐曲在高师视唱教学中应用之可行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2(10).
[28]杜爽.中国民歌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9]周雅婧,陈燕.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探究[J].艺术研究,2009(3).
[30]段桥生,米瑞玲.中小学戏曲教学的师资培养与高师音乐教育对接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