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文
摘 要:数量众多的小型博物馆分布全国各地,承担着文物保管保护,文化宣传的责任,成为新的建设时期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容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小型博物馆受规模限制、资金限制、人力限制等,其社會效益的发挥受到严重制约,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盘活小型博物馆,促进地区博物馆的发展增效成为当前为数众多的小型博物馆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当前小型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思考,寻找发展对策。
关键词:小型博物馆;发展;制约;困境;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132-02
通过调查发现,到2011年为止,在我国国家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数量达3589家,这其中文物行政部门管理的国有博物馆有2473家,其他行业的国有博物馆有581家,民办的博物馆则有535家。在这些博物馆中,只有少量的国家级的省级的大型博物馆,其他的多是县级的小型博物馆。这说明,小型博物馆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事业中的重要力量,必须予以重视。
一、小型博物馆发展面临困境
(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缺乏资金基础
我国博物馆发展建设属于国家公益性事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行政拨款,经营性收入、捐赠等社会资金来源极度缺乏,这就导致了其资金渠道的单一性,在行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小型博物馆正常的工作开展都将受到严重制约,更谈不上进一步的发展。资金保障是博物馆其他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博物馆建设和不断发展的基础,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由于不能为地方财政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财政预算中往往得不到重视,拨款规模受到制约,进而约束着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文物保护建设和文物管理建设等正常工作的展开,社会效益难以实现。
(二)人才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人才保障
博物馆人才缺位也是当前小型博物馆发展的一大困境,当然就全国而言人才问题是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尤其是专业的文物修复和保护方面的人才更是严重缺乏。人才是实现文物管理、文物保护,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和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而事实上地方小型博物馆受地域限制、资金限制等问题,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而现有人员又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机能,且工作能力有限,致使馆藏物品的有效管理和保护问题无法落实。人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文物保护领域普遍存在的困境,随着老一辈工作者的退出,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危险。
(三)管理体系制度缺位,缺乏制度规范
地方性小型博物馆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专业性较低等原因,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管理体系的建立重视较低,对馆藏物品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和体系建设,致使馆藏物品管理混乱,文物保护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目前众多小型博物馆收藏者数量庞大的文物,少则数百件多则成千上万件,内部管理制度的确实和文物登记造册的不规范给文物管理和保护造成巨大难题,由于对馆藏物品分类登记和存放管理的不规范、编目统计不清析,常常存在馆藏品账目查找不到、实物流失等问题。同时管理制度的缺位还会降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导致管理团队涣散,人才流失等问题的出现,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严重破坏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四)社会认知了解不足,缺乏有效宣传
小型博物馆在建立之初常常是重硬件设施、轻内部管理,在建筑物建造上花费大量资金,对馆藏管理和博物馆宣传却投入较少,致使博物馆建成之后成为一个空壳,难以实现保护文物、发掘区域文物、宣传地方文化的社会职能。这种情况下,受馆藏物品种类和数量的限制以及宣传规模的限制,多数小型博物馆影响力较小,社会认知和了解程度较低,缺乏社会关注的博物馆也就失去了其建立和发展的现实意义。在今后的发展中博物馆应当积极进行宣传,承担起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的职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了解地区特色文化。通过对某县级地区观众对博物馆的了解渠道调查发现,观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慕名前来的,这类观众占43.2%,但是这类多存在于发达地区的县级博物馆,博物馆知名度较高;一类是出于观光旅游的目的来参观的观众,该县级地区旺盛的旅游业带动了人们对博物馆的参观兴趣,此类观众占22.2%,还有一类观众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来参观的,此类观众占24.6%。也就是说,在县级博物馆中,观众通过媒体宣传了解博物馆的比例只有10%,所占比例较低。由此可见,县级地区博物馆不注重宣传,影响了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小型博物馆发展对策探析
(一)开源节流、增进资金保障
《博物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资金问题是博物馆发展的基础,在当前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博物馆应当凭借自身资源和特色,广泛寻求社会资金,发挥自主性开拓资金来源渠道,既能较少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更能有效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首先博物馆应当以文物展览为依托,丰富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关注博物馆,然后通过发展相关和衍生产品,打造文化产品链,增加经营性收入。如开设特色纪念品专柜、特色主题文化餐馆等,不仅能够扩大博物馆知名度,更能扩大资金来源,壮大自身生命力。其次博物馆还可以积极寻求同行的协同发展和社会其他机构、组织甚至企业的合作和帮助,通过提供文化服务争取社会捐赠。最后博物馆在资金支出上要量入为出,坚持专款专用,扩大对文物保护和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提升对馆藏物品的保护和对区域文物的发掘,丰富馆藏物品种类和数量。
(二)重视人才、壮大人才队伍
人才保障是小型博物馆发展的基础,这里的人才包括组织管理人才、馆藏管理人才、文物修复保护人才以及宣传人才等,当然对小型博物馆而言,无论是资金还是规模上都不可能建立起全方位的人才队伍,更多的应该是从人员的综合文化素养以及业务技能方面来考虑,同时还要重视人才结构的配置,以保证博物馆发展的人才需求。首先博物馆应当积极引进少数高素质人才,对博物馆现有管理机制和文物保护方式进行指导教育,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和展览能力。其次是通过引进新人才逐步替换业务能力差素质低的老员工,一步步搭建人才队伍建设。最后是要在人才结构上把握平衡,兼顾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平衡,兼顾各年龄阶段人才搭配平衡,以促进博物馆人才建设的长效发展。
(三)规范管理、完善制度体系
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博物馆管理体系,促进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组织管理和馆藏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小型博物馆健康发展实现馆藏有效保护的根本。《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规定,博物馆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这就要求小型博物馆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针对博物馆需要制定岗位设置要求并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的三定要求,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同时根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藏品必须区分等级,一般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藏品必须重点保管”。各小型博物馆可以此为依据,制定合适的藏品分类登记明晰和保管制度,使每一件馆藏都能实现帐有所记、物有所管。
(四)开展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博物馆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文化的传承和文物的保护,因此博物馆应该是开放的面向社会的,为更好地展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博物馆要结合地方文化背景广泛开展展览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爱国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基地的作用。地方小型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应当在积极发掘特色文化,并进行全面的展览宣传,可以通过宣传片的形式浓缩文化精华,可以通过院校合作的方式,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和参观物品展览,以增进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的教育培养,提升学生对地区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博物馆还可以走进社区和校园,广泛开展深入群众的展览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认识到博物馆的作用,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型博物馆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几大困境,要想实现其快速发展,必须要着力突破这些困境,捅破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充分发挥小型博物馆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慧娥.中小型博物馆发展的几点思考[J].文物世界,2010(01)
[2]王建国.论中小博物馆管理和发展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大众文艺,2009(14)
[3]杨斌.中小型博物馆发展之路——以平凉地区博物馆为例[J].金田,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