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地森林公园中亭的营建手法

2014-04-29 00:44卞贝佳
广东园林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景观

卞贝佳

摘要:亭是山地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常用的造景符号。本文从亭的功能入手,提出辅以3S技术叠加分析功能,科学指导亭的选址及规划设计营建,进一步优化山地森林公园中园林小品的造景方法。

关键词:山地森林公园;亭;营建手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1-0000-00

收稿日期:2013-07-02

修回日期:2013-11-04

Abstract:pavilion is a landscaping symbol commonly used in the mountain forest park. From a view of fun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verlay analysis by 3S technology, which can scientifically guid the sit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avilion and optimize the landscaping methods of garden ornaments in mountain forest park.

Key words: Mountain Forest Park;Pavilion;the planning method

人们常常把自己的精神追求寄情于山水林木之间,以森林和自然山水为主要对象的游览地及相关的园林建筑应运而生。随着山地森林公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开发的不断深入,亭作为园林小品中常使用的形式丰富着森林景观,成为造景的主要元素之一。亭在山地森林公园中的营造有别于其它类型森林公园,亭的营造包括前期规划选址和后期单体建筑设计两阶段,下面就山地森林公园中亭的营建手法进行阐述,为今后更加合理科学地营建山地森林公园中亭提供借鉴。

1 山地森林公园中亭的功能

1.1提供休憩解乏场所,加强景观节奏序列

亭主要功能是为游客提供休憩之处,此外,亭也可作为观赏对象,欣赏造型和风格,品味感受文化艺术,有静观如画、步换景移的效果,为游客增加游兴。如黑龙江兴安森林公园的半山亭(图1),设置在游览路上,既为登山的游客提供了休憩地,又能在此亭眺望远方的风景。

山地森林公园一般面积较大,景点分布较为分散,有些自然环境复杂,地势起伏明显,道路错综复杂,交汇处常方向难辩。这些标示性的亭在主要的景点之间穿插点缀,将散乱无章的自然环境组成节奏清晰的景观序列,使较为平淡的自然环境上升成为园林艺术化的观赏空间。在整个环境构成中,起着加强节奏、铺垫烘托、承上启下、使各景点的景观意趣一脉相通的作用。

1.2 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展示多样森林景观

对森林的规划开发要注意其保持较为完整的景观生态结构。亭具有体量小、功能灵活、能很好适应地形环境的特点,不会破坏森林的动态平衡,保证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树亭以自然生长的树冠为亭顶,树身为基础,形成“亭中有树,树中有亭”生态景观。

大江南北的山地森林景观皆有不同,亭作为人文建筑点缀其中,给不同地域的森林景观增添了各具特色的形式美感和文化内涵。通过亭在不同森林景观中的表现形式,游客可以从感官上领略到不同地区的山体风貌和风土人情。如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仿古亭(图3),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的空山亭(图4),便可反映出南北地域差异。

1.3体现人本建筑风格,传播地域文化艺术

亭是人本建筑,除了提供休憩场所,其匾额楹联上的题词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教家训等与亭本身结合起来,形成强烈的人文环境,达到教化的目的,为亭增色。如佘山从20世纪40年代起即为世界闻名的天主教圣地,也是国内天主教最主要的朝圣地,在这建立了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其中的三圣亭:耶稣圣心亭、圣母亭、若瑟亭,便很好地展示森林宗教文化主题。

2规划选址方法

亭往往成为一个空间中视线的集中点或是放射点,因而亭的选址需要有很强的空间意识和审美情趣[1]。亭与所有园林小品建筑一样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应将其放在森林整体空间中,与环境有机契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下面就不同角度对规划选址方法进行总结。

2.1规划方法

山地森林依据景观环境需求和游客心理需求两方面进行亭的营建,综合各类分析因素,通过3S技术叠加分析功能进行科学规划设计(表一)。

2.1.1依据景观环境需求

1)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

可通过对用地进行最佳利用和特殊目的评价,反映出用地适应性的程度和选择利用的可能性,以确定适宜建设用地。赋予地形图、地质图、水文图、景区图、植被图等一定权重并叠加,得出“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四个等级评价,选址避开“不适宜”地段,“基本适宜”与“较适宜”地段设计上应采用加固措施。

2)环境容量测算与接待服务设施规模测算

在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对不同游览线路及不同功能区进行合理估算,采用面积法、卡扣法和线路法进行测算,同时结合接待服务设施规模测算,以确定每条线路或每个功能区可以布局建设的数量。

3)景观环境分析

通过将各考虑因素空间化,利用权重信息及得分信息得栅格分析赋值地块进行定位。此法有助于把握其内在的人为及环境演变规律,以确定可建设用地。各考虑因素涉及游览景点分析、景观视距分析、服务设施分析、景观轴线分析、坡度高层分析、景观绿化分析。

2.1.2依据游客心理需求 规划吸收心理学原理,以人的心理为基本出发点,了解游客心理需求,满足心理觉定式,使亭的美学营建有理可依。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走访形式进行调查,3S技术辅助,进行视觉心理分析、色彩情感效应分析、情感表现力分析、光影形式美分析、空间距离感分析、社会文化(包括流行、习惯、传统、厌倦)分析。将各项信息数据平面化放映在图面,叠加分析最终确定目标点。

2.2选址方法

2.2.1依不同地势坡度 合理利用地形起伏建亭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景观效果,可选址处有山脚、半山腰、山顶、山脊、崖旁,现总结不同山体位置建亭的不同效用及注意事项(图5)。

1)山下:宜选择山下开阔空地或山脚处,亭周围可选择林木花草阻挡视线。此亭不用于远眺而用于游览前休憩及景观需要。如昆明西山森林公园山下亭位于山脚,是游览路线第一休息点;温州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玉门亭设在山下开阔地,亭和山体高低对比,自由分割空间,两者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2)半山腰:一般选择山路边高台位置,背靠山体,面向山坡,借山势,依巨树或附奇岩怪石,以突出亭。如伊春兴安森林公园半山亭、苏州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半山亭、仙游大蜚山森林公园的半山亭、深圳凤凰山森林公园的半山亭等,在半山设亭以网罗半山景色。

3)山巅:不宜建在山体的几何中心,最好建在山腰台地或次要山峰顶部[2]。如上饶黄金山森林公园金山亭,双层重檐攒尖六角亭清仿古亭,亭体总高度12 m,位于海拔149 m的黄金山顶,面朝三江汇聚之地,登高可远眺三江口、信州新区景色,近可赏山之翠美;韶关国家森林公园顶峰观景亭、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沐容亭、洛阳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天外亭都设在山巅,在此广瞻极目,同时也成为山体景观局部的中心;此外,也可在山巅略退之处建亭,既远眺地形,又能控制景区范围,丰富山体轮廓线。

4)山脊:即设置在两个具有一定坡度而坡向相反组成的条形脊状地貌山脊上,场地以分水线做引导,确定山脊线基本走向,控制亭基地大小。一般而言,自然坡度在20?以下的坡形缓和,相对高差在100 m以内,有较宽的平地可以利用;自然坡度在20?以上,纵面部分受地形的限制,设置存在危险,应该做防护措施。如北京霞云岭国家森林公园凤凰亭、薊县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仙扇亭,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云岫亭依不同地势需求进行设置,形成了不同的景观效果。

5)崖旁:可将亭建于崖顶,显示局部山形地势之美,同时体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种做法比较险,应按场地的需要对体积进行控制,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同时限制上亭游览人数,以免发生危险;如烟台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双谊亭、昆明西山森林公园浩然亭。也可建在崖对景处,在此能观崖,有效地将景物控制在一个立体交叉视线网络中,如花岩森林公园的飞龙亭建于崖对景处(图6),远观超过10 m高的崖瀑,别有气势。

2.2.2 依整体平面布局 在自然风景区中,风景点多较为分散,需要“节点”和周边的景物共同形成一个个“地区”;最终由这些“地区”将风景点串联而形成了整个景区的“路径”[3]。亭就是这“节点”,所以不能将不同位置的亭看成各自孤立的单体,而应是整体景观规划中互相关联的节点,通过视线、路网的互相借对等手法,将单体亭联成整体网络。如喇叭河森林公园用六座亭作为节点巧妙地串联了整条游览线路,引导游人有秩序地游览。值得注意的是,轴线布点需要考虑山体景观走势,避免直上直下,因为这样不符合中国造景中先抑后扬的设计理念。轴线上选址常是入口处、岔口处、空白处、路旁等位置,现总结不同山体位置建亭的不同效用及注意事项。

1)入口处:作为森林公园第一景,成为森林景观序幕或醒目标志。需预留大场地并正面开阔,亭形式与山体的风貌及森林公园的性质相协调。如宁夏石嘴山森林公园大门。

2)岔口处:在步道分叉口旁空地设置,应与分岔口保持距离,防止拥堵人流。如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栖久亭设置在两个景区的分叉口处,亭成为标明景区界限的介质,同时又是成为多向交通视线交点,成为景观焦点。

3)空白处: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在景观相对单调的地方置亭,可用于点景补白,有增加景观层次之效,借以活跃空间气氛和改善环境,应考虑使整体构图的均衡和材料的选择符合景观需要,如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七柱草亭、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六柱草亭。

4)路旁:可在山路、公路、步道两旁,也可将亭直接建在小路上,基本上没有地形的限制,正面开阔。如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引亭、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空山亭都设置在路旁,既为游人提供休憩之所,同时起缓冲人流的作用。

4 设计方法

4.1选材

山地森林作为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重要休闲场所,亭的设计应以贴近自然作为主要指导思想,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人工修饰,选材尽量以自然材料为主[4]。自然材料最能营造自然野趣,最能与自然景观协调,如花岗岩、茅草、木材和一些仿自然材料的材料。

4.1.1因地制宜选材 森林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材料,如木、石头、藤等,在设计上应尽可能地利用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增加设计元素,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投入而获得好的效益。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森林公园有自身的主题,在材料的选择上应慎重,要能体现主题。比如齐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以石刻艺术、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地森林公园,材料选择上就应该以木石头为主,以体现作为四大道教圣地的庄严和肃穆,如果选用些较为轻浮的材料,如玻璃和张拉膜等,就会与环境格格不入,甚至会破坏它的特色。

4.1.2考虑气候条件 需要考虑气候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风霜雪雨对亭可能产生比较大的破坏。石头、防腐木和钢筋混凝土的亭较结实。比较适合风力较大的山顶,而木、竹、茅草为材料的亭需要考虑温度和雨水产生的破坏,在地域的选择上有一些局限性。如太白山森林公园中的山亭,由于位于海拔3 767 m的地方,常年温度较低,有雪的覆盖,木头无须采取任何防腐措施来进行保护就能保持良好,减少侵蚀。

4.2造型

亭子的平面变化多端,《园冶》中认为:“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单个亭的平面还有圆亭、半亭、扁八角;两亭组合的姊脚亭或称套亭,如双环亭、方胜亭、双六角亭、双三角亭等[5]。屋顶形式常见的有:攒尖顶、歇山顶、十字脊顶、重檐顶、三重檐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顶、折板顶、半球顶等。注意山地森林公园风景自然古朴,亭单体造型设计不要过分追求繁复结构,而要简洁朴素,就地取材,以减少成本,并且利于后期的养护。

4.2.1适合基地平面 考虑亭的平面结构,在经营意象时,就要以地貌面积和形态为依据进行构思,以便景能呈现人们所希望的景象[5] ,即顺应环境需要。如四川观县青城山,亭的造型随山而变,路旁转折形成的怡乐窝呈三角亭,半倚山崖的泠然亭呈方亭,伫立峰顶的息心亭呈八角亭,山路穿过的卧云亭呈减柱亭,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亭。

4.2.2适合功能需求 根据不同需求所设计的形式不同。如园门亭是森林公园出入口的标志,是人们进入公园接触到的第一个建筑物,具有加强和表明景区界限的作用。在比例尺度上可以较大,在造型上可以奇特醒目,以突出其作为门面的雄伟和气势,在风格上多反映地域文化特征或民族风格;主亭常独立作为环境空间的主体,成为视觉中心,如同雕塑。因此,主亭可以色彩鲜艳并采用重檐顶、三重檐顶等精致结构,如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湖心亭。

4.3建亭

4.3.1与地貌契合的体量 亭的体量没有具体的限制,变化随意,为了各种造景所需,可以因地制宜,或大或小,与周围的地形、地貌相结合,与环境融为一体。根据亭周围的环境及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高山建亭的体量宜大;中等山、小山林中则相对要小巧一些,尤其是林中,露出亭盖或宝顶即可,引人寻幽;在悬崖顶部,要尽量高大,相对增加悬崖高度,突破山石生硬线条,同时也要根据地势宽窄而定。

4.3.2与环境适应的单体 亭造型主要取决于平面形状、屋顶形式和体形比例。但是无论是平面形式,还是屋顶做法和整体造型,都灵活多变。在森林公园中,环境因素对亭影响较大,位于高处的亭仰角大,屋顶相应增高,而位于低处俯视的亭,则应矮小些,达到比例协调的效果。

4.3.3与气候协调的设计 森林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大部分在山区,冬季降雪、大风等时有发生。北方森林公园中建亭亭屋曲度(自檐口至宝顶屋面坡度)最好要采用一个坡座,利于积雪滑落,避免积雪过多对亭盖造成破坏;同时要考虑大风对亭盖产生向上力,坡度越大,力越大,坡面以8~11?为宜。森林公园中建亭要多考虑南方多雨的实际问题,使雨水快速下落,在理论上讲,屋面采用旋轮线结构将使雨水以最快的速度落下,在屋面上的时间最短。竹料难以形成曲度,在处理雨水上,采用上下半竹片相互对扣成凹角,形成天然汇水口。

4.3.4与基础匹配的尺度 计成《园冶》:“随意合宜则制”,亭尺度应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随山势、地貌、道路变化而采用不同形式。一般而言,基地宽阔、观赏视距比较远、空间环境容量大时,亭的尺度也可以比较大;基地狭窄、观赏视距比较近、空间环境容量小时,亭的尺度就要缩小。比如山顶构亭,建筑的尺度可适宜放大,可增加一圈擎檐柱,这样从远处眺望山峰之上亭,才不会给人以渺小的感觉,同时,亭的垂脊坡度与山峰坡度顺应而上,使亭子的尺度恰似山峰的峰顶,达到“减一点则缺,加一点则余”的效果。

4.3.5与场地融合的色彩 北方山地森林地域温度较低,植物和环境的色彩较为灰沉,需要选择较为鲜艳的色彩加以点缀,来突出环境;在南方的森林公园中亭一般采用冷色调,主要有原木色、灰色、青色等,甚至有些热带雨林,简单朴实的木结构配以毛棕顶,在蔚蓝的天空下也显得清新自然。

5结论

亭是山地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实际工作中,森林公园中亭的营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常常无法发挥最好的景观和实用效果,但随着森林公园建设的逐步完善和人们对景观质量要求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出现。

参考文献:

[1] 杨丙年,现代亭建筑—浓缩现代建筑特征的小品建筑[M].安徽建筑:建筑与规划设,2005-5:39-40.

[2] 关利军,浅谈园亭在森林公园中的应用[J]. 河北林业科技,2008(10):72-73.

[3] 赵学义,亭在中国古代内园林的审美意义及构景分析[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1): 10-16.

[4] 王春霞,园林小品建筑在山地风景区中的设计[J].山西建筑,2007(12):341-342.

[5] 阎若.谈谈亭的结构和构造[J].建筑与文化,2002(2):21-22.

[6] 沈福煦.建筑的情态[J].读书,2002 (9): 119-126.

审稿编辑:许冲勇 赵建华

猜你喜欢
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景观
景观别墅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森林公园游记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定位及其市场开发策略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