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2014-04-29 22:45刘燕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脑出血高血压

刘燕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21例患者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相关并发症等方法。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临床治疗效果中显效率为57.1%,有效率为33.3%,无效率为9.5%。结论高血压致脑出血的患者病情极为复杂,必须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策,才能减少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脊液引流;护理对策

高血压致脑出血是指在没有受到外伤的情况下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脑大、小动脉,出现的自发性破裂而引起的脑内出血[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高血压致脑出血的患者74例,其中男性患者40人,女性患者34人,年龄在39-68岁,平均年龄(55.8±4.02)岁。此种患者均为突发然发病,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呕吐,神志改变、大小便失禁,语言障碍并伴有肢体偏瘫或者全瘫。入院经紧急CT检查出血量在30-100ml的有45例,大于100ml的有29例;发病救治的时间为3h-2天。

1.2效果评定采用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按照患者术后恢复的格拉斯评分进行判断,其中显效率为格拉斯评分15分的病例,有效率为格拉斯评分为8分至15分的病例,无效率为格拉斯评分8分以下以及死亡的病例。

2结果

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的密切护理后治疗情况按显效率、无效率以及有效率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表2所示。

3.2术后护理

3.2.1病情观察术后给予患者平卧位,将床头摇高30度,由于减轻脑水肿;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以及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情况,每15-30min观察一次,做好详细的病情记录。保持术后的各引流管通畅防止打折、受压,要将其妥善固定,以防止翻身时脱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做好24小时记录;观察伤口局部敷料有无渗血情况。

3.2.2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颅内血肿的患者多数由于长期卧床所致肺部痰液增多,应按时给予翻身、扣背,痰液粘稠时可以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

3.2.3呼吸机的管理呼吸机需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管道连接的紧密性,气管导管固定牢固,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各参数的调节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的各项指证做相应的调整,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选用SIMV模式辅助呼吸,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PCV,PSV,IPPV模式控制呼吸。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范围在12-14次/min,潮气量为标准体重×(6-8ml/kg),呼吸比在1:1.5-1:2,ARDS的患者必要时可选用反比通气2:1[3];吸氧浓度在40%-60%之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氧中毒,PEEP在3-6cmH2O之间。呼吸机的使用必须调节好每个参数的报警界限,禁止关闭报警音量,出现报警及时解决报警原因。

3.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3.1消化道出血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造成消化道出血的指征,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呕吐物为咖啡样胃内容物、呕血、柏油样便等,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3.3.2预防肺感染患者术后大多会出现呼吸道功能减弱,昏迷患者的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继而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等,容易引起肺部感染。保持气道的通畅,观察患者出现分泌物增多的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吸痰,减少肺感染的发生率。

3.3.3预防泌尿系感染为意识障碍的患者留置尿管,做好尿道护理,每日两次;定期更换集尿袋,保持泌尿系紧密,保持尿袋在耻骨联合下方,防止尿液倒流。

3.4.4预防压疮的发生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屑;按时翻身,每1-2h一次,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气圈将骨突出垫起腾空;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机体足够的营养,减少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雪.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对策[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护理杂志,2008,21(2):114-115.

[2]李保军,赵阳.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7):40.

[3]张翠华.导尿管细菌生物膜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J].护理研究,2009,19(10):1985-1986.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脑出血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