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玲 王少利 封士军
摘 要:猪弓形虫病(Toxopla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寄生于猪的多种有核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俗称弓形体病或“无名高热”病。此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有广泛的宿主种类,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比较高。据报道,人群感染率25%~50%,推算下来,全球大约有5亿人感染弓形虫。
关键词:猪弓形虫病;诊断;治疗
本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其终末宿主是猫,45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和5种冷血动物都可作为中间宿主,人也可被感染,属于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猪常因误食猫粪便而感染弓形虫。此病常发于5~10月较温暖的季节,尤以3~5月龄的仔猪发病严重。此病发病急,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高稽留热,皮肤发绀,妊娠母猪流产、死胎、胎儿畸形。
1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41℃左右,稽留可持续3~10 d,甚至更长。猪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不食,喜饮,粪干带有黏液,有时下痢(有的病猪粪便干稀交替);个别病猪耳、腹部、股内侧、背部出现瘀血斑,体表淋巴结肿大;尿呈红茶色,呼吸困难,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全身与四肢肌肉僵硬,走路摇晃,甚至站立不稳。病程一般10~15 d。
此病如果转为慢性,病猪发育不良,下痢,生长受阻呈僵猪,常伴有失明和神经症状。孕畜发生流产、死胎,仔猪死亡、衰弱或畸形。仔猪死亡率可达30%~40%,有的高达60%。
2病理变化
病猪耳、下肢、下腹、尾部淤血或者发绀,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较为明显;实质脏器均可出现坏死灶;肺充血,间质水肿;肝脏呈灰红色,肝脏肿大,硬度增加,散在有小的坏死点;脾脏肿大,呈棕红色;胃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及溃疡;肠道严重充血,肠黏膜可见扁豆大小的坏死灶,肠腔与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如粗绳索样,切面多汁。
3诊断
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上的特征不足以用来确诊,此病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而且,在临床诊断室,应与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等鉴别。实验室主要通过动物接种、涂片镜检、补体结合反应等手段来进行确诊。
1)细菌培养 通过无菌操作取病猪心、肝、脾和淋巴结作为病料,分别接种琼脂平板和肉汤培养基,37℃温育48 h,看有无细菌生长。
2)涂片镜检 无菌操作取病猪肺门淋巴结触片,让染片标本自然干燥,甲醇固定,吉姆萨或瑞氏染色,镜检(油镜),可见弓形虫滋养体,虫体呈半月形或橘瓣状,两端钝圆,长4~7 μm,宽2~4 μm,胞浆呈蓝色,中央核为紫红色。
3)接种试验 无菌条件采集病猪肺、肝、肺门淋巴结,将组织研碎用1∶10生理盐水稀释,置室温1 h,接种前震荡,待重颗粒沉底,取0.5 mL上清液,接种小鼠腹腔。接种后观察20 d,小鼠出现被毛粗乱、不食、呼吸急促、胸围增大、腹泻等症状。之后,剖检小鼠,取其腹水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可见大量弓形虫滋养体。
4治疗
治疗弓形虫病磺胺类药物有特效,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用药原则:一是,剂量足量,首次剂量加倍;二是,按照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严格按时用药;三是,避免过早停药,需要坚持一个疗程5~7 d,提前停药,容易导致本病的复发。
方案一,磺胺嘧啶加甲氧苄氨嘧啶,喂服,前者7 mg/(kg·bw),后者14 mg/(kg·bw),2次/d,连用3~5 d。
方案二,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70 mg/(kg·bw)肌注(首次量加倍),2次/d,连用3~5 d。
5预防
猪只因为营养不良、受寒、内分泌失调、卫生状况差等因素都会造成对本病的易感,所以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免疫力,来降低发病率。
做好猪场的环境卫生相当必要,经常消毒(55℃以上的热水及0.5%氨水冲洗,并在日光下暴晒)、灭鼠,在场内禁止养猫,严禁野猫进入猪舍和饲料存放室。
在本病流行地区,应对猪场进行弓形虫检查,检出的隐形感染猪,需要隔离饲养、治疗或者淘汰,并对猪的圈舍、地面等用5%烧碱溶液或1%来苏尔溶液喷洒消毒,病猪尸体必须焚烧深埋。本病流行期间,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 (编辑: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