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一词,来源于唐朝卢仝对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的评价。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卢仝有个儿子叫添丁,喜欢乱涂乱写,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
而关于“涂鸦绘画”的记载,在中国古籍里也频频出现,比如在《醒世恒言》的《李公穷邸遇侠客》一章里,曾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某秀才在一座寺庙墙上看到一幅画,画的是一只没有头的鸟,他随即涂鸦,给鸟添上一个头,结果便被画无头鸟的作者——一股强盗们奉为头领。
而现代意义上的涂鸦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纽约和费城,是一种结合了“嘻哈文化”的涂写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北京等地的涂鸦团队开始大量出现,涂鸦作品也开始出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随着网络的普及,从事涂鸦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作品规模也越来越大,俨然形成了一种街头艺术、一种“公共艺术”,甚至是一种“文化”。
为了解涂鸦文化的现状,本刊记者向被誉为“京城研究涂鸦第一人”的刘苑生先生请教了关于涂鸦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