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海洋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带来了大量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和人口迁移活动,产生了约7000多万非自愿移民。由于天然禀赋及不同家庭情况的差异,这些非自愿移民的家庭教育状况对他们家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达到上大学年龄的非自愿移民家庭的孩子上大学情况十分重要。对于他们来说,上不上大学与上什么样的大学与非自愿移民家庭的未来前景关系重大,一些非自愿移民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设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国家应该为这些非自愿移民家庭的考上大学却因经济原因而不能上大学的提供支持措施,从而不让贫困在这些非自愿移民家庭代际传递。而现有的制度设计对于非自愿移民家庭高校贫困生的专项支持措施还很缺乏,因此必须有顶层设计,更要有整个社会的支持。
关键词: 非自愿移民 贫困生 社会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带来了大量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和人口迁移活动,产生了约7000(不完全统计)多万非自愿移民。在世界范围内,每年仅由于工程建设而引发的非自愿移民大约为1000万。在我国,三峡工程导致的非自愿移民人数就达113万,大量研究证明,非自愿移民可能产生贫困。而对于这些非自愿移民家庭中达到接受高等教育年龄,并且考上大学因经济原因而出现上学困难的家庭,加以支持是关心他们未来的最好途径。笔者基于此以江苏省盐城市三峡工程的非自愿移民安置区的达到接受高等教育年龄并且考上大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家庭为依据,研究非自愿移民家庭产生的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
一、盐城市三峡移民概况
盐城是江苏省沿海城市,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地大物博,因其纬度和三峡相近,气温、气候条件与三峡差距不大,成为三峡非自愿移民的安置地。
表一:盐城市三峡工程非自愿移民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当地官网上移民安置部门公布的数据总结。
二、非自愿移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状况
2013年2月6日,春节前夕,笔者选择了盐城市东台市作为本次田野调查的地方,源于曾在东台市当过市长和在盐城市教育局当过局长的王光文博士的安排,王博士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是笔者师兄,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调查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访谈方式,一些数据是当地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当然,基于东台的现状不能代表所有非自愿移民家庭的情况,而且就盐城来说即使是全部调查也不能具有完全的代表性,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对东台的调查可以反映出非自愿移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
江苏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高等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高校数目、在校生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非常高,下面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数据说明非自愿移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
表二: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非自愿移民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统计
表二以2012年官方公布的数据和东台调查数据为依据。
江苏省和盐城市的数据来自官网公布,东台市非自愿移民数据来自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东台市非自愿移民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远远低于江苏和盐城的水平。
三、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现状
盐城市非常关注非自愿移民家庭子女的读书情况,在义务教育阶段全免,但是对于高等教育缺乏专项的社会支持,由于移民安置是根据移民前的家庭状况进行制度设计,到盐城的移民都是重庆三峡的山区,在到盐城之前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就是如何,耕地和以前一样,房子面积和以前一样,经济状况一般,接受高等教育缺乏必要的专项社会支持。对一些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政府会给予特别支持,如有一个学生在东台中学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当地政府提供了专项资助。
表三:非自愿移民二代贫困生社会支持种类
四、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支持体系的构建
(一)进一步完善对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构建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的支持体系的根本途径
经济问题是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的支持体系的第一步,是从经济上解决好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的读书难的问题。
目前,随着国家社会对高校贫困生的日益重视,高校经过多年实践,已初步形成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困生补助等多层次并存的奖助体系。据了解,自2004年6月实施国家助学新机制以来,其他各项措施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总金额约40亿元,共资助约420.3万人次。其中,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发放金额为17亿元,资助学生约149万人次;校内学生贷款发放金额为3.7亿元,发放人数约10.7万人;勤工助学资助金额为8.9亿元,资助人数约138.7万人次;特殊困难补助发放金额为4.7亿元,发放人数约98.9万人次;学费减免金额为5.7亿元,减免人数约23万人。尽管我国高校针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就目前看,助困经费不足、银行贷款困难、如何在助困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助自立意识等,都是高校资助体系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缺乏专项的政策支持。
(二)学校团委、学生处、社科部等机构相互配合,共同构建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支持网络
“心理贫困”是目前一部分学者在研究贫困生问题时常提到的一个词汇,对于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来说,问题可能会更严重,它反映了目前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在承受经济压力之外又面临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如自卑与自尊并存、奋进心态和失落心态同在、浮躁心态和实用心态交错、自信心不足等。这就要求学校除了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之外,更需要学校内部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支持,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三)对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进行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指导,构建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就业支持体系
除了完善经济资助和心理辅导这些传统的支持体系外,对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就业方面的支持常被人们忽视。然而,无论是学习还是就业,正是高校贫困生面临的迫切需要指导的领域,对于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来说更迫切。
学习,是每位学生大学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对于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而言,由于自身家庭条件的影响,很多时候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在笔者所在高校的一项针对贫困生的抽样调查中,917名被调查对象中,有65%的贫困生认为家庭贫困是促进学习的动力,35%的贫困生则认为家庭贫困是影响学习的阻力。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原因不难理解:大多数贫困生都把通过努力学习作为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同时成绩的提高也意味着有机会获得奖助金,从而帮助家庭减轻负担,这些都是很多贫困生努力学习的动因。然而,恰恰因为家庭的贫困,这些贫困生比其他正常的孩子背负更多经济和心理的负担,从而感受到巨大压力。并且为了应对经济的困难,他们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在勤工助学和打工上,这些都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当就业难普遍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时,对于出生寒门的贫困生而言,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社会关系缺乏等客观因素及由此而造成部分贫困生表达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弱等原因,他们愈发成为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帮助贫困生就业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从社会角度出发,它也是帮助一个经济困难家庭改善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建立高校贫困生就业支持体系,也应该成为高校助困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里,高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在帮助贫困生就业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的支持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各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更需要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高效而完备的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贫困生的支持体系,才能让那些非自愿移民家庭出身的贫困大学生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他们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社会理应为他们的孩子提供翱翔的蓝天。
参考文献:
[1]王谦,陈瑞.论高校贫困生支持体系的构建[J].新西部,2008(14):125-126.
[2]严峻.影响贫困大学生成才因素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5(3).
[3]张耀灿,陈成文等.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王东华.高校贫困生中的“心理贫困”问题的分析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1).
[5]董田春.贫困地区大学生心态分析和思想工作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1994(2).
[6]许传新、王平.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J].社会,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