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良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10-0003-03
从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饲料工业化的发展目标至今,我国饲料行业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国拥有年产饲料30万吨以上的企业300余家,产值将近7000亿元人民币。全国养殖业(肉鸡、蛋鸡、生猪)产值为9000亿元人民币,利润分配为肉鸡150亿、蛋鸡225亿、生猪1625亿元。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养殖业很大一部分从业者是以户为单位,存栏量小且分布广,养殖设施差,管理水平低,养殖投入多,回报低,养殖业小微散乱,而饲料业相比强势,养殖业想要和饲料业对等谈话的机会很小,养殖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举步维艰。
1 饲料工业化对养殖业的拉动作用(满足了需求,但并没有带动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养殖和饲料两个行业相继形成,做为养殖业中资金投入占近70%的饲料业也顺势发展,在30年发展过程中,极大满足了养殖户和养殖场的需求,由粮食颗粒(主要是谷物)的原始生态饲料到今天的低蛋白营养平衡全价日粮,带动了养殖业从数量到质量等一系列的巨大进步。拿蛋鸡来讲,过去基本是庭院式养鸡,每家饲养十来只,可以说十亿农民家家养,自由采食结合剩菜剩饭,偶尔投喂一些谷物全粒,平时吃鸡蛋,过节过年杀鸡宰肉,产蛋期最多就半年,脱毛换羽不产蛋,天气冷了不产蛋,光照不足不产蛋,每只每年产60~70颗鸡蛋,虽然当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但不会产生经济效益,更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市场化。我国养殖市场的形成除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外,饲料供给起到了推动作用,很多人扩大了养殖规模,由十几只到几百只几千只不断增加存栏数,原来的庭院饲养家庭逐渐认识到自己养鸡原来赔钱,不如把粮食卖钱再买来鸡蛋吃,而且卫生省事。
2 养殖业已形成的固有模式(生产、经营模式)
到2000年左右,中国的养殖业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当然只是从业者数量的饱和,不代表消费者对鸡蛋和蛋制品需求的饱和,当时已经形成大量的专业户,养殖相对集约化规模化,但鸡舍连鸡舍,粪臭整个村,一家鸡得病,全村都倒霉,又使得看起来热火朝天的产业一下子遇到瓶颈。虽然不断扩大了规模,并没有相应提升技术水平,何况大多数养殖者并不懂得经营,这期间促生了不少庄家,庄家通过购销活动从中获利,正像有人说:养鸡的不如卖饲料的,卖饲料的不如拉鸡的(运输),拉鸡的不如杀鸡的,杀鸡的不如深加工的。即便如此,大多数养殖户养殖场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没有学科学用科学,依然从事着小规模化的粗放式饲养管理方法,甚而至于在不断亏损的同时把风险转嫁给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如种鸡场、孵化场、兽药厂、疫苗厂,饲料厂、回收屠宰厂等,使行业发展变得畸形,远离现代化。但同一时期的饲料业却不断向标准化、品牌化进军,生产由专业化到科技化,饲料由随机选择到固定厂家,客户由分散性到区域化,市场由不规范到规范、格局化。
3 基础农业需要新生力量、新技术和新观念(需要更多的专业从业者或者结合体)
目前我国养殖从业者存在的最大弊端是思想意识的保守,或者有心无力或者根本随心所欲,仍然把养殖业当作传家模式,以为传统行业要保持传统,没有以发展的眼光认识现代畜牧养殖业,认为以前就是这样养,别人也还这样养,自己为什么要变呢,所以单靠目前的从业群体的自我提高和市场的自我淘汰,很难继续不断的提高畜牧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畜牧业生产力资源优势,不能更好的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养殖业不能再随行就市,不能三年不开张,开张赚三年,要合理调整行业模式,因为亏损的不仅仅是钱,而是生命物种资源、饲料原料资源、兽药资源以及水电煤等多种资源。我们需要更多的新生力量参与到畜牧行业,需要更多的畜牧人才深入参与到基层,需要更多的农牧技术下乡普及。养殖户已经失败太多,行业不能再经受挫折,要完善、健全、推广现代化养殖模式,除了中大规模龙头企业的带动,养殖户自身提高,提高从业门槛,还需要国家政策导向和大力监管。
4 两个产业资金和技术对比差距较大(需要其他行业资金的涉足和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
任何一家饲料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远远超过养殖场,所以一般都把饲料厂家称作上游供应商,这也是为什么养殖场(户)总在自己受伤的时候试图把风险转嫁给饲料厂,现实就是这样,我们的确看到过饲料厂的老板或者总经理或者经理在某大型养殖场去指导去居高临下的进行市场调查,所以难免在养殖场出现问题的时候自己就理所当然的去向优势群体寻求帮助。从内部资源来看,饲料厂的硬件设施和技术力量都是符合国家饲料生产法规文件的,他们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专家团队,无论产品生产和市场开发都做到精准定位和资源优配,而广大养殖场户却依然我行我素,自顾不暇的向鸡群要效益,殊不知鸡群并没有得到它们应有的待遇,何谈产生效益。因此,养殖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也表明有不少其他行业巨头进军畜牧行业,国外资金流向也一步步紧逼我们的畜牧产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养殖业竞争的不是存栏量,而是以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饲养和经营理念(以量取胜的前提是科学养殖)。
5 百姓和企业的结合点不容易找到(创造等同的机会和平台)
以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者和饲料企业团队之间似乎隔心,在每一轮市场价格波动的时候,二者总也不能真正占到一起,实际上饲料原料价格的每一次波动,饲料厂都会相应调整价格,很少有站到终端定价格的做法,往往饲料高企时肉蛋奶价格反而下跌,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无情。包括其他风险,比如发生疾病时,养殖户通常都是自己找到自己认为可信的兽医从业者,甚至规模养殖场一般也是凭借自己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来诊断治疗,缺少必要的硬件化验诊断和更加科学的判定标准,往往效果不尽人意。虽然目前很多地方有养殖合作社等专业机构,但通常合作社的运作很不理想,也很难对如产供销一些事情达成共识,这样就催化了中间商机,殊不知渠道的简化也是成本控制所必要的。试想如果我们的饲料企业本身同时就是养殖场主,这样就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节约养殖成本,降低养殖风险。这里不是让产业回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而是提倡不是一家人要进一家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做贡献。
6 饲料工业和养殖业需要同步发展(二者息息相关不能偏废)
这需要行业规范、行业自律、行业接洽和政策督导,在国家扶优扶强的产业政策下,行业必然要规范发展,势必引导养殖场户自身的警醒,我们要么做好做强,要么联合饲料企业共同发展。养殖业的新一轮洗牌正在潜运作,谁能及时把握并顺应形式谁将是未来的胜者,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要想接受新观念必须放弃旧观念,也许养殖户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达到和饲料企业相媲美,但放眼全国,不少大型养殖工厂也正在崛起,形成不少畜牧产品种畜禽等品牌,我们希望每一位从业者都要着眼未来,规范养殖,节约资源,科学发展。眼光比资金更具有价值。
7 养殖远景必定是畜牧业的工业化(符合农业工业化的趋势,但任重道远,期待)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养殖业已经走过了30年规划发展的道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充实了从业者的钱匣子,做到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国计民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不过发展永无止境,中国在从大农业国向农业大国、农业强国转变的同时,要求我们广大畜牧养殖从业者不断转变思维,向农业产业工业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