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与反问

2014-04-29 00:44:03龙彼得
散文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奥赛罗哈姆莱特无涯

龙彼得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诗人和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最重要的作品。剧本通过发生于中世纪的丹麦王子为父亲复仇的故事,总括性地提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如何改造现实的问题,成功地塑造了哈姆莱特这样一个意识到自己的伟大责任,却不知如何去完成这一责任的典型形象。《哈姆莱特独自》,节选自第三幕第一场,正值主人公深深地陷入了思想危机。他思考深刻,举措谨慎,不认清目标,不找到充足的理由和合适的途径,决不会贸然出手。因此,他一再犹豫,一再拖延,迟迟未采取行动。

独白,是揭示人物心理的有力手段,但本文的重要特点还在于设问与反问,所掀起的波澜、所形成的张力,使它有别于同样出名的《奥赛罗独白》(节选自《奥赛罗》)与《罗密欧独自》(节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

设问有二:“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大前提。“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是具体化,二者互为因果。要想生存,只能忍受;选择反抗,就会(或者说很可能)毁灭。哈姆莱特就处在这两难的抉择中,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在面对强大的恶势力时普遍会遇到的难题。由于它们脱离群众。又缺乏果断的行动,最终多难免悲剧性的结局。哈姆莱特虽报了杀父之仇,但也与仇敌同归于尽。

反问也有二,即两个“谁愿意”:一,“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讽、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的一生?”二,“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两个反问都围绕着死亡,其实质只有一个:是好死还是赖活?不禁使人想到我国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关键在追求的不同。在经过了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哈姆莱特选择了壮烈的死,而不是苟且的活。

正是这设问与反问。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加强了作品批判的力度。

猜你喜欢
奥赛罗哈姆莱特无涯
老年岁月乐无涯—湖北省鄂州老年大学校歌
《哈姆莱特(节选)》核心素养导学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青年文学家(2022年2期)2022-03-17 21:57:14
如意剑
《学有恒艺无涯》
青年生活(2020年16期)2020-07-06 13:52:42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刘野 《国际蓝》:童趣无涯
艺术品鉴(2019年10期)2019-11-25 07:09:56
《奥赛罗》
从文学理论角度看《奥赛罗》悲剧
参花(上)(2015年10期)2015-10-27 03:37:26
论奥赛罗的“不可靠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