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可是,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也较弱。他们迈向习作之门的脚步也刚刚抬起,于是,我在教学中注重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乐于习作;引导学生编织七彩的童心世界;通过评价展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学校有利用早操时间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读学生习作的习惯,树立典型,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对激发写作兴趣也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在此期间老师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三年级学生在写作中不是中心不明确,就是选材不典型,描写不生动,更不用说错别字、病句等毛病了。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学生就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没写几次作文热情就会减弱。所以,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应以肯定为主,尽量挖掘出作文中的闪光点(如准确运用了一个好词或好句等)给予表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大的促进。当然一味表扬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也是必要的。在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时,我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共同探讨修改的方法,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就会去想如何修改。在这样的一次次的修改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兴趣也相应增加了。当然,如果有父母的加入效果就更好了,父母的不断支持和鼓励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
二、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眼中的世界是多彩的、迷人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心情愉悦,爱美之心升腾起来,那初升的太阳、辽阔的田野、清澈的小河、无名的小花,都是大自然精心为学生准备好的丰富的题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切创作都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接触社会,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把学生带到思维与语言活的源头,在社会生活中,在广阔的天地里,积极地去体验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习作素材,并分类进行积累。这样,作文时学生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乐写。
当学生置身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他们因好奇而跃跃欲试,因亲身体验而了解社会,真正品尝到了酸甜苦辣种种滋味,所以急需倾吐。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例如,让学生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如果硬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即便他们曾参加过什么精彩的活动,也不一定能写好、写活。基于这种思想,我在作文课上特意安排了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室外分组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小鸡找窝”“跳杆”“保护庄稼”“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等。活动之后回到教室,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及活动场面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学生把参加过的活动用最真实的语言逼真地表达了出来,形成了一篇篇优美动人的好文章。
三、童心飞扬,编织七彩世界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生活天真烂漫,充满幻想。一次次的习作练习,使我一次次地欣喜不已,七彩的世界一次次地在孩子的笔下生成。在教学中,我会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如《吹泡泡》这次习作,孩子们想象丰富,精彩纷呈,在他们的笔下,一个个不起眼的泡泡,都是那么美,都具有生命,都富有灵性,都和他们自己一样顽皮可爱。他们在习作中这样写道:“泡泡的样子有大有小,大的像苹果,小的像珍珠,连在一起的像一串串冰糖葫芦。一只只,一串串的泡泡,飞呀飞呀,飞到了草地上,草地上开满了泡泡花;飞到了花朵上,像给花儿送来了五颜六色的花芯;飞到了绿树上,被小鸟发现,以为什么好东西,一下子啄破了……”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中,孩子会尽情展露出自己的灵性,更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大好时机。只有积极地投入生活,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才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写话的兴趣。
总之,习作教学要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储备,使他们的作文扎实起步,真正成为交际之必需,创造之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