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亚萍 陆晓云
【摘 要】卐是一种古老神秘的图形,在古代与现代设计中,卐图形被广泛运用,寓意深远。如在古代服饰纹样和建筑上的运用,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卐;图形;现代设计
卐图形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在6000~7000年前的甘肃、青海地区陶器上就有了该图形。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它没有因为岁月的变迁而被湮没,反而具有特殊的文化表征和艺术美感。常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卐图形除了保留厚重的宗教色彩外, 还平添了丰富的世俗审美情感,俨然已化为具有亲和感的吉祥图形。民间美术中广泛运用卐图形,常见有“万字锦”“万字团寿”“团万字”“万字流水”等吉祥图纹,有吉祥如意和富贵不断的意思。也有将卐图形画在屋基上,祈求建造的房屋结实; 画在房门上, 祈求抵挡天灾人祸、趋吉避邪; 绣在衣服上, 祈求万事如意; 用在婚姻庆典上, 祝福婚姻幸福圆满。当然, 所有这一切的目的都是祈愿人类自身吉祥美好。
一、古代服饰纹样上的运用
由于服饰材料的特征,服饰纹样很难长久保留,因此很难考究卐图形具体出现在哪个年代。但据后人的考古发现,在仅存的服饰纹样中有大量的卐纹。例如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的宋代“梅花方胜”中的字纹;上海松江明墓出土的明代卐紋纹绸;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鸟兽纹卐壮锦;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缂丝云蝠金龙袍。
卐字纹是旋转对称的形式,所以运用到服饰中经常会采用二方连续或是四方连续构图。其中二方连续往往作为主体纹样的边饰,四方连续则充满画面成为主纹样。还有将卐字纹样等大无限复制,组合排列在一个画面上,形成一个有规律、看似旋转的底纹图案,在此底纹上绘制别的图案,组成新的纹样。
卐图形寓意鲜明,在宫廷服饰纹样中被大量使用,寓意着皇权万古永留,至高无上。例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缂丝云蝠金龙袍,用金线缂出满地“卐”字,双角如刃,两眼圆睁,獠牙外露,四足挥舞的坐龙盘踞其中,四周布满了如意云、蝙蝠、火眼珠等,给人感觉威严庄重。少数民族织物中,卐图形在服饰纹样中极为常见。卐图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万年流水”的土家锦,“万字梅花”的壮锦都是以卐字纹为主体纹样。另外,土家锦的岩墙花、窝兹纹、苗花,壮族、侗族的各种织锦纹样也通过由卐纹同其他纹样相互搭配构造而成。
二、古代建筑中的运用
在民间,卐图形被视为传统的吉祥图案固定在窗户上(如图1)。它既有对称统一的稳定,又有旋转跳跃灵动,拥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因而,给固定的窗户增加了无限循环的动态美。疏密有序的卐图形的窗花,相互辉映,相隔的空间,正好对室内采光通风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扇扇卐图形的门窗,折射着浓浓的人文韵味。
武夷山古民居建筑中,凭借工匠娴熟的技艺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拼接出卐图形的门窗,营造出窗格的无穷韵味与庄重典雅的气氛。在1平方米的窗框中,含有38个卐图形,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卐图形的斜平行布局,从这幅窗花中,体现出与卐图形有关的文化意象解读,如万事如意、万事大吉、万寿无疆、万象更新等。
无独有偶,卐图形也被大量运用在徽州古建筑的窗格、门格、梁头上,是徽州雕刻中常见的题材(如图2)。人们常常将卐图形四端延伸,连续反复绘成各种连锁花纹,形成连贯的线条被称为万字不断头纹,被赋予富贵绵长不断的意味,反映了古徽州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福,也体现了秩序节奏之美。
三、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设计对传统图案情有独钟,不只是因为传统图案有着实际精神意义,而且还同时具有现代设计美感。若用平面构成法来解读卐图形,我们很容易发现,其构成形式十分简练概括: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宽度的直线段,在该直线段上纵横垂直构成“S”型或“Z”型,并以此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型,以独立的“S”型或“Z”型做中心旋转90o,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正方形样式的“卐”图形。当我们用现代设计者的审美眼光来看待这个图形,不难发现这个图形其实是一个中心旋转对称的图形,并且同时具备左右上下镜像对称的特征。倘若用“重组”或者“关联”的现代构成法则来进行衍生,卐图形就变成了一个充满浓郁民族朴素气息却又不乏时尚韵味的图案。现代设计师用它进行了许多组合衍生,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现代装饰图案。
卐图形因其独特的魅力沿用至今,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了设计者的继承和发扬。如英国作家吉卜林的个人徽标,是带有左旋万图形和包含了作家签名的标识。美国一家足球协会的会徽,也采用右旋的万图形作为基本形,经过精心地设计改造,把那种神奇动感的含义注入其中,体现了无限、共生的寓意。新加坡万慈学校的标志设计采用校训“贡、宽、信、敏”4字和左旋万字符号组合构成,特别是万慈的“万”字替换成 “卐”符号,体现出生生不息,层出不穷之意。
注释: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装饰艺术符号传承研究”09YJA760
参考文献:
[1]王克林.“卍”图案符号源流考[J].文博,1995(3).
[2]凌立. 藏族吉祥文化[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
[3]宋丙玲.浅谈中国的“卐”字纹饰[J]. 四川文物, 2006(2).
[4]丁希勤.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J].丝绸之路,2009(22):99.
[5]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97.
【蔡亚萍 陆晓云,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