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不同艺术流派的风景画为抽象风景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些对风景情有独钟的抽象画家们在绘画中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在风景中营造出抽象的美,赋予风景画以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风景;抽象绘画;艺术表现
20世纪西方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艺术流派、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潮多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拓了艺术家们认识与表现自然的视野和手法。那些对风景情有独钟的画家们也开始重新认识大自然、演绎大自然,在绘画创作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寻找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再只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注重对创作者内在精神世界的呈现,因此20世纪的绘画对于“风景”这一主题的表现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面貌。
西方抽象风景绘画发展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印象派开始,历经新印象派、后印象派、象征主义画派、未来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绘画流派对风景表现探索之基础上而形成。
印象派引导了近代艺术史上第一次对传统艺术反叛的艺术革命,其代表画家之一卡米耶·毕沙罗在大自然前保持印象派的谦逊,凭借着对户外自然光线的敏感,以明亮的色彩和颤动的笔触来表现田园风光和城市街景。
继印象派之后,以修拉为代表的新印象派在法国出现,他们从科学的角度改革了色彩的表现技法。修拉指出画面的空间、色彩都是属于“精神的东西”。保罗·西涅克的绘画技法更大胆、粗放,更富有激情,画家试图用近乎狂热和粗暴的色彩将风景的生命爆发出来。
之后,以塞尚、梵高和高更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则更加注重画家对现实情景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塞尚致力于对画面理性秩序感的探索,从结构的观点通过概括和取舍来描绘风景,其代表作品《埃斯泰克的海湾》,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的物象都被放置到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处理方法与传统的表现手法拉开了距离,同时又为画面的构成留下了表现的余地。梵高则以炽热的情感、高纯度色彩的并置、强劲的笔触变化让画面充满了张力。狂热的色彩与大自然的力量相抗衡,画家用“火热的心与对象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①高更被看作是象征主义绘画的创始人,其创作强调寻找来自原始的生命力,更为主观地诠释内心感受到的色彩。
1885~1910年间,法国的象征主义绘画在印象派之后发展起来,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艺术从传统主义开始向现代主义过渡。象征主义画派中的野兽派在20世纪率先崛起,他们在梵高和高更的技法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挥,反对模仿自然的写实主义,追求自由地运用色彩和造型,把色彩从自然主义中解放出来以达到与主观感受相和谐。野兽派画家认为色彩决定了风景画面的气氛,他们的作品在保留新印象派色彩对比的技法之上,用类似几何状的笔触加上原色,把内心真挚的情感极端放任地流露出来。
1910年,意大利贾科莫·巴拉、翁贝托·波邱尼、卡洛·卡拉、吉诺·塞韦里尼和路易吉·鲁索洛五人签署的《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和《未来主义绘画技巧宣言》标志着未来主义画派成立。未来主义画家不描绘自然,而赞美机器、物质文明冲击力的新时代风景。巴拉的《互相渗透》用一种果断的方法把不断重复的几何状形态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使具体的外界景色与内心的抽象情感相连接。波邱尼的《城市的兴起》用鲜艳的高纯度色彩、闪烁刺目的光线、强烈夸张的动态以及旋转跳跃的笔触创造出充满运动效果的画面,显示出城市的活力,体现了画家对速度、运动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崇拜。
20世紀初,法国、德国、奥地利以及俄罗斯等国掀起了表现主义艺术运动。表现主义画家认为“真实是事物表象背后的内在本质,是人类心灵对外在事物的再创造”。②德国的基尔希纳和海克尔等人于1905年在德累斯顿创建了表现主义的第一个社团桥社。他们的风景画彻底地颠覆了透视的规律,用狂热的色彩在画面上慢慢推进,尖锐的色调与情绪直接对应,表达了比让人焦躁更为激烈的戏剧效果。1911年,由康定斯基和弗兰兹·马尔克在慕尼黑成立了表现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社团青骑士画派。与桥社艺术家“在画布上本能的放纵”相比,青骑士的艺术家们更注重抓住“现实的精神实质”。
德国画家保罗·克利深入研究了表现主义的相关理论和艺术表现手法。他在1913至1914年突尼斯旅行期间,从令人赞叹的风景中关注到了色彩,运用纯抽象的线条与多种颜色,以童心的灵巧与稚朴去捕捉自然的魅力,表达艺术家真实的情感世界。克利以变化多端的语言形态和丰富的想象力被人们推崇为最真实、最细腻和最富有诗人气质的画家。
表现主义绘画思潮影响着欧洲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奥地利画家奥斯卡·柯克西卡用强烈狂热的色彩与颤动的笔触逐渐减轻直到画面上成为可看得见的、耀眼的、运动的光线的风景画。比利时画家康斯坦特·培梅克对大海的描绘让人置身于波涛翻滚的千层巨浪之中,沉重之极而又蕴藏着豪迈的力量。法国画家乔治·鲁奥用浓重的黑色轮廓线将外形紧紧包围,这些被扭曲的线条甚至将太阳也紧紧箍住。
上述种种艺术流派为抽象绘画中风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完成了由表现外在“可视”的世界逐渐转向呈现内在“可悟”世界的历程,赋予风景画独特的魅力。二战之后,俄罗斯的瓦西里·康定斯基和荷兰的皮特·蒙德里安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开创了抽象绘画的新天地。
抽象艺术的先驱康定斯基否定物体的客观形象,而用内在的眼睛来看世界,用细腻的情感来感受世界,其作品称为精神和直觉与绘画的结合体。1910 年,康定斯基创作的《第一幅水彩抽象画》标志着抽象绘画的诞生。作品中所有现实客观的形态和绘画中描绘性的因素完全从画面中消失,画家纯粹地以抽象的色彩与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努力摆脱外形的干扰,在画面中摒弃“物象”,摒弃外在世界的表象是康定斯基风景画追求的纯抽象艺术目标。1914年后的《即兴》系列作品,就只能看到大块分明的色彩与粗细不同、相互交错的线条组合,没有任何造型,但画面却具有迷人的、内在的和谐以及律动的旋律,格外分明地呈现画家情绪及感情的起伏波动。
康定斯基于1910年完成了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这本书阐述了画家为找寻真正的艺术表达而作画,将“内在需要”作为绘画基础,强调主观情感和个性自由表现的观点。他倡导从客观对象或可视现实中彻底解脱出来,注重用外在形式挖掘内心深处世界的现代绘画的新形式,将艺术本质的探索推向了极致。抽象绘画使康定斯基成为了20世纪的乔托。
蒙德里安对抽象艺术的贡献在于把追求色彩和形式简化作为其艺术目标,强调理性和逻辑的合理调配,将对自然本质的探索推向了极致。1909~1912年间的系列画作《树》清晰地体现出蒙德里安的绘画风格,画面中的树叶逐渐减少直到树枝完全地暴露在外,这些纵横交错的树枝失去了应有的弯度,细微的色彩差别在画面上构成纯粹的线条形式暗示出大树顽强的生命力。作品《百老汇爵士乐》以明亮的黄色为主的直线分割控制画面,小小的、长短不一的红、黄、蓝色块夹杂在直线里并形成缤纷的彩线。这些小的矩形和方块营造出节奏的变换与震动,整幅画充满了爵士乐的节奏感,展现了夜幕下现代都市的风景。
综上所述,抽象绘画在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创新,它拓展了绘画的表现力,让人们更加自由地认识和表现自然、社会及内在精神。尽管抽象绘画中风景的形态被颠覆,但画家们却创造出融个人信念、经历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的、只属于自己的抽象表达方式来揭示无形的、未知的,却又真实存在的风景。抽象画家充分发挥了形、色、线等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并将主观感受的心理机制给风景涂抹了浓重的情感色彩。抽象画家以直觉和想象力作为创作的原点,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在风景中营造出抽象的美。
注释:
① 吴冠中. 谈梵高 [J]. 中国书画,2005(3):64.
② 刘玥. 智慧者的语言:表现主义 [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涂轶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