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虹
【摘 要】工笔人物的表现需要丰富多样,笔者结合自身研究生主修专业,研究当代工笔画的语言,梳理传统语言和西方艺术的关系,古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不同,发掘当代工笔画的语言与传统的关联,更好地把握创作语言的发展方向,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对当代的工笔画色彩语言的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笔人物;写生;创作;形式;造型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工笔人物画在造型观念、形式手法、色彩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面对古人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何创新并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一直是当代画家孜孜追求的课题。以徐悲鸿、蒋兆和等为主要代表的画家和中国画教育家,强调造型能力的培养,强调用写生的手段刻画人物形象,并为此建立了一整套的教学体制。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虽然有不同,但在强调写生、重视造型这一点上,没有多大区别。写生有助于创作动机的萌发,“创作”不是一种物的存在,而是一个理念的完成,是经历思考后情感的表达,工笔画要紧随时代的步伐,注入当今画家独特的构成理念,融汇古今中外艺术成果,才能自成一格展现工笔画新的时代面貌。
“师古人,师造物”。“师古人”就是学习前人的经验,“师造物”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在写生中我们能发现、寻找到创作的内容和灵感,通过经营位置,勾勒及色彩表现一幅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通过画家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写生对象的选择,通过对人物表情、神态、动作的塑造,通过对画面经营位置、勾勒及色彩的表现,创作出具有崭新意义的工笔画。
宋代苏轼、欧阳修等人为代表的士大夫提出了“不以形似”的绘画思想后,又有倪瓒的“逸气说”等,形成了独特的“意象造型”追求。选择离不开观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道:“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全,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传统中国画历来重视对事物的选择来表达情感。画家张萱的《捣练图》“细节刻画生动,如捣练中的挽袖,扯绢时的微微后退后仰,扇火女孩的回首顾盼,熨练者在绢上轻轻地熨平,动态徐缓,仪态娴静,说明画家对这种劳动情景有过细致的观察”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用自己的绘画形式来表达情感。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发展,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表现也在发生着变化。受西方造型因素的影响,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已不满足于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写实、意象、抽象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写生构成说到底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主观的艺术加工以及造型的变化。齐白石先生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在画面中人物形象该如何变化,变化到何种程度,在表达创作意图的同时還要讲究造型的形式美,选择构成的多样性使工笔人物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表达出了作者的灵感。
流传下来的许多传统工笔人物画作品成为不朽的名作,其主要原因是对客观对象鲜活、生动的把握,然后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我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讲求细腻工整、写实,追求“以形写神”“随类赋彩”等,然而由于社会形态的封建统治,在画面表现上没有过多的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现代工笔人物画则成长于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中,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碰撞使画家将个人情感感受加入其中,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和充满情趣。
现代画家何家英在西方素描里洞见了传统工笔画所不具备的深入程度以及工笔与素描、东方与西方间的共性与个性、相融性与差异性,这为实现他的绘画理想打开了一扇大门。画家描写外界事物,不但能够真实、敏锐的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是审美理想的真实展示。在创作《韩国留学生》中,用线越发圆厚劲挺,其气庞然沛然。“他的作品,给人感觉丰富整体,而非简单琐碎;感觉深厚大气,而非单薄匠气;感觉明朗有力,而非含混纤弱;感觉谨严缜密,而非粗陋松散”。何家英的画面面俱到,使得作品流露出一种经典性品质,呈现出一种大格局大气象,这些恰恰是画家重视心灵意象的选择感悟的结果。现代画家刘泉义的《苗女》系列作品的特点是比较注重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以及遵循客观的心灵意象的选择感受。李传真则是在绘画技巧上融入了西方写实主义画风,丰富了工笔画的艺术表现力和技术手法。她的作品《工棚》以传神的艺术形象打动观众,实现了艺术的深层核心价值,具有一种人文情怀。“心灵意象的选择是丰富的,它是提供创作的永久动力,它使画家始终保持活跃和机敏的状态” 。 总之,心灵意象的选择是艺术家凭心灵对自然界和人物的感悟,选择得到的往往是形物的个体特征,是形物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美之所以感人的地方,是艺术所要追求的活力之所在。
在研究这一课题时,我接触到白雁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她在久经生活的磨难之后,一直用画笔倾吐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她借助中国工笔画程式化的手法,以平面化的统一而富于变化的色调,使画面传达出一种诗化的意境。欣赏她的作品时,总能从纯净、和谐的画面中找到可供心灵呼吸的空间。这种诗化的意境不仅传达着画家内心的真实与所需,同时也吸引着当今无数生活在喧嚣都市与现实压力下的人们。“在早期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白雁一直致力于画面形式和材料的探索和运用,以独特的视角表现身边熟识的人与事。画家不仅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归宿,也为自身的艺术创作找到了合适的落脚点” 。《漫步》《清风》《落在手上的鸟》《郁金香》《飘》《落花》等,这些以描绘少女为题材的作品,不仅是画家心灵意象选择的写照,同时也体现出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中国工笔画的工整细腻、气韵生动、高雅庄重的思想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画面单纯简洁,感情色彩狂放,都被赋予在绘画之中,它成为人们得到心灵解脱的最佳途径。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对生活的熟悉,对生活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后,于是能提炼出许多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在大家习惯了的生活中找到闪光点,丰富创作的主题,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使得画面更加耐看,加强形和神的完美结合。在中国美学中更多强调的并不是对客体的认识和模拟,而是对自然节奏韵律的情感体验,是“情”与“理”的结合,是一种中和之美。中国画有内在的神气和韵味,才能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
中国工笔画“因心而造境”,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它指的是画面的意境而不是自然的、真实的生活图景,也就是作者按照自己的理想所虚拟出来的虚无缥缈的艺术境界,这个图景是现实生活中没有或者少有的,是作者“心造”之境。在创作中,每位画家的表现方法都是不同的,有的画家关注于现实题材的表现,有些画家汲取传统工笔画惯用的技法,有些画家用“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意境为自己的画面增辉,它通过大面积的空白来衬托画面主体,使主体更为突出,后面的空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使人回味。这些都表现了创作主体不同的心灵追求和独特的意象选择。
在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对素材的收集可以练就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写生能力,对素材的整理、组合能表现出画家活跃的主观性和创造性思维。在创作阶段,选择或多或少的作用于创作的整个阶段。作画之初,选择只是一个大体的思路,而落笔之后,潜意识的思维活动便开始活跃,有意识的理智有时倒遭到排斥,在对形象(既有头脑中呈现出来的意象,又有画面上正在成形的形象)的选择之中,往往不自觉地改变并加深着原有的构思。
综上所述,人物画的创作,不仅仅是画家写生水平的体现,还是画家观察、理解人生的感悟,以及感情的抒发和表达。对写生构成意象的选择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源不是来自上帝,而是来自人的创作实践。工笔画的创作要有耐力与毅力,就要时时关注画坛的动向,汲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粹,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感悟生活,寻求生活的本质,把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体验和理解融入到画面当中,探寻人与自然的完美合一,创作出充满感情的作品。
【蒋 虹,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