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根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城市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和品质,因此对我们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公共艺术逐渐兴起。与此同时,也对公共空间的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我们的城市装饰主要由园林景观和雕塑两部分组成,现在在国外出现了许多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思潮,不由得让人们对其作出相应的思考。公共艺术是不是就是雕塑呢?雕塑是不是就是现在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公共艺术呢?对于这一问题,一些专业人士也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在我看来,雕和塑都是个动作名词,是用一种手段一种动作行为去完成或创作一个形体,从传统意义上讲,我们对雕塑的理解更多的是室内的架上雕塑。雕塑从泥稿的制作到翻模到随后形态的形成,它可以有多种材料去表现,比如玻璃钢、石材、金属等。在泥塑的过程中,一个“塑”字就可以很好地诠释在这个行为过程中,需要人为的去塑造它,然后在塑造过程中,多余的东西可以将它雕除。如果是将一个模型放大为石材表现,那么就需要雕刻,这也是一个动词,把多余的去掉,是减法。然而,在泥稿的塑造过程中,更多的是加法,或加减并用。所以,雕塑只是公共艺术创作中目前常用的一种造型手段,也是我们在公共艺术学习过程当中完成一项立体造型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而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的概念,是一种公共空間艺术形式的体现,是可以用多种手段完成,如声、光、电、影、综合材料来完成的一种对特定空间的艺术营造。如克里斯多夫的公共艺术作品《被包裹的囯会大厦》则是用布料包裹而成的艺术,既没雕也没塑,但是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诱发人们对他这一行为动作,巨大体量所产生的视觉冲击震撼的思考,对整体视觉关系的思考。由于它庞大的体量和所包裹建筑的特殊性,以及动用的人力物力而变成了一个事件,更引发了人们对这个城市、地域或国家的思考和赞赏。再如美国女艺术家janetechelman 的作品漂浮的彩色发光网,以及由艺术家Bill Pechet与灯光设计师Chris Pekar合作创造,置于加拿大温尼伯市内千禧图书馆广场上会散发有颜色气体的烧瓶公共艺术。其内部安装的灯光细长精致,能量十足。共用到了28个流明表面的变色LED灯,分别安装在雕塑工字梁的两边,一边光向上照射,强化上方的雾气,另一边的光照向下方,一个小型瀑布形成的水幕被照亮,水流流向下方容量为500加仑的储水池。整个作品就像是这个城市,看上去较空旷,细细品味才得其具有创造力的一面,等等。这些艺术与高科技术应用的结合都属于公共艺术表现的典范之作,所以,在我们还没有条件更好地运用其他高科技手段表现时,雕塑只是公共艺术中惯用的手段。因此,目前国内见到的公共艺术大多都是用常用雕塑的形式来完成,也就产生了混淆。但是,雕塑绝对不能等同于公共艺术。
另外,传统意义上的雕塑是传递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是个人思想观念的表达,公共艺术是依托在公共空间中呈现,要考虑到公共空间环境和人群的关系,雕塑是借助一种媒介表达个人的想法,公共艺术需要与环境结合设计,是带有服务性的,必须要满足公共空间的环境和人群的需求才能存在,因此,这种创意行为叫公共艺术设计。
雕塑通常是可以不考虑环境,而公共艺术却离不开环境和公共性,公共艺术所顾忌的面更为宽泛,受众面更广,关注度更高,因而公共艺术的创作者的艺术素养也就要求更高,一件大型的公共艺术大多是无法由一个人去完成的,它在空间的最终形态巧妙呈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配合完成。所以说公共艺术是一种观念、一种艺术概念、一种大文化的思考,是一种艺术和技术、公共策划、管理、调度能力的综合体,公共艺术家所具备的能力很多时候相当于一位导演所需具备的能力,而雕塑家就相当于一位演员,演员只需要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到位,雕塑家只需要通过自己雕和塑的能力将自己的思考通过对形体塑造的技术来体现出来,而公共艺术家不仅要有很好诠释自己想法的能力,还要对整体环境的掌控及人力资源的协调、统筹等方方面面才能使作品形态以最恰当的形式存在于环境当中,它可能涉及地质学、结构学、电力学、机械学、文学等。而纯粹的雕塑却不需要,它可以是一个人完成,或只能一个人完成才表达得更纯粹与彻底。因为雕塑是个人意志的表达,属于纯艺术的范畴,而公共艺术强调与人共享,与人互动,达到一种心灵的交流、视觉的和谐和环境的呼应与统一,使这个环境具有人文关怀,激活整个空间,公共艺术的存在使整个地域有种觉醒的意识,美的升华。只有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所以,雕塑与公共艺术不能等同,雕塑不等于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