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 高九思 朱建明
近年来,桃树褐腐病在黄河金三角地区发生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区域扩大,发生面积增加,危害程度加重,从原来的偶发性病害转化为常发性病害。笔者曾不断接到果农朋友咨询,并多次深入到果园调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情况,现场指导果农朋友进行防治,现将自己所掌握的一些情况汇总介绍如下。
1 桃树褐腐病危害症状
桃树褐腐病除危害桃树外,也可危害李、杏、樱桃、梨等核果类果树。该病主要危害花器、叶片、果实和当年生新梢。花器受害,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渐扩展至全花,花瓣变褐枯萎,天气潮湿时花器腐烂,表面丛生灰色霉层,天气干燥时则萎垂干枯,残留枝上,久不脱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变褐枯萎,干枯的病叶残留枝上长期不脱;果实被害,果面初形成褐色圆形水渍状小斑点,后迅速扩大造成全果腐烂,病斑中心形成灰白色至灰褐色轮纹;新梢受害,枝条基部(多在中部以下)形成菱形、不规则形的溃疡病斑,初为黄褐色,后变为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环绕枝条,并向上下扩展蔓延。,病斑凹陷,界限明显,并易形成流胶,最后造成病部以上枝条干枯死亡,严重时可造成整个大枝枯死。春梢受害较重,夏梢、秋梢也可受害,但一般较轻。
2 桃树褐腐病发生规律
2.1 桃褐腐病的侵染规律
桃树褐腐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地僵果、树上吊挂的僵果及枝梢病组织上越冬,第2年春季气温回升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人工管护传播,通过桃树组织的气孔、毛孔、病虫危害及机械伤口侵入,经3~5天潜伏,引起桃树被害部位发生病变。发病部位再次产生分生孢子形成重复侵染。
2.2 致病菌原的适生环境
试验结果表明,桃树褐腐病菌菌丝生长温度为4~31℃,最适温度为 19~27℃ ;病原菌产孢温度为 10~29℃,最佳产孢温度为17~23℃。田间病害流行的适宜温度为21~27℃。
2.3 病害流行的生态条件
2.3.1 气候条件 早春气温回升早,回升快,有利于桃树褐腐病的发生;4月中旬至7月上旬多雨,果园空气湿度大利于病害流行,进入8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气温超过35℃,该病自然消减,逐步停止发病。
2.3.2 立地条件 土壤严重板结、黏重,透气性差的果园发病重;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缺乏的果园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
2.3.3 管理水平 树体枝条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休眠期清园不彻底,特别是未能及时剪除病枝、摘除病果、拣拾病残组织,造成病原菌基数大的果园发病重;早春蚜虫、叶螨防治不及时,易造成春梢及幼果发病;树势衰弱,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的果园发病重;田间用药不当或防治失时易形成病害流行。
2.3.4 品种抗性 在桃树不同品种中,凡是果皮薄、果肉柔软多汁的品种均易感病;而角质层厚、皮下木栓化程度高,果实成熟后组织较坚硬的品种较抗病。
3 桃树褐腐病防治技术
3.1 及时清除病原
在桃树休眠期,结合修剪清除桃园内的僵果、落果、残枝落叶等病残组织,集中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减轻翌年危害程度。
3.2 加强栽培管理
新建果园应合理选择抗病品种,发挥品种的自身抗性。适时适度进行夏季修剪,以疏枝为主,减少枝条数量,确保树体敞亮,园内通风透光良好。提倡施用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度增加磷钾肥的用量;提倡果园生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理化性状;低洼易涝果园因注意及时排除园内积水,降低园内湿度。
3.3 注意早春防治蚜螨
在桃树花芽萌动期,40.8%毒死蜱微胶囊剂2 000倍液喷雾,可兼治蚜虫和叶螨。以蚜虫为主的可选择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以叶螨为主的可选择10% 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4 药剂防治
3.4.1 芽前喷干枝 桃树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进行芽前喷干枝。
3.4.2 花后喷保护性杀菌剂 花后喷布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
3.4.3 病害侵染初期防治 4月下旬至5月。药剂保护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落花后至采果前3周,每隔10~15天喷1次药。常用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嘧啶核苷1 500倍液,醚菌酯2 000倍液等对桃树褐腐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