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可以理解为水和墨融合表现出来的物象,因此也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画种。
当代著名中国画大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先生在中国画理法讲习录中详细阐述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笔墨结构”论,充分说明了中国画笔墨结构的重要性。
墨分五色:即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通过巧妙的运用水和墨微妙的调和,产生了别有一番韵味的水墨画。
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以来持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既是色”,指的是“墨分五彩”,墨的浓淡变化既是色彩的層次变化。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因此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唐代是水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家,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水墨画,如雷电交作,很有气势。五代时期,水墨画有荆浩、关仝、徐熙和黄荃進一步发展创新。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水墨画家要数范宽、董源、李成、巨然四人。这一时期绘画得以進一步分科为山水、花鸟、人物及杂画等。由于画风多样,题材众多,水墨画的技法与理论也随着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很快進入到一个高峰。常以水墨表现梅、兰、竹、菊,后称为“四君子”。元代水墨画家主要有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大家。明代,水墨画分为浙派、吴派和院派。清代,水墨画以四王最为著名。佛门画家和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也在水墨画坛享有很高的声誉。近现代时期以徐悲鸿为代表,利用西方绘画的素描、光影、透视的方法对中国画進行改造,影响深远。后以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为代表,借助中国画传统的笔墨進行变革,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