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研究

2014-04-29 01:05曾梦丹
大观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作为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高素质的特殊群体,逐渐成为青年志愿者中的主体力量。由于大学生活的自身特点,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志愿者组织的特色。除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社会认知度不高,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尚不健全等外部社会环境制约外,志愿者组织建设不健全,组织自身综合能力不足,培训与管理欠缺等内部因素同样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

关键字:志愿者;激励

志愿者活动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为目标,是一种自愿的,不以追求报酬和收入为目的的活动。起源于十九世纪欧美的志愿者组织,伴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经济的为志愿者发展提供了经济的支持,强化公民社会的自主性,塑造出有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的个人和团体。社会性的志愿者热潮迅速席卷世界,志愿者组织蓬勃发展。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志愿服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志愿者是指在奉献(奉献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互助(助人自助)、进步(自己的能力和社会共同进步,互利双赢)的精神指引下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合理运用社会现有资源,志愿奉献个人的时间和行动,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a.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 b.不以追求物质报酬为目的 c.追求服务双方及社会三方面共同发展。

一、激励

1.概念

动机是一个过程,源于个体生理上或者心里上的缺失,从而激发行为或者驱力,使个体向着特定的目标或诱因而努力,来自一个人内心的力量,解释不归于能力或环境需要,一个人朝着实现具体目标努力的方向、强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即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某种需要为条件。虽然激励有很多种定义,但至少包括:人们有什么内在的追求以驱动他们以一定方式表现出特定行为,以及那些外部因素触发这一活动;人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物;如何矫正、保持与延续。

2.激励研究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生理、安全、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收到高层次需要的激励;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分为激励和保健因素;奥尔德弗的ERG理论,把需要分为:成长、关系和生存。人们对高层次的需要未被满足时,人会倒退到低层次的需要,人们可能同时追求三个层次的需要。关注动机的认知过程。弗洛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受到努力和绩效、绩效和奖励、奖励和效价三者影响;勒温和托尔曼的关注的期望;波特和劳勒的绩效-满意度。主要关于公平与组织公正。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动机基于其得到的生产或奖励与在工作上投入之比与他人的比较;1960年代的晚期,海德的认知评价/自我知觉,当组织用外在激励鼓励员工时,员工的内在激励,也就是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会减少,强调二者有替代关系。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必要性

1.社会工作特点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其价值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价值,它是指个体自身所体现的价值,比如个人的需要、能力、尊严。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价值,它是指整个社会崇尚的价值,是社会上主流文化的价值,比如公平、正义、和谐。即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我国文化历史讲,社会工作提倡的“助人自助”恰恰是儒家大同思想的体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社会工作为了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其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服务领域即失业者、老年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先要实现社会的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的精神境界;进一步讲,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也体现了道家的“上善若水”的精神,不强求于每个受助者,处于一种公平的的地位,是一种以相信为基础的活动,承认个人能力,每一个人都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社会工作只是把他人本身具有的能力发掘并为当事人利用和成长,其次,“言善信”体现了尊重与案主关系的隐私,不随意透漏与他人,最后“事善能”体现了愿意向他人传递知识和技巧,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工具既能找到服务对象的突破口又能在后续的互动中教会他们面对问题的方法,起到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效果。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致力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这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在社会上弘扬服务和慈善精神,促进互相关爱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体现了墨家的兼爱思想,为全天下人着想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大与小、强与弱、贫与富、诈与愚能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的和谐社会,而不是为了极少数贵族的利益,符合“广大人民最大的利益”,兼爱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在对待社会各个阶层和人民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公平的社会与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2.大学生志愿者特点

(1)积极性高,但维持时间短:大学生作为一群才从高考这个牢笼解放出来的群体,有太多东西想做,有太多东西好奇,同样有太多的精力可以浪费,他们乍一出来,看到什么都想尝试,就出现了常见的参加了很多社团、参加了很多社团,短暂的兴奋感过后袭来的确是深深的迷茫与无助,找不到做下去的理由,寻不到做下去的意义,从而往往是半途而废。当然,这和青少年这一群体的性格形成与不稳定性有关,青年人易动感情、情感比较强烈、遇事比较冲动,但往往坚持的时间短。

(2)学习能力强,主动学习性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最佳时段,不管是學习能力还是身体成长力,从心理上,抱有很强的求知欲并愿意付之于行动,通过大量的书籍阅读和真实的实践,去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且处于思维最为活跃与开放的时期,即“思想的范围决定做的范围”,从生理上,又是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有把想转化为实际的可能。但,这又是一个容易被诱惑的时间段,既难保持目标的单一,又在有了方向下过多采取‘等这已养成的习惯,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简介:曾梦丹,女,现在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大学生之歌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