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星
摘要: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日益重视,乡村住宅设计成为建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主要通过例举和分析伍重设计的金戈居住区和詹姆斯·斯特林设计的乡村住宅方案,试图寻找出对当今新农村住宅建设有利的启发。
关键词:乡村住宅;民居
一、乡村住宅概述
(一)概念区分
民居:世界各地长时期形成的居住建筑及其延伸的居住环境,多指传统民居,如中国的四合院、窑洞等。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新乡土建筑:乡土建筑是当地居民自己建造的建筑,而新乡土建筑是由建筑师介入设计从而建造起来的建筑,是建筑师反对全球化对地主文化的瓦解,转向对当时当地的文化的关注与追求的产物。
乡村住宅:本文探讨的乡村住宅主要指现代农村新建的住宅,属于新乡土建筑的范畴,设计多受当地的传统民居和聚落思想的启发。
(二)乡村住宅的设计策略
农村的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笔者儿时生活的山西农村,几乎每一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约16×30米的庭院,里面生长着高大的枣树以及家人自己栽种的蔬菜和水果。住宅开敞的窗户让人感觉自己时刻生活在自然之中,感受着秋夏秋冬季节的变化。院外每条巷子都有相互交流的场所。总之,朴实的建筑和简单的生活提供给村民以最少的信息。
现代城市中多样的建筑和丰富的信息悄然地充斥着人们的大脑,加快着生活的节奏,同时也对抗着人的本能——冷静地思索和体验。因此,在乡村住宅规划中应该保留村民特有的生活模式,提出“在统一中求变化,以统一为主”的设计原则。”统一”与”变化”是一对哲学概念,也是一切艺术设计的根本原则。主要分为“以统一为主”和“以变化为主”。在城市中设计师只能设计其中一部分,故而只能追求“变化中的统一”,即设计时尽量多地与周边环境协调,而乡村住宅一般以村为单位聚集,容易形成“高度统一”的居住区。那么如何做到统一中的变化呢?什么方面需要统一,又在哪些方面进行变化呢?“统一”的是每户住宅的基本模式和特点,这些主要来自于当地民居的模式,如北京的四合院。“变化”的是视觉看不到但时刻能感觉到的东西,如住宅群体空间布局、村落公共活动空间以及住宅的尺度、比例等。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则是地形的变化。意大利普里亚地区有着好似世界童话般的“特鲁利”建筑群,外墙用石灰刷得雪白,屋顶用石板砌成圆锥形,掩口部分涂以石灰,最上面为石砌尖顶,家家都是如此,高度统一。然而不同大小的房间其上部的顶大小不同,建筑群组的布局和街道空间也充满着变化。(如图1)
由以上原则大致可归纳出几点设计策略:
1.住宅形式要简单、朴实,尽量统一,并寻找产生变化因素,如地形特征。
2.尽量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现场安装的方式来降低造价,提高施工速度快,进而减轻农民建造行为的压力。
3.庭院生活模式尽量保留,同时注重户外公共空间的设计,以实现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分离。
二、金戈居住区
1963年,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JornUtzon)在丹麦赫尔辛格西郊的一片丘陵地带设计了一组影响至为深远的联排式院落住宅——金戈居住区(theKingoHousesinHelsingor)。堪称现代住区史上最为经典的案例。该项目最醒目之处是所有的建筑都由黄色的砖砌成,手工制造的门窗采用了当地的材料,与周围的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如图2)
每户呈“L”形建筑和方形庭院组成的完整方形平面,北翼为公共性的餐厅、起居室和车库,西翼为私密性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位于“L”形的转角处。矮的院墙在围合私密庭院的同时,并不阻挡观景视线,给住户提供了最大的视野。北翼在南向开了很大的窗户以获得足够的阳光,与室外庭院自然的融合。庭院的植物布置围合出类似圆形的空地使得庭院成为了住宅的中心,进而整合了更大范围的外部景观。在西翼和北翼有极少的开口以阻挡冬季的严寒,形成了背对社会,面向自然的状况,符合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在建筑的西墙靠近转角处有一个通向社区活动空间的入口,完善了人们的社会交流需求。(如图3)
这片包括63套院落的住宅区充分结合了天然的地势,围绕着中心的水池布局。为了确保每栋房子都有良好的日照和公共绿地,十分人性化地将整个住宅小区分成三组,每一组中的住房都是链式组合的形式。院落的围墙被设计得极低,从而尽可能地容纳院子外面的自然风景,同时也使住房与外界保持相应的距离,以维护住家的私密性。整个居住区利用地形的高差,将每个住宅作为同一元素重复并置,一般为平行于等高线布局,利用背部围合出了社区活动空间,达到了统一中的变化的效果。在获得相当高的密度居住区同时又可以享受自然。
三、乡村住宅方案
詹姆斯·斯特林(JamesStirling)是英国的天才建筑师,在1981年获得普利茨克奖。该方案是他在1955年对乡村住宅设计的探索,并未考虑具体建造地点,因此不涉及地域性特点,但对后来的住区设计,尤其是地形复杂的住区设计产生很大影响。在乡村建房,利用预制构件,现场安装是最有效的降低建造成本手段。该住宅设计几乎所有建筑构件都是工厂预制的。利用三堵平行墙随地形变化而发生高低、长短、错位等变化,能够自由地应对平地、坡度较小,坡度较大的情况,同时也产生各种可能的平面。(如图4)
这样每户的住宅模式都是三堵平行墙体、山墙以及两坡屋顶的组合,这些是最为直观的,也是产生统一感的基本元素。在坡地中墙体容易受到土壤的挤压而倾斜,因此利用几户公用平行墙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也形成了立面随地形变化而高低起伏的景象。无论住宅组团是平行于道路布局还是垂直于道路布局,住宅外部空间都呈现为S形,空间和住宅实体的相互咬合,增强了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同现代小区一排排板式住宅相比,空间要丰富得多。(如图5)空间比实体在变化性和丰富性对人的影响更大,因为人更热衷于从非视觉的想象中获得美感,这也是本方案的妙处所在。
四、总结
本人从儿时的体验出发,提出了乡村住宅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统一中求变化,指出统一的元素一般为每户基本的住宅模式,而由自然地形的变化所引发的住宅区整体布局和单体住宅的尺度、比例的微妙变化,而这两点都是不容易通过观察得到的,是通过仔细的观察或引发人想象之后得出的,最终深化为具体的设计策略。之后通过对金戈居住区和斯特林的住宅方案进行详细地分析,前者从继承民居传统和应对地形变化来评析的,后者主要是地形变化引发的空间布局的可能性角度。
值得重申的是,两位国际建筑大师住区理念的影响,尤其是对我们乡村住宅建设的启发更是巨大,使得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也应明确:现代乡村住宅也应具备传统民居原生性特征,由地域性派生,不对抗或是忽视环境,而是迎合了地域性环境特征。
参考文献:
[1] 程大锦著.刘丛红译.建筑:形式、空间与秩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曦元;刘洛微.关于尤恩·伍重的院落式住宅设计思想与方法的研究[J].建筑师,2009
[3] 窦以德.小中见大——从50年代的几项居住建筑设计看詹姆士·斯特林[J]新建筑,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