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分水岭地区美好乡村建设探索

2014-04-29 22:07李星银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分水岭

李星银

摘要 在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分水岭地区缺水的特征,以元疃镇塘西村为例,分析了其地域概况,中心村规划、产业布局概况,基础设备情况,以及规划创新与特色。通过将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旨在打造分水岭地区绿色长城,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关键词 分水岭;美好乡村;绿色长城

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3-03944-02

2012年9月13~14日,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在芜湖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总结近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绩,学习交流经验,深入分析形势,动员全省上下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加快美好安徽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 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10 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为1年。

1 项目概况

塘西村地处元疃镇的东北部,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江淮分水岭地区是大别山脉向东延伸的丘岗地带,西自大别山的黄梅尖,东至苏皖边界的高邮湖畔,东西全长约305 km,南北宽约180 km,海拔高度75~92 m,横贯安徽省中部,其脊线及两侧涉及安徽省六安市的金安区、裕安区,合肥市肥东、肥西、长丰县,滁州市定远、凤阳、明光等8个县(市、区)[1]。区内地形顺大别山东麓延伸,西高东低,丘陵起伏,岗冲交错,地形破碎,沿分水岭岭脊一线及两侧,尽管降水总量偏丰,却难以大量蓄用,停滞难,流失多[2]。

塘西村农户收入较低,人均年收入约6 500元,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村总面积约8.7 km2,耕地360 hm2,现有人口3 111人,下辖23个村民组。交通位置优越,南有合白路穿越,北与店白路相邻,距离合徐高速公路双庙出口仅2 km,距合肥市区仅30 km(图1)。村庄的房屋整体质量较差,多为20世纪90年代砖瓦房,由于结构和基础差,多数房屋墙体已经开裂,房屋改造难度大。为支持分水岭地区农民改善生活条件,目前有关部门同意该村进行土地整理和土地流转项目,对现状9个自然村庄进行拆迁新建,对200 hm2耕地进行流转,规划结合已有的土地和产业项目,对村域进行了整体的产业、村庄布点、基础设施等内容规划,对中心村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

2.3 中心村规划思路

规划分为南北两个组团,南组团围绕松树村自然村落建设,北组团围绕徐岗圩自然村落建设。顺应地形高差,选择地势较高地段;房屋结合原有村落、农田肌理布局;原住房尽量保留其院落布局,就地新建或改造;道路利用原路基或田埂铺设(图2)。

2.4 中心村规划布局

南组团以现状水塘和林地为中心,充分利用松树岗原有宅基地进行插建、扩建,将现状45户扩建至180户。北组团以大庙塘为组团水口,围绕其向北布局,并充分利用徐岗圩现状宅基地,将现状60户扩建至360户。

3 产业支撑

江淮分水岭地区森林覆盖率为15%,比全省低10.6个百分点,天然林少,人工林落后,是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成因之一[3]。该村目前农业产业主要以旱地农业、水稻和杂粮为主,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农业种植、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约6 500元。全村农业产业用地中水稻用地占40%、玉米用地占50%、其他用地占10%。全村年出栏生猪150头以上的有7户,共约2 000头。现状丰宝农业产业园有蔬菜基地、蘑菇养殖基地,占地约75.2 hm2。

产业布局从塘西村地处分水岭这一特殊的地理区位,通过企业经营、大户承包经营、合作社经营、土地流转经营等方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核桃、柿子等经果林,充分利用现代牧场的生物肥料,发展生态绿色农业。

产业布局形成“一带三园两基地”的空间布局(图3),即:泗红路经果林产业带;绿色蔬菜园、特色蘑菇园;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和生猪养猪基地。

3.1 泗红路经果林产业带

积极探索适合塘西村种植的经果林,在“王大户”流转200 hm2土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流转规模,把经果林作为农业产业发展中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实现的重要建设内容来抓;把发展经果林作为该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途径的重要抓手来部署和实施。

3.2 绿色蔬菜园

围绕丰宝蔬菜基地,向大规模、高品质、环保型的方向发展,扩大种植规模和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向东发展,扩大规模,将绿色农业产业发展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加大设施投入,发展高效节水型大棚、温室蔬菜种植。

3.3 特色蘑菇园

在现状丰宝蘑菇大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结合北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围绕蘑菇品牌,打造融合餐饮、采摘和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特色蘑菇产业园。

3.4 优质水稻种植基地

利用村东南部二小水库及周边的低洼地作为优质节水型水稻种植区,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或大户承包等方式经营,作为村民的口粮地。

3.5 生猪养殖基地

塘西村有诸多养猪大户,对养猪有一定经验,规划进行集中养殖,保证年出栏2万头以上。

4 基础设施

“岭区”通过积极治理,十年前“穷在水上,苦在路上,差在结构上,落后在观念上”的状况大为改观,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成效显著[4],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规划按照《美好乡村规划建设标准》,重点提示各项基础设施,对中心村规划“11+4”项基础设施,保留现状村委会和小学,在新建村庄中完善其余公共设施,雨水规划明沟排放,污水采用管道收集至生态氧化塘处理,供水推荐采用井水。重点对全村域道路进行完善,对全村水系进行沟通梳理,形成储水灌溉系统。

5 规划创新与特色

5.1 在规划过程中培训乡村规划师

让村书记全程参与规划调研、规划方案讨论等,让村书记了解规划理念,学习规划知识,有助于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落实。

5.2 尊重自然风貌

项目组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对现状地形地貌实地勘察,并同时开展规划区内地形图精细测绘,要求做到每棵树、每个塘都必须精确定位,高程精确到0.1 m。规划充分尊重现状,不砍树、不填塘、不推平,巧用地形规划,顺应地形高差,就势建房。

5.3 着力再现农村传统风貌

力破以往新农村规划的兵营式、城市社区式,着力探索农村风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把农村居住与庭院经济结合,在房前屋后布置村民自留地,农户可根据需求布置为菜地、果园、家禽养殖等。②强调农村特色的院落景观设计,提供前院、后院不同组合供农民选择,围墙采用木栅栏、竹篱笆等乡土特色的材料,院落种植柿子树、栀子花等本地当家树种,房前屋后种植桂花、月季等常绿灌木花丛。③尊重原村庄布局肌理,村庄布局是在提炼当地传统布局的基础上,在新建区再现传统布局。④注重村口、村中心等体现农村特点的公共中心设计。⑤注重院落设计。

5.4 站在农民角度进行规划布局

规划始终尊重群众意愿和风俗习惯,在户型设计时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规划按照需求设计了6种户型供村民选择。为保持原有的邻居关系,原则上同一自然村安置在离原自然村相对较近的同一社区组团;在户型设计上追求多样化,同一种风貌不同的样式,不同的建筑组合,不同的院落空间,根据村民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在建筑风貌方面也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提供多种样式供村民选择;在160 m2宅基地范围内,院落组合方式由村民自行选择。

6 结语

塘西美好乡村建设从江淮分水岭特征出发,切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土地流转,扩旱减水,扩经减粮,重点培育经果林,打造分水岭绿色长城,对该地区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乡村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祎,季昌好,林国立,等.江淮分水岭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1(4):558-560.

[2] 陈志波.江淮分水岭地区造林技术[J].农技服务,2012(7):830-831.

[3] 杨文斌,王在高.江淮分水岭生态脆弱性特征及对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3):340-343.

[4] 合肥市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报告[R].2009.

猜你喜欢
分水岭
选 择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人生有哪些分水岭
基于距离变换的改进分水岭算法在白细胞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闯过Windows 10“分水岭”
江淮分水岭地理内涵辨析
“华北第一隧”——张涿高速分水岭隧道贯通
分水岭
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