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亚尘书画的投资导向

2014-04-29 00:44:03吕友者
艺术品鉴 2014年12期
关键词:汪氏金鱼题材

吕友者

当今,海派书画在拍卖市场上异常火热,频频创造出高价,受到藏家的热棒。而假如要让他们举出几个海派花鸟画大家的话,相信大家都会口径一致地说出吴昌硕、潘天寿、谢稚柳等名家。然对于汪亚尘却非常陌生,甚至不认识。事实上,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画坛,有三位以画动物称誉于大江南北的画家,汪亚尘的金鱼、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并称“画坛三绝”。

时光飞逝,现在齐白石和徐悲鸿已是中国近代画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市场上也已突破追亿万元大关。而汪亚尘,由于解放前便远离故土,长期旅居海外,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在国内艺术界便销声匿迹,成为隐匿的大家。使其作品无人青睐。虽然这些年汪亚尘作品的价格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单件极少突破十万元,这种价位与其艺术水准极不相称。

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本身的价值。作为中国近代“海派”画家的代表,其艺术成就和学养方面与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大家不相上下。因此,可以说市场定位明显低于其本身价值,导致他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严重背离。这也使得汪氏作品有着巨大的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

金鱼题材

众所周知,我们如要选择投资一个画家书画的话,全面了解其作品的风格及审美趣向是必不可少的。汪亚尘对金鱼情有独钟,我们在艺术市场上也多见到他的金鱼作品。他画金鱼题材也最多,汪亚尘一生中所绘金鱼作品的数量超过了其他类型作品数量的总和。这也跟其居住环境有关,汪氏在新华艺专任教期间,常去夫人岳父家小住,后花园中的金鱼便成了他绘画的样本。汪时常观察金鱼神态,然后写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故赢得“金鱼先生”的美称。徐悲鸿称汪亚尘“擅长写鱼,写金鱼尤其无古人,其游泳动荡俯仰宛转之态,曲尽变化之妙,而其前后布置之疏密得宜,五色纷纭间合之巧,益以显明隐约之水藻,全体亲切曼妙之和,使人对之忘尽。”给予较高的评价。

在汪亚尘游鱼作品中出现的金鱼少则两条,多则九条。所画品种是以“龙睛金鱼”为主,此种金鱼自古以来被视为正宗金鱼。他所画金鱼借鉴西画的写生技巧,并深研中国传统技法中的小写意,喜描摹宋代花鸟,亦欣赏清代任伯年和虚谷,融合中西,益得栩栩如生的悠哉游哉、红鳞碧藻、水光尾影,达到雅俗共赏之妙。

此外,汪亚尘还对金鱼的生活习性、活动姿态认真的研究品味。他精通西画,在国画作品中也体现出深度的空间感,鱼在水中游能分出远近、高低、虚实。在墨与彩色之间宁静得体,相得益彰。艺术达到极高的水平,由此可见汪亚尘的金鱼类型作品可谓匠心独具,堪称一绝。

汪亚尘《九如图》囊括了他最为擅长的金鱼创作,画面活泼生动,着色清艳。画游鱼在水中穿梭自如,灵气十足;画鲜花怒放,花色雅致,情趣盎然。此作在2014年南京经典拍卖会上以4.83万元成交。

其实汪氏画鱼,并不只是刻画外形,同时又着眼于内心的寄托。他绘画作品中的提拔大多是抒发情感、托物言志的,例如“最爱临池坐,鱼动萍有声”、“绕池闲步看游鱼”等等。故刘曦林不得不感叹:“汪亚尘精于画鱼,其墨笔草鱼极其生动,有俊爽雅逸之致;其金鱼或施墨敷粉,或点朱染黄,画法多变,聚合,游动自然,且富运动感,其间穿插藻类水草,多有生活情趣。”

他的金鱼作品上拍数量最多,前几年只有数千元,如其《金鱼》在2004年中国嘉德拍场上只以4950元成交。在该作品中,汪亚尘在将印象主义样式及风格移植的过程中,又自觉地融合了民族的文化审美情趣,用笔兼容油画中印象派笔法和水墨晕染的意趣。艺术价值极高,但其价格却与实际价值严重偏离。

至2010年秋开始上涨,一般作品达到数万元,精品价格开始突破十万元。如《池塘雅趣图》在2010年中国嘉德拍卖中,价格已达到3.36万元。

对于他成系列的屏条或镜心金鱼作品成交价较高,如《鱼乐图四屏》在2011年的西泠拍卖拍出了18.4万元。2013年《游鱼图》四件与《鱼乐图》四幅镜心在朵云轩和香港苏富比拍卖中,分别以19.3万元和16.7万元成交。后者值得一提,这件作品虽然用笔用墨还恪守传统的法度,但在谋篇布局上,已经融入一些西画的元素。游鱼是画的主体,在传统的表现手法中,画家也许只在意鱼的造型、神态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排列,最多加上点缀的景物,以弥补或丰富画意。至于鱼的活动场景,鱼群的空间关系,完全交给观者去想象,“计白当黑”的美学理念,让空白变得意味无穷。

对于册页的装裱样式也深受藏家喜爱,价格也达到十万元以上。如汪亚尘1959年作的《书画合璧册》,估价仅为6.5万至 9万元,最终在2011年北京翰海以23万元刷新了拍卖记录。另外汪氏的《湖海奇珍》册页也在2012年的北京保利以10.925万元成交。

同时,汪亚尘跟徐悲鸿合作的《猫鱼图》更是成了市场的抢手货,两位大家的合作画,不仅展现了双方超一流的绘画水平,亦体现了在民国这样动荡纷乱的岁月里二人笃深的情谊。

目前金鱼题材的作品每平方尺是所有题材最高,为15000元,精品更是达到5万元。

菊花、牡丹、荷花等题材

汪氏除了擅长金鱼题材外,对于其它如菊花、牡丹荷花等花卉题材也展现出惊人的才华。郑逸梅曾说:“大家都知道亚尘的国画以金鱼为最胜,实则他所给的花竹翎毛,都很潇洒有致,惟山水少见而已……”在“汪金鱼”背后,隐约存在另一个我们不深知的花鸟大家汪亚尘。

汪亚尘的花卉作品,早年与晚年的都特别精彩。早年作品,笔墨精湛,格调雅致;晚年的作品,色彩缤纷,天真烂漫。倒是中间的探索过程,作品良莠杂陈。他的此类作品的造型设色,完全把内心对自然的强烈感受和自己生活道路的情感体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样显著的艺术风格。

其花卉画作品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很注重色彩。色彩是汪亚尘改良中国画的突破口。他的色彩的变化,不是在着色技法上用复杂的多色混调,而是体现在同一色调之中的浓淡、深浅差异上。因此,汪氏的花卉画有其独特之处,目前市场正在上升期。

汪氏花卉画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娴熟运用中国传统审美中黑白的要素,把它们柔和地融入到缤纷的色彩世界,因此特别雅致。

在十年前,这类画作也才只有几千元而已,近年来普遍在几万元之间。特别是菊花题材近年来呈上涨趋势。如汪亚尘的《秋菊》与《草堂秋菊》作品,在2010年的北京荣宝及中国嘉德的成交价分别为2.24万和1.34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汪亚尘的牡丹、荷花题材画作的价格相对而言要稍高。在2012年的华艺国际和2014年的西泠拍卖中,汪亚尘《牡丹》与《暎日荷花图》分别以6.9万和3.45万元成交。这件《牡丹》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于中国写意花卉的理解。色彩驳杂跳跃,笔触奔放活脱,这种激情洋溢的作品,是我们前所未见的。在这简简单单的几朵花、几片叶当中,画家不知运用了多少的色彩,花青、石绿、曙红、藤黄、赭石等等,不一而足。

同时笔者发现,花和鱼构成的作品,往往受到藏家的争夺,更能创造出高价。如汪亚尘 1940年作 《紫藤游鱼》在2011年的上海天衡,估价仅为6-8万元,最后以17.25万元成交。

此类题材目前单价3万至6万元之间,每平方尺均价从2004年的5800元到2014年的12000元。

鸟雀、猫、鸡题材

汪亚尘的国画题材十分广泛,除了以上题材外,动物鸟虫的作品,也时常表现得活泼生动,清丽可人,有着很深的造诣。

作为一位极富盛名的画家,其鸟雀和猫等动物画作用笔方圆兼备,轻快而不浮华,有着西洋的风格。这是因为汪亚尘早年留学欧洲研习西画,回国后致力于国画,和其它有相同经历的画家类似,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或多或少会融入一些西画的技法因素。他的鸟类画,非常注重形体的刻画,在用色方面尤其是用粉,具有明显的自家特色。

用墨汪亚尘属于当时艺术流派中的“激进分子”,他的动物作品以细致的小写意作品居多,用墨有着水彩的画风。这正是他有别于其他画家艺术风格的新探索。此类画真正成熟的精品画作是在晚年,这时期的花鸟作品用墨用色有燥有润,有浓有淡,变化多端,极富表现力和美感。

查看历年的拍卖数据,笔者发现汪亚尘画面经常以鸟雀和金鱼搭配在一起,并且此种类型画作价值较高,在拍卖市场颇受藏家喜爱,如其《牡丹双雀》在2010年的中国嘉德上以11.2万元成交。然此类型画作单幅今年的最高价是北京匡时创造的,其《娇雀游鱼》最后以9.75万元,离十万元仅一步之遥。

正如以上提到的,系列屏条组合的作品往往能创造高价,令人兴奋的是,2013年,北京华辰拍场上,汪亚尘1942年作的《花鸟》四屏立轴最终也以20.125万元成功落槌,创造了花鸟画的新纪录。

而公鸡类型的作品也拍出了不错的成绩。汪氏的《双鸡图》,作于1947年,画面上描绘田园一角,一丛盛开的牵牛花下,两只小鸡正在嬉戏。画家用饱蘸色墨的画笔描绘了恬美的意境,表现了公鸡特有的形态。此画虽尺幅不大,但构图新颖别致,色墨秀润爽隽,再加上两只活灵活现的小鸡,使画面顿生鲜活,典雅隽美。此画在2011年的西泠拍卖中,以8.95万元成交。另外,同年的《松鼠》在长风拍卖中也拍出了6.9万元。

在这些题材中,有关其鹤类作品价值较高。汪亚尘的一幅《竹雀图》,早年只有四五千元,到目前达到十几万元。还有如《松鹤延年》在2011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2.65万元成功落槌。2013年,汪氏的《双鹤》在北京保利拍卖中也以8.05万元成交。

然对于猫题材,目前普遍价格不高,但涨幅明显,2004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其《猫戏图》只以6600元成交。然此幅在2009年却达到了5.2万元。画面中那些憨态可掬、动感十足的猫的形态各异,黑白猫显得极富攻势,它凝神屏息,目光如炬,虎视眈眈地盯着水中的金鱼,谨慎地抬起前爪,蓄势待发,想抓住最佳时机向猎物进发。但小心翼翼的攻势显然已惊动了水中那些色彩各异、环肥燕瘦的龙眼金鱼,他们一改往日优哉游哉、俯仰婉转之态,受惊后齐刷刷地潜下水去,顿时水面激起层层涟漪,紧张之感跃然纸上。画得竟如此生动活泼。

汪氏还画了一些鸭题材的作品。在2013年西泠拍卖中,汪氏的《鸭》拍出了7.82万元。这是一本14开册页之一,画得精彩绝伦。鸭子之类的禽鸟,造型比花草复杂许多,用线条勾勒,尚且不易准确,全靠不同的色块的组合来塑造形体,的确非常困难。然而画家笔下的三只鸭子,活灵活现。此外,那只母鸭的羽毛,色彩丰富,大大小小的色块异常繁复,然而又能统一协调成一个整体,每一个色块笔触清晰,笔与笔之间毫不含混粘腻。可见画家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笔墨功夫实在是让人惊叹。

山水、人物题材

我们通常只知道汪亚尘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但他的山水画也有特点。其山水清秀典雅,气韵深厚,合乎古之“六法”,今之时尚。其作品能以出神入化的技艺创作出高超作品。但画名被金鱼所隐,因此其山水画作,市场价格还较低,甚至流拍。如《风影图》、《山水》立轴在前几年都遭遇流拍。另外2013年北京荣宝拍场上,汪亚尘山水画作品《亭台远眺》只以1.1万元成交,实在非常低廉。今年的山水画,最高也只有3万至4万元,如北京保利拍出的汪亚尘《结庐在人境》,成交价为3.45万元。还有如伏文彦、汪亚尘1941年创作的《清溪垂钓图》,在去年敬华估价仅8000~10000元,竟也无人问津。可谓还深处了价值洼地,其实类似像汪氏这种被场低估的老画家,应当不在少数。

汪亚尘的笔下的人物都尽显洒脱,人如其画,汪亚尘笔下的人物都能以出神入化的技艺创造出高超的作品,达到雅俗共赏之妙,为画中逸品之极。汪氏的人物画由于非常稀少,表现得也非常好,价格却较高,都已达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如汪亚尘人物画《钟馗》,在2011年中国嘉德中,竟以21万元的高价成交。

对于他的人物画,汪亚尘并不是将西画和国画简单地掺杂在一起,而是融会贯通,他坚持国画的精髓在乎简单明了,借用人物表出内心,同时便包含许多哲理,并不仅仅是粗浅的技巧。但他的人物画用印则不甚讲究,印泥质劣,印章用后也揩拭,以致有些画面上的印文模糊,几可疑为伪作。

总之,汪亚尘是无所不画,举凡山水、花卉、人物、走兽等题材都随手拈来,任意挥洒,创作数量亦甚可观。但是价位却还存在与其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价位严重偏低的现象,相当程度上是由非艺术的市场因素所致。首先,汪亚尘远离了市场,旅居海外多年;即使在国内的,也往往因年龄、精力、观念等原因很少涉足市场。尽管当年都属一时名家,现在事过境迁,逐渐被人淡忘了。其次,从需求方面说,不少收藏者急功近利,仅满足于短期商业行为,以致人云亦云,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忽视了待价而沽的精品。再次,市场不规范。由于缺乏相关的美术史知识,对于一些被忽略的老画家不够重视,拍卖行往往征集一些能拍出高价的大名家,注重利益,不善于挖掘隐形的价值。

汪亚尘对我国传统花鸟绘画起到了极大地革新推动作用。现在不少人认为,汪亚尘是一个被市场低估的天才画家。汪亚尘一生生活丰裕,其妻荣君立来自无锡荣家,家庭殷实。汪氏绘画完全出于个人兴致,而无任何功利之心。因此我们非常期待发掘出他的未知精华,也期待着他艺术作品的价值早日回归!

猜你喜欢
汪氏金鱼题材
可爱的小金鱼
元代珍稀家谱《汪氏渊源录》简论
小金鱼
汪氏蜂蜜产品包装设计
商情(2017年11期)2017-05-08 12:54:15
小金鱼
小金鱼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 22:10:38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元代巩昌汪氏家族研究综述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