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忆沈园之殇

2014-04-29 00:44赵子圆
大观 2014年12期
关键词:唐婉钗头凤沈园

赵子圆

近来重读陆游诗集,心境与以往大不相同。陆游一生忠毅抗金,笔耕不辍。他的作品雄浑奔放,又不乏沉郁薄凉。记得我年少时每每折服于诗人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和荡气回肠的诗词文笔,如今一首柔肠百转、凄婉连绵的《钗头凤》勾起心头无限涟漪。

陆游自幼与表妹唐婉两小无猜,成年后俩人情投意合,共结连理。唐婉贤德聪敏、才华横溢,婚后二人夫唱妇随、感情甚笃。然而因陆母偏见,棒打鸳鸯,陆游终究难违母命,休离爱妻,另娶王氏女,后唐婉亦改嫁赵士程。十余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游览沈园,竟巧遇赵氏夫妇。此时已另嫁他人的唐婉为陆游送上酒水,二人见面皆是无限感伤,难言在心。别后,陆游在沈园墙壁提上那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同年秋,唐婉再游沈园,看到陆游留下的题词,心伤不已,便在陆游的词后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回去不久就抑郁而终了。相传陆游在刻意的自我放逐下终年身在远方,投身抗金大业,再至沈园已是四十余年后,看到唐婉留下的字迹,知伊人已逝,沈园邂逅竟成永别,后每每登寺眺望并作诗悼忆沈园,一段有情人凄婉哀伤的命运遭遇,令人不胜唏嘘。

一首《钗头凤》写尽了一位深爱妻子的丈夫满腔离愁与哀恸。对往昔的追忆与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与不甘,都化作了一首词的抱憾。而其中最引人琢磨的便是上片结尾的“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绵哀叹,谁又知道叹的是母亲棒打鸳鸯之错、是封建礼教遗毒之错,还是这身不由己的人生之错呢? 我想,千百年前那个寂静春日里,那抹消瘦落寞的身影隐匿在和煦春晖中,落笔时心里怨的大概是自己吧。错的是难以保护心爱之人,错的是无力改变,却又无力忘却。 明明不愿,明明不舍,明明不甘,却又不得不亲手割舍,放任她永远地走出自己的生命,消逝在漫天东风里,从此天涯咫尺,后会无期。是他选择了放手,不曾坚定地牢牢握住,竟做了那个送她离开的人。大概这才是他怨怼至深的错——可恨自己才是那个始作俑者。离别后多年的萧索生活,其实就只是想你,再见有如隔世,除了接下你递上的这杯酒,好像已经不能再说什么了吧,言语终是枉然。

陆游把他心心念念的前妻比作禁宫墙内的拂柳,最是引人浮想。不难想见诗人站在高高的围墙之外,凝眸专注地仰望着那探出墙头的依依柳枝,就像天上浮云、水中月影一般,望而不及。死别已是锥心刺骨,何况生离,心知这是他一生终难以再企及的美好,眼见纤弱柳条被阵阵汹涌东风刮得无助款摆,何等心酸!

有种说法,“东风”一词象征残忍拆散陆游夫妇的陆母,陆游在词中藉“东风恶”以表达对破坏自己婚姻的母亲那厌恶与怨恨之情。这样的解释似乎顺理成章,但我个人却认为难说得通,或是说这样的理解似乎有些一厢情愿了。首先,“东风”是否指陆母,这点颇值得推敲。陆母执意要求休离唐婉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陆游夫妇婚后缱绻缠绵,陆母介怀儿子因儿女情长耽误了仕途前程,因而对唐婉心生不满。有说唐婉八字不佳,陆母生怕这个媳妇克到儿子,才命陆游休离爱妻。最广为流传的还是唐婉婚后无所出,为了得以延续子嗣,这强势的婆婆坚持将其逐出陆家。我认为这些原因该是或多或少交织着充斥在陆母心中,无论是哪种考量最终坚定了这位爱子心切的母亲休掉儿媳的决心,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都可谓理直气壮。功名仕途之于世家望族子弟在中国各朝各代都被视作锦绣前程,争相逐鹿。陆游出身于江南藏书世家,高祖陆轸、祖父陆佃皆拜朝为官,更遑论陆母唐氏本身也是名门之后。这样的家族背景,使得出生于两宋之交的陆游势必担负着拯救山河、光耀门楣的担子。基于这个前提,驱离一个八字不佳又耽误儿子仕途的儿媳,在当时社会的评价体系、甚至在儿子陆游眼中,陆母的行为都是无从诟病的。其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孝道,早在西周时期,世人便把“繁衍后代”定义成了“孝”的真谛。孟子曾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来总结舜的婚事,可见“无后”这个罪名的分量之重足以名正言顺压垮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陆游并非一个软弱无能的人——这由他无数作品中精忠报国的赤诚丹心和壮志未酬的扼腕不难看出,那么無法违抗母命只能是为那封建礼教下的一个“孝”字了,至爱尚且割舍了,谁能说陆游不是一个孝子呢?我不认为这样一个孝子会在词作中借“东风”抒发对母亲的怨念,尤其当母亲的行为还是基于他的前途着想且顺应当时的时代舆论。退一步说,倘若真的幽怨至此,与其在词文中一逞口舌,又何不索性不作这孝顺儿子,从此与心爱的妻子执手偕老、长厢厮守呢?

至于“东风恶”的“恶”,基于上述原因我亦不认同理解为诗人厌恶、怨恨的消极情绪,这里该是世人根据陆游的遭遇揣摩其心理情感而望文生义强加上去的。我更认同“恶”在这里该是意指“凶险”或表达“大”、“强”等程度的用意。前者可参考“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出自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的含义,表达“东风凶恶危险”。后者可理解为东风强劲迅猛的程度,用意理解参照“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自宋·周邦彦 《瑞鹤仙》)的表达方式。这两种对“恶”的解释,我认为都较能说得通—— “恶”只是针对“东风”的描述,而无关诗人厌恶、仇视的情绪。

词的下片,自抒发愁苦离情转到了现实中沈园邂逅的描写,对“春如旧”有三方面的理解,描述沈园邂逅的时间背景自不必说,同时与前文“满城春色”相呼应,而最重要的是用那烂漫美好的春景来反衬为情憔悴心伤、形容枯槁的前妻唐氏。“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是对唐氏的描写,这里词人巧妙地没有对前妻进行正面细腻的肖像刻画或是语言描述,而只是通过消瘦的身形和泪痕来侧面体现唐氏自离异后黯然神伤的心境和倍受相思折磨的生活状态,为读者描绘出一个纤弱飘忽、饱受情伤之苦的女性形象,更显婉转悲戚。其中尤以“人空瘦”的“空”最是深刻,人瘦了,为什么要“空”瘦呢?这里“空”有平白、徒然的意思。沈园邂逅时,陆游、唐婉早已是男婚女嫁,各自成家,此生注定有缘无份,终究回不到过去那段举案齐眉、两情缱绻的幸福时光,这一点陆游明白,唐婉亦深知。明知已成定局的事情,却又忍不住追忆牵挂,难以释怀,还落得人销骨立,白白的形容憔悴,岂不是徒然吗?这样不能自已的感情在陆游身上也是同样的,他理解,所以更加心疼、怜惜着和他一样受苦的唐婉。

后文再回到词人的情感抒发,“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想来便是夫妇二人离缘后多年来的心境写照了。纵使离别多年,二人先后经历了离缘、再婚、陆游得子等一系列情感变故,当初的一腔深情早已无从提起。如今相见似有千言万语充斥胸间,百转千回,或许他想说些什么,但终究是张了张口,又无力地闭上,只是沉默,心里怅恨不已。我想这锦书“难托”,难在封建腐蚀下的人情世故不容许离异后的他们互有往来,更难在言语之于他们早已是苍白无力,一腔的懊悔、一腔的愤懑、一腔的眷恋,说了无用,反而开口便是剜心的痛,不如不说。因此结尾词人用了“莫!莫!莫!”,三个“莫”来终结这有苦难言、百转柔肠的心绪。同时对应上片的“错!错!错!”——明知是错,却还是罢了,也只能“罢了”,这里诗人的绝望与认命,哀莫大于心死的心境淋漓尽显,心如死灰的凄凉与悲哀连绵不绝, 引人无限心伤。

一段本应恩爱幸福的天成佳偶落得如此结局,唐婉芳华早逝,带着对心上人的眷恋、对命运的愤懑,或许还有对再婚夫婿赵士程的歉意撒手人寰。而徒留陆游带着终生抱憾,从此过着“沙头空照征人骨”般金戈铁马的生活。

我忍不住想,倘若陆母知道与唐婉的分离会成为儿子心尖儿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那么当初是否还会执拗地要求儿子休离发妻呢?陆游晚年故地重游,再至沈园悼念唐氏并作下深沉哀绝的《沈园二首》,每每回顾一生时又是否对做出离缘的决定感到懊悔呢?这些问题正如我年幼时曾对 “埋儿奉母”、“刻木事亲”这样的故事中所描述的、关于古人奉守孝道的故事情节的真实性感到质疑,答案也无从得知了。

猜你喜欢
唐婉钗头凤沈园
我从沈园而来
读唐婉《钗头凤》(世情薄)词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钗头凤
梦栖沈园
沈园情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
钗头凤
如今说来都是错
——叹陆游与唐婉
三个人的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