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艳春
玉米在栽培过程中,玉米品种的选择对玉米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不注意,选择的玉米品种较差,那么即使花费再多的人力和物力去栽培,也无法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的品种有很多。它们对土壤的适应性不一样,有的品种适合贫瘠的土壤,有的品种却适合肥沃的土壤,有的品种喜欢涝的,有的喜欢旱的;还有,玉米对气候的所需条件也不一样,有些品种比较适耐旱,有的品种茎秆坚硬还能够抗风、抗倒伏等等。所以说不同的品种都有其自身优势,因此,选择优质的玉米品种因地制宜,这样才能达到高产和增产的目的。
一、种子的筛选工作和处理工作
种子的品种确定之后,还需要检查种子的质量问题,在种子当中可能存在干瘪、断脐的、发育不良的种子,这些残次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对植株的出苗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对玉米的后期成长也有影响,所以会降低玉米产量。因此,在种子进行播种之前,一定要对玉米种子进行严格的筛选,从而实现高产目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病态植株的病源传染,不影响到其它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玉米种子在保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其进行适度的晾晒,防止种子受潮而发生霉变或者产生病害,除了正常的进行晾晒之外,在种植之前还应该将种子拌好种衣剂,种衣剂的成分是农药,它的主要作用是杀虫和防病, 一边提高种子的出苗率,一边起到抗病虫害的作用。
1.土地翻耕工作
翻耕工作是玉米种子播种之前最后一步的工作,也是最为关键的。在种植过程中,如果土地翻耕工作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即使做的再好也会前功尽弃。对于土地进行翻耕有着多重好处,玉米在常年种植过程中表层的营养吸收较多,因此,需要将表层的土壤进行深耕,把表层的土壤翻入底层,将新的的土壤裸露出来,这对保护土质结构,避免土壤出现严重的盐碱化等现象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进行土壤的深耕工作有利于玉米种子吸收充足的养分,保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得养分供给,帮助幼苗更好的扎根,以便吸收更多的营养。
2.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注意合理的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的大小是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之一,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批又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不断的涌现,玉米的生产也出现了一些高产典型,而合理的密植正是取得高产的关键,那么玉米的种植密度多大为适宜呢?在一定的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当密度达到一定值后,增加密度反而使产量下降,所以适宜的密度是决定产量的因素。
2.1.1 因地制宜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密度的品种,作为良种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它的相对性,只在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水肥条件选择适合密植的品种。玉米每亩的穗数是构成玉米产量三要素之一,密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玉米的产量,由于自然界限制玉米最终成穗的因素较多种植密度的成穗率一般为90%-95%,为确保亩穗达到设定目标穗数,大田留苗时应按适宜的穗数增加5%-10%,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穗数指标。
二、因品种特征特性,不同播期选择品种
不同类型的品种具有不同的耐密性,紧凑型杂交种耐密性强,密度增大时产量较稳定,适宜种植的密度较大,平展型耐密性差,密度增加范围小,若增加密度就会减产。
1.平展型中晚熟玉米杂交种,此类品种、植株高大、叶片较宽、叶片多、穗位以上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大于35度,穗位以上的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大于45度。每亩留苗3000-3500株为宜。
2.竖叶型早熟耐密玉米杂交种,此类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位以上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小于25度,穗位以下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小于45度每亩留苗密度4500-5000株。
3.中间型 此类品种的叶片与主杆夹角介于紧凑型和平展型之间,多数属中早熟耐密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在3500-4500株之间。
三、根据品种特性、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选择合理的密度
1.亩产400-500千克的中产田,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紧凑型杂交种为4000株/亩左右。
2.亩产500-600千克的产量水平适宜密度范围是:平展叶型玉米杂交种每亩3500株左右;紧凑型中晚熟大穗型杂交种每3700-4000株左右,紧凑竖叶中穗型杂交种每亩4500株左右。
3.亩产650千克以上产量水平的适宜密度范围是:紧凑中穗型,每亩5000-5500株,紧凑大穗型每亩4500-5000株。
总之,以上措施要因品种、因地、和气候条件灵活掌握。 在种植过程中要对玉米种子的类型以及土地条件进行合理分析之后在进行相应的合理密植。
4.适当的施肥管理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适当的进行施肥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植株单株的产量。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氮、磷、钾的需求十分高,尤其是在盛花期,对这些元素的要求得更大。普通玉米植株对氮肥的需求量每亩在300kg左右。而鉀肥主要是在玉米幼苗生长期内使用,因为钾元素对玉米幼苗的生根有着极为强烈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幼苗生长时期施用一定量的钾肥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同时注意使用量的大小,应该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烧苗现象。
5.合理的灌溉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必须推行科学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措施。玉米田要不要浇水,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而定。播种时,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苗匀的保证。若壤土含水量低于16%,粘土含水量低于20%,沙土含水量低于12%即需要灌水。从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时期来看,一般应浇好4期间的水:
5.1 拔节期
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之间,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墒情不足时,浇小水。
5.2 大喇叭口期
该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此期干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容易造成雌雄花期不育,遭遇“卡脖旱”。
5.3 抽穗开花期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期为需水高峰,应保证充足水分,如地表土手握不成团,应立即浇水。浇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会减产。
5.4 灌浆期
籽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此期保持表土疏松,下部湿润,保证有充足的水分,遇涝注意排水。
四、结语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玉米产量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民的收入。所以在农业发展和粮食种植方面的工作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实现玉米的高产量必须做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前期的准备工作、注意密植的合理性和适当的施肥管理以及合理的对土地进行灌溉。
参考文献
[1] 付文君,夏正汉,刘霞,吕晓刚,胡彩霞. 登海一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 2011(05)
[2] 张进忠. 千公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2)
[3] 任宪国,王立秋,孟凡祥,曲洪安. 合玉15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范[J]. 现代化农业.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