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的立身之本

2014-04-29 00:44李树峰
中国摄影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摄影艺术摄影家

李树峰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这是最近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的话。深刻的道理往往是最基本的道理。古人诲云:“功夫在诗外。”其目的希望后来者加强生活积累、文化积淀。但现在不知多少人纷纷去追逐另一种“诗外”,忘记了文艺工作者本行主业是创作本身,立身之本是作品,你追我赶地追逐“诗外”功夫,似乎包装和形式比内容、内涵重要,关系和传播比水平、特质重要,文艺在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不断丰富的同时,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近年来,在几个文艺行业,都有获大奖作品和传播甚广的作品,内容苍白空洞、形式陈旧孱弱,为人诟病的现象。原因在于不少人和机构舍本逐末、急功近利,把传播方式改变当作内容出新,把材质转换当成思想原创,把盈利当作唯一目的。在泥沙俱下的混茫里,思想源哪里去了?原创力哪里去了?自信力和钻研精神又哪里去了?

作为摄影专业媒体,《中国摄影家》杂志会继续加大力度,把目标对准摄影创作研究和推出优秀作品,给予大版面呈现,推动广大摄影人从心灵的雾霾中走出来,回归到本行本业,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在拍摄上,一心一意搞创作,聚精会神谋创新。

习近平同志还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自72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这个道理,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即便如此,文艺还是很容易离开面向生活这个方向,去面向国外买家、面向生理需要、面向物质消费。就摄影艺术而言,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更加客观,更容易反映真实的现实,更容易走进群众百姓;必须面对客观实际存在拍摄,直面人生和社会;有选择性,可以体现文化判断和价值走向;有瞬间性,能摄取事件、人物和发展过程的典型细节。近年来,《中国摄影家》举办了近10场“中外摄影家看某地”活动、近40余场“中外摄影家大PK”活动,组织近千名摄影家走进自然、走进乡村城市,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实践证明,摄影艺术不是表象的营造,而是于自然、社会和人民心灵深处的呐喊。和老百姓在一起,相亲相近,拍出的东西自然就有感染力,经过时间的淘洗,认知和艺术价值就高。事实也说明,心灵不能是自我的小酒馆,天空不应是窟窿,艺术不单纯是技法,创作也不是为了印证某种理论的正确。美,就潜藏在生活之中,有底色、有质感。她,也闪耀在能够驱散黑暗的文明光辉里。

我们还是主张,带着相机,走向原野;不完全依靠电子网络的二手信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走进大好河山,走向百姓生活的深处,脚踏实地,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力争为一代代中国人留下生动的群像和视觉化的集体记忆!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摄影艺术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