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管理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依靠经验进行管理的思路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当前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如教材管理研究不足、手段落后、管理队伍薄弱等问题,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材管理工作必须要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型,要从加强教材研究工作、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教材管理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寻求科学的教材管理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材管理;科学;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17-02
1当前高校教材经验管理思路造成的若干问题
传统的教材管理工作基本上包括“购、存、销”几个环节,属于收发型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的依据和蓝本主要是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和他人、前人的经验,属于“经验管理”的范畴。在这种以经验为主的管理思路的指导下,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很容易演变成以应付日常事务为主,这与现代高校管理的要求格格不入,在教材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问题。就大者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教材研究存在不足
“教材研究是不断提高教材编写及选用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多数高校还普遍存在着‘重视教材编写、轻视教材研究的现象,致使教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1]。不少高校对教材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认为教材的选用、征订以及发放很简单,只要能够确保正常运作就可以了,致使教材研究工作非常薄弱;教材的优选率不高,在选用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学校部分教材存在缺乏特色、重复编写、质量不高的现象;高校教材的选用长期主要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由此难免会出现多年以来使用同一版教材或者教材内容陈旧等问题;缺乏教材评价。
1.2教材管理手段落后
据了解,目前部分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这种管理方式随意性强,效率不高,且容易出错。“一般程序是:教材入库后通常用一张卡片登录记账,然后根据售书情况记录,反映出教材的变化”[2],这种传统的“手工账本处理”手段已经很难满足目前教务教学工作的需要,很容易使得教材管理人员被束缚在繁杂、机械的教材管理工作中不得脱身,也就没有时間和精力去关注优秀教材的收集、教材质量的调查等更为关键的问题。
1.3教材管理队伍薄弱
首先,高校教材管理机构不健全,大部分高校只是在教务处下设置教材科,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教材科。其次,存在人员编制较少的问题,并且日益突出。“多数高校教材科人员编制少,近万人的大学往往仅有3~4个人负责教材管理工作……仅是保证教材供应一项工作就足以使教材科的管理人员忙得不亦乐乎”[3]。最后,从总体上看,教材工作面临着管理队伍业务水平不理想、文化水平不高、管理能力有限等问题,而且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感,“感到干这一行出力大、待遇低、‘没出息,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产生了‘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不愿意继续干下去了……”[4],教材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上述这些问题都给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教材管理工作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势在必行人们越来越普遍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在当代社会的任何领域,离开了科学管理任何事情将一事无成。如果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或手工操作方式,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必然不能很好地开展,不仅管理人员很辛苦,而且难保不会出问题。根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则,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材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教材的科学管理势在必行,必须要用现代的科学思路管理好高校教材,做好高校教材管理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对教材的研究工作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各教研室、各学院、各教材科以及教师们的重要任务,“大力开展教材研究,是不断提高教材编写及选用质量的保证,是高校教材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5],而目前我国教材研究成了教材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管理已经不再仅仅是教材的征订发放这么容易,也不再是只要确保“课前到教材,人手一册”这么简单,它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必须要引起教材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教改革与发展需要,必须改变教材研究不足的局面,加强高校教材的科学研究。进而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高教材质量,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增强以及教材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近年来,由于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多样化、学科专业面不断拓宽、课程种类和教材品种增多,这给教材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也对传统的教材管理手段提出了挑战,若继续沿用过去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和落后的管理手段,难免会出现效率不高,差错增多的局面,很明显已经无法适应现行的教务教学工作需要了。因此,为了完善管理工作和减轻劳动强度,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信息化科学管理系统迫在眉睫,而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高校教材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适时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对教材的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已势在必行”[6]。
从目前教材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来看,这是一支很不理想的队伍,面对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选修课程开设数量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繁重的教材管理任务对目前的教材管理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管理队伍已无法继续适应高教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的需要了。当下教材管理人员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才能,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等,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材管理者所必需的。要从根本上扭转教材管理工作薄弱的局面,必须将高校教材管理队伍建设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用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建立一支由具有科学管理理念、创新精神和高素质的人才构成的教材管理队伍,以便更好地为教材管理服务。
3科学的高校教材管理新思路
3.1加强和改进教材研究工作
针对教材研究非常薄弱这一问题,有必要而且必须加强教材的研究工作,只有教材研究工作做好了,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了解现行教材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结合教材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确保教材内容现代化、科学化。首先,要高度重视教材研究,把教材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形成制度,提高认识。其次,“教材的研究包括教材体系以及教材本身的研究,教材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等”[7],具体来讲学校应重点开展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以及教材优选标准、实施办法与教材评价的研究。最后,作为教材管理部门,应鼓励专家学者根据各自专业的办学特色、自身的教学实际与经验,广泛开展教材研究活动,并鼓励教师撰写教材研究论文,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材研究的工作中来。
3.2加强教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教材管理信息化是对传统教材经验管理模式的突破和转型,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教材管理平台,在网上实现教材的征订、报定、采购、发放、财务报表等工作;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师生对教材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供其所需,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归类存档,为教材的修订出版和教材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学生在网上选课的同时,还可以对自己是否需要这门课程的教材进行选定,以方便教务部门根据学生的选择情況进行后台处理,这样教材中心可以更全面、更快捷地获得全校所有开设课程的教材信息,方便接下来工作的开展;在网络平台上还能收集到教材的各种评价信息、研究信息,提高优质教材的选用率;教材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教材进行统计、查询、规划,以便做好教材供应工作。
3.3加强教材管理队伍建设
教材管理队伍建设大体可以包括两部分:首先,健全组织机构,扩大编制,增加教材管理人员数量,确保教材科职能的充分发挥,这是做好教材管理工作的前提,应是每位高校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校级指导机构和处、系级办事机构两块,一方面对教材管理进行研究、咨询和业务指导;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办事机构的工作职能,确保组织机构能够平稳运作。其次,“现代管理是人的管理,而人的基本素质是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教材管理要实现规范化也必须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8],因此还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训,培训形式主要分为在职和脱产两种。就培训内容而言应该涉及计算机管理、教材管理、教材研究等多个方面,就培训途径而言,既可以通过参加教材工作学术会议的方式,也可以到其他高校去参观学习,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作报告。通过培训,提高认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材管理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慧杰.高校教材创新管理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52):156.
[2]程敏.高校教材管理之我见[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12):199.
[3]续秀英,史二栓,王泽俊.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与创新[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97,96.
[4]张兆伦.浅谈高校教材管理队伍建设[J].临沂大学学报,2001(5):118.
[5]周范林.高校教材科学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59.
[6]张永军,张碧如.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和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4):69.
[作者简介]胡孝恽(1967—),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工业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教材建设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