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
与众不同的“笑脸”
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这些传统的汽车驾驶设备在谷歌无人车中你都无法看到。小巧的车厢内除了两个乘客座位与储物箱,就只有简单的一个按键:启动或是停止。只需要输入目的地,然后按下按钮,这辆时速40公里的谷歌无人车就会将你送到想去的任何地方。
通过车载的激光雷达与传感器,谷歌无人车可以测算相当于两个足球场范围内的物体距离和速度,然后将数据反馈到计算机,结合精确的导航地图,判断行驶路线。通过摄像头,它还能“看到”不同的行车标志与红绿灯,并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下选择最合适的行为。“它们没有方向盘、加速踏板或者刹车,因为这些根本就用不上。我们的软件和感应器会做所有的工作。”该项目主管克里斯·厄姆森在其博客中写道。
巨头们的布局
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并不是谷歌一家独大。各个汽车公司都期待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近两年来,宝马、奥迪、法雷奥和丰田等多家汽车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无人驾驶概念车。特别是年初在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会上参展的奥迪无人驾驶概念车,更是抢尽了风头,俨然成为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旗帜。
不仅仅是汽车行业,近日,英特尔发布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就绪平台”。而英伟达同样野心勃勃,通过与奥迪的合作在这块蛋糕上狠狠地先咬上了一口。诺基亚与黑莓则专心致志地瞄准车联网的系统平台,期望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取得先机。
无人驾驶汽车的蛋糕
有人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将拥有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同时也对制造商、能源公司以及各个穿插在汽车领域当中的公司提出了挑战。山雨欲来风满楼,提前做好拥抱变革的准备成为这些业内人士必须要思考的事情。
近乎完全智能化的无人驾驶汽车或许将会使得车联网真正的走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因此,深度挖掘用户的价值,转向服务增值,将会产生众多的创业机会。让车联网真正“落地”,将会创造一个全新的、广阔的市场。
当然,无人驾驶汽车想要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也并非易事。在美国,也仅有寥寥几个州允许无人车上路。完全通过系统操作的无人车在行驶安全与系统安全方面的隐患,仍需检验。但可以预见,那天的到来并不会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