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可期,世界巨头纷纷试水
可穿戴设备被普遍认为是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最有希望造就巨大市场的创新产品和技术。2013年,可穿戴设备整个产业链均受到了市场极大的关注和热议。到了2014年,可穿戴设备无论在产品的终端形态和穿戴方式,还是在产品的应用效能和实际用途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极有可能成为可穿戴设备行业的爆发年。
有鉴于此,关于可穿戴设备行业的预测数据都很乐观。据中国IT研究中心研究数据,可穿戴设备2014年全球销量总额将同比增长350%,达到2 270万台,到2017年将突破1亿台。而据瑞士信贷预测,未来2~3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50亿美元增长至300~500亿美元。
有利益自然不乏逐利者,可穿戴设备已逐渐成为苹果、三星、谷歌、微软和英特尔等众多科技巨头角力的新战场。目前,苹果、三星正着手智能手表研发,谷歌则在进一步完善可联网的智能眼镜,微软也希望Windows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上工作。而英特尔在错失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先机之后,也想在可穿戴设备这个新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拔得头筹。不过,这些科技巨头之间的火药味尚不明显,反倒是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大运动品牌率先真刀真枪地斗了起来。
可穿戴设备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目前最让业界人士和投资人士看好的则是与健康相关的产品。这类产品有相当大的生命力,产业化趋势明显。有人预测,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或许会最先突围。正因为如此,耐克和阿迪达斯这对老冤家才会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掀起新的战斗。
志在领先,耐克“阿迪”龙争虎斗
耐克和阿迪达斯(以下简称“阿迪”)这两大运动品牌之间的较量,其实也是新技术对传统行业渗透的表现。在体育用品行业整体萎缩、越来越多的“快时尚”品牌来袭时,正在转型的耐克和阿迪,以及幕后的那些支持他们的科技巨头,均希望借助新的方式,续写他们新的传奇。
耐克与苹果双剑合璧
对于可穿戴设备,耐克很早就已经开始尝试。早在2006年,马克·帕克刚接任耐克CEO时就曾向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寻求建议。乔布斯对这位好友毫无保留,直言“耐克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一些产品,一些能引起人们欲望的产品。但你们也制造一些糟糕的产品。你们需要摆脱糟糕的产品,专注于优秀的产品。”帕克对乔布斯的建议深以为然,不久之后就宣布与苹果进行合作。
最初,耐克向运动爱好者们提供Nike+ iPod的运动包产品,其可将锻炼时段、运动距离和消耗的卡路里等信息显示在iPod的显示屏或广播中,并通过iTunes进行数据同步与分享。通过Nike+iPod系列产品,耐克和苹果希望“创造更好的跑步体验”。同年,耐克在尝到甜头和正式提出了Nike+概念后,继续与苹果合作推出了与iPod可以协调使用的慢跑鞋NikePlus,需要与iPod Nano联合使用。这在当时是出人意料的创新举动,因为人们都没有想到,运动鞋也能和消费电子产品组合起来。
一再被打压的阿迪达斯
当人们的目光都被“强强联手”的耐克和苹果吸引时,阿迪达斯这位耐克的老对手多少有些默默无闻。事实上,阿迪达斯在科技运动产品上的尝试比耐克更早,2005年推出的Adidas1就能够利用传感器分析地形和步态,然后利用由马达驱动的系统,调整弹力垫的高度。耐克推出Nike Plus时,阿迪达斯同样也推出了adiStar Fusion,除了类似Nike Plus提供行走距离和速度参数的信息外,adiStar Fusion还可以感应心率。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日渐火热之时,耐克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运动类应用Nike+Running。这款号称“让跑步更有乐趣”的APP,凭借GPS定位和计算跑步里程功能迅速俘获了大批运动者,也借机再次打压了一把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寻求赶超
耐克和苹果的风光无限,不仅让阿迪达斯坐立不安,也让三星忧心不已。2008年3月,阿迪达斯和三星联手推出了miCoachF110运动音乐手机。该手机能够播放音乐,也能够记录健身资料,但市场反响并未达到阿迪达斯和三星希望的效果。随后,阿迪达斯开始着力打造能与耐克分庭抗礼的系统,miCoach系列产品应运而生。这次,阿迪达斯终于扳回一局,新平台很快得到了包括专业运动员在内的各界人士的肯定。
2013年3月,谷歌在影视音乐互动大会(SXSW)上展出了一款能够计量穿着者运动量的阿迪达斯休闲鞋,其亮点在于能够“说话”和与Google+进行了整合。这是谷歌推出的第二款可穿戴设备,尽管谷歌并未与阿迪达斯正式合作,但示好意味非常明显,日后谷歌未必不会与阿迪达斯抱团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对抗苹果。2013年9月,诺基亚也与阿迪达斯合作推出了首款Window Phone8版的miCoach应用,还为Lumia设备提供额外功能,包括整合了诺基亚音乐和以Here地图支持的GPS定位跟踪。
争相推出可穿戴设备
除了通过“拉帮结伙”增强自身实力,耐克与阿迪达斯之间的直接竞争也从2013年年初开始再次激烈起来。2013年2月,耐克发布Fuelband运动功能手环,阿迪达斯4月就以发布ClimaCool清风系列跑鞋,配合手机游戏APP“夺宝奇冰”作为回应。6月,耐克开始与导航产品供应商TomTom合作具有GPS功能的运动腕表。与此同时,阿迪达斯也通过Adizero系列智能型运动鞋的上市吸引消费者。10月16日,耐克在纽约举行的发布会上正式推出新一代穿戴设备Nike+ Fuelband SE,阿迪达斯则在同一天宣布公司将于11月1日销售智能手表Micoach Smart Run,与耐克展开竞争。
“耐克和阿迪达斯,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运动用品公司了,他们通过这些产品已逐渐转型成为科技公司”,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竞争。
耐克收缩战线引猜测
与其他公司推出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相比,耐克和阿迪达斯针对运动人士的健康类可穿戴设备拥有明显的优势。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也拉进了运动科技和消费者的距离。不过,可穿戴设备的前景恐怕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乐观,说“雷声大雨点小”也不为过。
2013年健康类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仅为3.3亿美元,而耐克凭借FuelBand占据了10%份额,这对于耐克这种大体量的公司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2014年4月,外媒称耐克总部对旗下的可穿戴设备部门FuelBand进行了小幅裁员。这意味着在试水多年后,受限于成本、人才和市场成熟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耐克正在收缩其在可穿戴设备方面的探索。耐克的举措或多或少都给可穿戴设备市场降了降温,不过大多数人都认为耐克是“以退为进”,战略性断臂只是为了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待时机合适之时卷土重来。
进退两难,一味虚火难炼真金
耐克和阿迪达斯旷日持久的竞争,以及各大科技巨头之间的暗流涌动,令可穿戴设备行业备受瞩目,而这把火毫不例外地也烧到了国内。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规模为20.3亿元,预计到2016年将成长为拥有169.4亿元规模的巨大市场。
但穿戴设备这个被大力追捧的行业如今正面临着两难境地:如果不做,很有可能跟不上潮流,被竞争对手抛在身后;如果要做,却不知道从何做起,如何做好。在思路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国内厂商几乎都处于“你出我也出”的盲目状态。还有一些公司则保持观望状态,包括BAT三巨头中的腾讯。2013年5月,马化腾曾经公开表示“要深度关注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机会,包括手表、手镯和眼镜,未必是直接去做,但是会关注其怎么与腾讯的服务相结合”。与腾讯的谨慎相比,百度的态度显得非常坚决。百度不仅上线了可穿戴设备网站,还陆续推出了咕咚手环、inWatach One智能手表和MUMU血压仪等产品。据悉,百度已经组建了一支专门进行可穿戴设备研发的团队,且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已申请了数十项专利。
观望也好,积极试水也罢,想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拥有一席之地的厂商都必须意识到单凭“虚火”是难以炼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的。无论业界多么热炒,都比不上消费者的真正认可。虽然国内外已有许多可穿戴设备产品面世,但是与大众用户的生活仍有距离,尤其是产品的硬件、应用服务以及用户接受度这三大方面仍存在诸多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如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穿戴设备恐怕难以摆脱“华而不实”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