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楠
[摘要] 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其单位人员官方统计数量已超过2 500万,而实际财政供养的人数却在4 000万,人员的膨胀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本文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入手,分析财务管理现状,提出财务管理创新方法。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内部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4. 018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4)14- 0027- 02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将无经营性收入,因此事业单位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经济效益,尤其体现在财务管理上,必须转变管理理念,适应新形势的财务管理。
1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在执行事业单位改革中,事业单位对即将迎来的单位分类改革不甚清楚,对单位未来发展方向尚未明确。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时,往往根据以往经验照搬照套。然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才刚刚开始,尚有很多的不适应,造成了新旧制度并存执行的状态。
(2)经费收缩与消费扩大的矛盾加剧。事业单位日常经费支出就有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培训费、水电费、邮电费、公务车运行费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科研、调查整治等专项资金。而公益性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外,基本无任何经营性收入。
(3)旧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净资产。据悉,我国的事业单位往来款项账面金额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大,存有一部分的呆账坏账。
2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2.1 忽视预算管理
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的重视度不够,编制的财政预算支出不科学,在执行上则粗枝大叶,导致预算流于形式,年终决算与预算差异较大。比如说:预算的专项审计中,专款专用是最基本的原则,而实际执行中往往会因为单位领导授意或单位自身利益的原因而改变资金用途,造成预算资金不足,专项费用超支,财政资金浪费严重。
2.2 资产虚增
事业单位因业务往来发生的应收账款较多,经常是多年的应收账款一直摆在账上。但事业单位无计提坏账准备,不做坏账处理,无形之间增大了事业单位资产。另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在报废年限到达时一次性核销。随着时间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差额越来越大,都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当前价值,随之增大了单位资产净值,虚增了资产。
2.3 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时限额较低,一些低值易耗也计入固定资产。随着资产的广泛领用和使用,渐渐消耗或遗失。大量资产已无从查找。从账面价值来看,因不计提折旧造成的资产价值虚增,也导致事业单位资产账实不符,管理混乱。
3财务管理创新方法
3.1 更新管理理念,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创新多元化管理模式,适应财务管理多样化需求。实施财务管理的多元化和信息化,全面、准确、迅速、高效地进行资金运筹,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寻找发展机遇,提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进一步实现现金、采购、资产管理、报销、审批等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加强财务处理流程规范化,做到财务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3.2 加强预算科学性,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庞大的财政支出一直是困扰着我国财政发展的难题,为实现精简、高效的工作要求,必须将财政支出额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结合以前的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不在预算内的支出项目坚决不得使用预算资金,杜绝预算外支出。加强审计工作的介入,对各种资金开展专项审计,保证资金规范使用,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如: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作为一个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负责全省城市放射性废物的监督、监测收集、运送和废物库运行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到的先进仪器、设备多,这需要大笔的日常经费和许多专项资金的支持。若是没有科学的预算管理,很容易造成财政紧缺问题,进而导致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因此,必须做好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工作。
3.3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体系应体现在整个单位中,伴随着内控体系的存在而存在的是内控体系评价系统,它是推动内控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的重要方法。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效益。首先根据新颁布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控制制度。其次,是依据内部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财务负责人、出纳、会计核算、稽核等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其中的会计核算岗位还应根据业务大小和种类实现内部相互监督。再次是以财经纪律、内部控制制度、资金收支计划等制定稽核和监督制度,加强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的审核。最后是在内部监督的基础上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加强社会各个监督部门之间的联系,发挥监督合力,为财务管理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4结束语
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化,分类后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无经营收入的情况下,为解决日常运行开支、专项工作开支、人员工资福利等问题,对财政资金需求将越来越多,财政供给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单位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必须要学会分析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努力实现财务管理创新,提高财务管理效果,节约资金,减少呆账坏账,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傅丽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2010(12):174.
[2]崔丽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前面临的形势[J].新财经:理论版,2011(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