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卷土重来,《微信》如何接招

2014-04-29 00:08:30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4年15期
关键词:小冰微信用户

微软重磅来袭,“小冰”惨遭封杀

由于移动互联网快速成长,曾“不可一世”的PC大佬—微软,不得不转型,跟随时代脚步。数月前,为进军移动软件领域,微软发布了iPad版的Office,虽然反响平平,但微软并没有因此受挫而裹足不前。端午三天小长假,微软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在《微信》上瞬间火爆,又转瞬熄灭,兴亡之间宛如昙花一现。

虚虚实实,吃“红牌”的微软

2014年5月29日,微软亚太研究院召开媒体见面会,发布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用户可通过微软官网认领,加“小冰”为《微信》好友并拉到《微信》群中群聊。除了能实现人机交互外,“小冰”还兼具群提醒、百科、天气、星座、笑话、交通指南和餐饮点评等功能。在会上,微软还曾表示,“小冰”服务的自动应答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的大数据,并经过人工和技术过滤,以确保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要求。微软小冰服务将积极配合近日由国家三部门专项治理《微信》等平台的治理行动。

首批发布的10万个“小冰”账号数小时内被认领一空。据知情人士称,“这是微软在互联网领域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款产品。”5月30日,“小冰”出现回答速度缓慢、答非所问与重复回答等现象。微软称,造成该故障的原因是由于“小冰”上线首日的对话量激增,大大超过预估;同时,部分“小冰”账号被《微信》系统误判为SPAM(搜索引擎垃圾技术)账号。

针对这一现象,微软方面正紧急组织工程师解决上述问题。不过,6月1日,“小冰”的命运发生了大扭转。当天下午1点,腾讯方面发布关于封杀微软“小冰”的公告。根据腾讯的公告,封杀“小冰”的主要原因是接到用户关于“小冰是否泄露隐私”的大量询问,经过《微信》团队查证之后,“小冰”存在模拟用户操作、诱导用户拉群、批量注册垃圾账号等违规行为。为了保护用户体验和安全,《微信》团队依照平台规范对此事进行了处理。

真真假假,吹“黑哨”的“企鹅”

之后,微软在两天内连发多个声明回应腾讯,“腾讯在未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突然开始大规模杀死在各个聊天群组之中的‘小冰账号。同时,网络上出现一些明显是雇佣水军的文字内容,诋毁、谩骂‘小冰,并毫无根据地散布‘小冰侵犯用户隐私的谣言。‘小冰采用最高等级的用户隐私保护,用户的信息不会因此存留在服务器中而发生泄露。”微软还曾表示,“小冰”采用比《微信》本身更加严格的隐私安全保护机制,“小冰”的用户隐私安全没有问题。

从微软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其对“小冰”信心十足;从“小冰”首发日的客流量也明显看出,《微信》用户对“小冰”也有着极大的期望值。但是,《微信》单凭一面之词就对“小冰”进行了封杀,想来怕是有些“奇技淫巧”之嫌(客观上,《微信》的理由是充足的)。据分析,《微信》实施封杀“小冰”,其中有3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腾讯对产品一直有很强的控制欲。微软通过“小冰”获取到用户的隐私信息不是没有可能,但微软的隐私保护级别比较高,用户倒不用太担心。“双方事先没有完全沟通,按照腾讯的风格,即使《微信》不会做深度学习的机器人,也不会愿意让别人做,所以肯定会封杀‘小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互联网分析人士葛甲称。

第二,腾讯对第三方产品限制很多。目前《微信》很少有第三方产品,只有少量表情,还有一些游戏,但都是严格在腾讯把控之下的。原因很简单,社交是腾讯的生命线,腾讯需要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而事实上腾讯从QQ体系开始,就是比较封闭的。就像当年的《珊瑚虫》、《彩虹QQ》,再到后来的《QQ保镖》,这些都是基于腾讯生态系统却没有得到腾讯同意的应用,对于这样的产品,腾讯历来的反应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它们彻底干掉。

第三,入口是互联网必争之地。艾瑞咨询集团研究院院长曹军波认为,微软希望“小冰”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搜索新入口。而现在互联网巨头都在寻找这样的入口,腾讯不希望姑息“敌人”。“用户体验、流量入口,这都是当下巨头的敏感地带。纯网页版的搜索在移动端普遍不被看好,智能机器有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所以腾讯在战略方面会比较谨慎,互联网公司看重流量入口,这也是竞争的聚焦点。”曹军波表示,“当年雅虎扶持了谷歌品牌,把谷歌养大,结果把自己饿死了。这个故事互联网公司都知道,所以现在谁都不愿意培养敌人。”

“小冰”的失败是因为《微信》的封杀。在其火爆之初,外界都以为“小冰”是微软和腾讯两家巨头合作策划的产物,但通过腾讯后来的举措来看却并非如此。《微信》是腾讯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怎么会容忍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其中大行其道呢?况且“小冰”的商业目的已经非常赤裸,就是为了推广微软的必应搜索。“小冰”被封杀之后,微软方面表示会救活“小冰”,二代“小冰”的研发已接近尾声。

“小冰”重卷而来,再战移动端

被《微信》封杀并不意味着“小冰”彻底失败,互联网这么大,除了《微信》,微软还有很多推广小冰的去处,“小冰”还有火起来的可能。自6月1日,仅仅上线三天的“小冰”被《微信》封杀后引来业内外广泛关注。而微软本身也在积极和腾讯协调,同时也在努力重启“小冰”。时隔25天,微软宣布“小冰”正式全面复活。

识时务者为俊杰,微软甘为“孺子牛”

在得知“小冰”被封杀之后,微软立即站出来回应。从这一举动来看,说明微软在希望抢时间,也说明微软的内部沟通比以前更有效率了,或者微软此前就想好了预案,并做好了如何回应的准备。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微软真的变了,看上去这是微软亚太区研究院的一个很小的动作,但能看出微软这个PC时代的巨头,现在正努力改变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规则。微软这次风格大变,和以前完全不同,这次它变得更年轻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微软是不会为别人平台开发产品的,尤其是在没有受到邀请,甚至是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这说明微软现在很重视移动互联网,也很想在移动互联网有所作为,同时微软也终于放下身段了。

在遭遇腾讯封杀后,“小冰”的官方微博“微软麒冰”更新了这样一条状态:“企鹅欺负我,不让我说话,求公道。”与此同时,微软方面的第二份声明也打起了悲情牌:“腾讯公司以《微信》中出现一些假冒‘小冰为借口,在两小时以前,将屠刀砍向了真正的‘小冰。”以操作系统起家的微软如此地放低身段,实在让业界唏嘘不已。真可谓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啊!

“满状态”复活,只为占得一地

6月25日,微软发布声明,宣布微软一代“小冰”在微博平台复活,用户只需在微博正文与回复中@小冰,就能与其互动;同时,微软二代“小冰”作为每个用户专属配备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将在48小时内向中国用户开放领养。《易信》、《微博》、京东无线、《米聊》和奇虎360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也将先后迎来每个用户专属的“小冰”入驻。

与此同时,微软也发布了一些关于“小冰”复活的声明。其表示:从这一刻起,微软“小冰”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升级,以满足亿万主人的需要。这是一个小小的、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端,让我们满怀希望地迎接“机器人与人类深度沟通”时代的来临。此外,微软还特别提出,二代“小冰”将分别配备给每个用户,属于唯一的主人,同时跟随主人在跨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各个平台中,提供统一的人工智能服务。用户可在触宝等合作平台上领养自己的“小冰”。我们再次重申,“小冰”采用了比国内大多数其他互联网企业,更加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和技术,请大家放心使用。

据了解,“小冰”基于聪明机器的设计理念和大量互联网页的真实语料库,它除了语料库来自真人对话以外,还利用后台的语义识别等人工智能方面的新算法,使“小冰”的回答更像是一个真人而不是机器。

值得注意的是,“小冰”复活依旧未能登上腾讯《微信》的平台。微软方面表示,正在和《微信》谈判。不难判断,腾讯、微软在《微信》和“小冰”上的合作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样的合作方式基本只对微软有利,没有给腾讯创造实质性的价值,所以“小冰”不太可能在《微信》上立足。

微软为何兴师动众,四处寻求平台为“小冰”花大力气推广?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小冰”是微软Bing对中国区放权本地化之后的首个产品,它融合了Bing搜索、翻译、词典等丰富的数据内容。“小冰”是微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次创新型实验和重要的用户入口,微软也希望通过“小冰”将产品下沉到普通用户,。说到这里,相信不论是腾讯的封杀,还是微软的复活,其目的都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小冰微信用户
第六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
机电信息(2018年22期)2018-08-21 06:42:22
小冰在“浙江24 小时”干了些什么活
传媒评论(2017年9期)2017-12-20 08:07:48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传媒评论(2017年4期)2017-07-10 09:22:56
微信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