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维诗歌的绘画美

2014-04-29 19:59:32吴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8期
关键词:王维景物线条

吴芳

王维是盛唐杰出的诗人,又是著名的画家,他曾这样写道:“宿世谬词语,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偶然作六首》),可见,他对自己的能诗善画是颇为自负的。当然这并非虚语,王维的诗和画不但有其独特成就,而且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唐殷景最先指出:“王右丞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河岳夹录集》),宋代著名作家苏轼更鲜明地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正是对王维在诗画艺术上相通互补特点的精辟概括。

“诗中有画”并非王维所独有,唐代著名诗人几乎都有题画之作,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等,这说明绘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多么广泛,然而,作为杰出的诗人和卓越的画家,王维比一般诗人更加自觉,更加重视,将画家观察和感受事物的方式,画家艺术构思的特长乃至绘画的构成,设色、空间透视等技法运用到诗歌中去,因此,王维诗中的画意最鲜明突出,王维是唐代诗人中滆画入诗的代表人物,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最高,王维是唐代画家中最自觉、最大胆地从诗歌中汲取艺术营养进行绘画创作的,他把画作为抒情写意的手段,实际上把绘画诗化、文学化,他也因此成了“南宋画”的祖师,成了后代文人水墨写意画的创始人。

这里我将浅述王维诗中的绘画美。

作为一位出色的画家,王维在观画、作画的长期艺术实践中,锻炼出了对绘画没得敏锐感觉,他善于用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事物,善于捕捉在大自然景物中呈现出的色彩,线条、形状、结构、比例、透视等会画性因素,因而使自己的诗歌具有浓郁的绘画美。

王维对色彩没很富于敏感和辨别力。首先他善于用诗歌的语言构写水墨画,如传为他写的《山水诀》劈头第一句就是:“夫画道水中,水墨最为上”。他的诗中有一些以水墨色调构思的名篇:《送刑桂州》中的‘日落江湖百,潮来天地青?,《终南山》中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可以说是典型的水墨淡彩画。而《汉江临眺》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写江水,似乎要流出天地之外,表现了水流的浩淼;写山色,不说它是青是绿,却说若有若无,表现出南国水乡空气的湿润;写郡邑若浮于前浦;写波澜,若动乎远空,整幅画面,亦实亦虚,虚实相间,确有水墨渲淡画迷茫、朦胧的韵味。显然,诗人有意摒弃色彩,用淡笔运思谱篇。

王维特别喜爱写雨后或雨中景物的色彩美。如: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绿色新”,(《送元二使安西》“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新晴原野的,极目无氧垢,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这一幅幅雨中或雨后的景物画里,山后的碧峰更碧,田外的白水更明,路边的柳色更新,带着宿雨的桃花更红,由于雨后放晴,空气中没有“氛垢”,景物上没有“轻尘”一切色彩显得格外清新,洁净、鲜丽、悦目,充满了画意,诗人心旷神怡。他的许多山水诗都是如此,不用浓墨重彩,不作精雕细琢,看上去平平淡淡,但却栩栩如生。王维的诗就是体现了这样一种含蓄。淡雅。空灵。形神俱似的最高境界,这种艺术境界能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引起美的感受!

绘画美离不开线条,自然物本来没有线条,所谓线条,不过是不同色彩的面的分界,绘画的线条是对这种分界的强调,选择与抽象,概括的表现,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说:“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处,所谓游刃有余地,运斤成风”。事实上也指出了绘画线条美丽的最高表现,王维的诗,也善于以简练优美而又和谐组合的线条来为自然山水传神写照,《使至塞上》的颈联是典型的例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请看,在荒凉辽阔的茫茫沙漠之中,一道烽烟直立,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条成河蜿蜒曲折的奔腾而来,河中倒映着一个浑圆的日影,诗人毫不费力的扑捉住了这幅画的基本线条;横里画面的地平线,与烽烟的垂直线相交,长河的曲线与落日的圆弧线对映,这几条粗犷而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一个多么雄浑壮阔的诗境!因此,熟谙画里的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借香菱之口评说:据我看来,是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想去却也逼真,有似乎无理,想去却是有理有情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来个字来”不过王维诗中的绘画美不是直接靠色彩。形体和线条的,而是靠诗句所唤起的表象来形成的,把虚的不可见的,内在感情和心境转化为实的。可见的外在的感性现象。王维许多描写山水田园景物的诗,都暗合画面构线符合形成美的原则。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王维把他运用到诗歌中来,特别注意所描写的景物之间的关联,善于处理他们的空间位置。“空阔山河静,天长云树微”(《送崔兴宗》)远方的是微小的,着一“微”字,点出了云树所处的空间位置,使诗中的景物富有空间的深度。《北垞》一诗: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栏,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前两句写近景,中景一片青林,远景则是在视觉中更小的南川水,明灭在青林之端,诗人写得远近分明,富于空间的层次感。

作为时间艺术的诗歌,王维在融入诗时,经常放弃时间艺术在过程中展现事物的优势,而采取描绘同一时间中的各种景物以构成画面的方法,在“经营位置”方面殚精竭虑,寓时于空。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从秋日傍晚山村的景物中,选取四个最富有特征的片段,用接近素描的手法勾画出来。这四个景物片段各自都有动态,但他们是在一瞬间并列于空间中的,从而在读者的脑海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种景物意象并置的空间表现,正是绘画的基本手法,王维成功的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来了。王维正是用绘画意识来做诗,摒弃了言语表现思想,情感的明晰、准确的特点,而采用绘画的再现来作为表现,所以苏轼要赞扬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独特的艺术风格。“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正是苏轼对他的高度评价《书摩洁兰田烟雨图》。诗和画虽然是姊妹艺术,但“诗中有画”的说法,应该是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难以达到的美感。这种技法的运用,不会给人以平面感,而使人在想像中产生立体的感觉,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绘画效果。(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第二小学843000) 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二、情境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世事洞明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情境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一些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去外面实际参与,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社会是学生的大舞台,而课堂更是学生的根据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漠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生活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生活中,仿佛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情境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关资料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中学317000)

猜你喜欢
王维景物线条
景物描写——雨
景物描写——风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写写冬天的景物
线条之美
中外文摘(2020年11期)2020-06-29 00:38:54
鸟鸣涧
儿童绘本(2018年18期)2018-10-31 14:47:42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海峡姐妹(2016年7期)2016-02-27 15:21:38
景物描写要准确
读写算(中)(2016年9期)2016-02-27 08:47:37
烧脑的线条
知识窗(2015年7期)2015-05-14 0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