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里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的专心致志的钻研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叫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呢?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采用一些挂图、实物等教学工具来解释某一些生物现象,这样学生虽然都能够理解、消化有关的定义和定律,但是学生都是按照教师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进行记忆,时间一久就容易漏记、遗记。这种方法事实上闭塞了学生独立思维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1.语言的诱导法与多媒体设境法融合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我讲一段生物课堂教学有关的故事,诱导出本堂课的大体内容,然后通过录音、录像、电脑等多媒体的音像效果来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教学情境,设下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归纳。譬如:在讲细胞有丝分裂的时侯,首先我提出人和动物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让学生共同来回答、小结-生物组成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接着让学生观看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然后分别介绍各时期变化,让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归纳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并应用课件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学生在对照课本图例时可以很快回忆出细胞有丝分裂动态变化,归纳出各时期的特点,为真正的应用做好铺垫。
2.实物模型和网络技术匹配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实物模型带入教室进行对比教学,也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效果。而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如何把网络技术和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是一个新问题。认为网络、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就是运用模型、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穿插网络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意识。例如:在讲牛胃的时侯,我拿了一个实物的牛胃给学生介绍其各部分的结构及特点,而后通过对比牛胃的模型,应用仿真软件绘制牛胃各部分,通过动画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自己归纳牛胃各部分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观察来自网络技术的信息,了解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对牛胃研究的新动态。在布置作业时出一些激发学生思维的习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达到增强学生思维意识的目的。
二、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
1.巧用比喻化疑难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用比较法综合复习课本中有2个“基本”、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
3.利用生活常识,维持学生的注意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4.用新闻热点事件激发学习兴趣民以食为天,食又是很多生物的深加工产品,人们每日三餐都离不开它。从很多食品中我们看到了不该有的化学物质,比如: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今天奶粉又让大家知道了三聚氰胺。2008年我国三鹿奶粉事件中不法商人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学物质,长期以劣质奶粉为主食的婴儿会得程度不同的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从该处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同学们开始发言了,大家情绪激动,都表现的相当出色,生物课堂中洋溢着丰富情感,体现了人情味,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升华。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在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生物学知识。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第一中学512000)